隆中对骈句和散句?
来源:网友推荐 更新:2025-05-20
什么是骈句和散句
一.通假字
1.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2.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
二.古今异义词
1.将军宜枉顾之 (顾 古义:拜访 今义:照顾)
2.凡三往 (凡 古义:总共 今义:平凡 )
3.孤不度德量力 (孤 古义:王侯自称 今义:孤独)
4.此殆所以资将军 (殆 古义:大概 今义:危险)
5.遂用猖獗 (用 古义:因此 今义:使用)
6.遂用猖獗 (猖獗 古义:失败 今义:凶狠而放肆)
7.抑亦人谋也 (抑 古义:而且 今义:压抑)
8.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以 古义:可以把 今义:表示许可)
三.一词多义
1. 谓 谓为信然 (谓: 说)
谓先主曰 (谓: 对……说)
君谓计将安出 (谓: 说)
2. 为 好为《梁父吟》 (为:唱) 谓为信然 (为:是)
以弱为强者 (为:变为) 贤能为之用 (为:被)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为:结为)
3.已 然志犹未已(已:停止)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已:已经)
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4.遂 由是先主遂诣亮(遂:就) 遂用猖獗(遂:就)
然操遂能克绍 (遂:终于)
5.诚 此诚不可与争锋(诚:确实)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诚:如果)
6.因屛人曰(因: 于是,就此)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因:凭借)
7.然 谓为信然(然:这样) 然志犹未已(然:然而)
8. 信:谓为信然 (信:确实) 信义著于四海(信:诚信)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同“伸”,伸张)
四.重点字词
1.躬耕陇亩 陇:田地
2.莫之许 许:承认,同意
3.先主器之 器:器重,重视
4.此人可就见 就:接近,趋向
5.不可屈致也 致:招致,引来
6.将军宜枉驾顾之 枉驾:屈尊 顾:拜访
7. 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拜访
8.因屛人曰 屛:命人避退
9.汉室倾颓 倾颓:崩溃、衰败
10.度德量力 度、量:估计,衡量,估量
11.君谓计将安出 计:计策 出:产生
12.曹操比与袁绍 比:与……相比
13.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挟持、控制
14.此殆所以资将军 资:资助、给予
15.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兴旺富裕 存恤:爱抚、爱惜
16.总揽英雄 揽:招致、罗致
17.若跨有荆、益 跨:占据
18.保其岩阻 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19.内修政理 政理:政治
20.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身:亲自
21.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一天天
22.先生解之曰 解:劝解
23.帝室之胄 胄:后代
五.翻译句子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__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______________
(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_________
(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______
(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_____
(6)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______
六.课文理解
1.诸葛亮分析与曹操不可争锋的主要原因的是:
今操有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
2.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①曹操:不可与争锋 ②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③刘表、刘璋:取而代之
④诸戎、夷越:西和犬戎,南抚夷越
3.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1)夺取荆州、益州,作为霸业的根基
(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发
大同区上睑:隆中对骈句和散句?
豆卢竿13177572979: 隆中对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2.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二.古今异义词 1.将军宜枉顾之 (顾 古义:拜访 今义:照顾)2.凡三往 (凡 古义:总共 今义:平凡 )3.孤不度德量力 (孤 古义:王侯自称...
大同区上睑:于的文言文句子
豆卢竿13177572979: 17. 断句: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散句: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应有停顿;在现代汉语中是复音词,古代是单音词的要分开;按照“主-谓-宾”“状-谓”“谓-补”停顿;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接;人、地、物等名称中间不应停顿;表示一个完整意义的短...
大同区上睑:语文8年级人教版文言文所有字词翻译以及注音
豆卢竿13177572979: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
大同区上睑:尤其的文言文
豆卢竿13177572979: 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骈句在先秦文章中就有,但不是有意而为,汉代产生赋这一文体之后,才盛行起来,到六朝时更发展成为骈体文,而且多用四言六言的句子排比对偶,称为“骈四俪六”。中唐以后,...
大同区上睑:教材中文言文的文体
豆卢竿13177572979: “文”就其语言风格而言可分为“古文”(散文,以散句为主)和“骈文”(以骈句为主)两个大类。就其内容和功能而言,又包括文学性和实用性两类。对于文体分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比如《文选》分类多达38类,《文心雕龙》前25篇也基本在探讨文体等内容。后世有清代姚鼐著《古文辞类纂》,分13类,包括论辨、...
大同区上睑:初中语文教科书里共有几篇文言文拜托各位了 3Q
豆卢竿13177572979: (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
大同区上睑:初中语文教科书里共有几篇文言文
豆卢竿13177572979: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骈句在先秦文章中就有,但不是有意而为,汉代产生赋这一文体之后,才盛行起来,到六朝时更发展成为骈体文,而且多用四言六言的句子排比对偶,称为“骈四俪六”。中唐以后,骈体文衰落,但人们在文章中仍常用骈句,而且不限于四言六言。一般的说,一篇文章中仅使用几个骈句,算不得“骈散结合”,必须使骈句达到一定的数量,才可以算得。
骈句要求文字的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散句指句式灵活而富有变化的句子,长短不一。
骈句是诗句的一种,与散句相对,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一篇文章中仅使用几个骈句,算不得“骈散结合”,必须使骈句达到一定的数量,才可以算得。
运用骈散结合可以使文章具有整齐匀称又兼具参差错落之美。
骈散结合的优点(作用):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
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
扩展资料整散句交错
这种将整句和散句交替使用,相互嵌镶,是汉语遣词造句成章的通行做法。
原因
其一,由于世间万物的千变万化和人们感情的复杂多端,我们很难单一地用统一的句法结构和句子型式来描绘和表达。
其二,辩证思维方式制约着汉民族的遣词造句成章不但追求整齐美和参差美,而且还将整齐美和参差美置于对立统一的矛盾中去追求一种变化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散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骈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骈散结合
一.通假字
1.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
2.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
二.古今异义词
1.将军宜枉顾之 (顾 古义:拜访 今义:照顾)
2.凡三往 (凡 古义:总共 今义:平凡 )
3.孤不度德量力 (孤 古义:王侯自称 今义:孤独)
4.此殆所以资将军 (殆 古义:大概 今义:危险)
5.遂用猖獗 (用 古义:因此 今义:使用)
6.遂用猖獗 (猖獗 古义:失败 今义:凶狠而放肆)
7.抑亦人谋也 (抑 古义:而且 今义:压抑)
8.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以 古义:可以把 今义:表示许可)
三.一词多义
1. 谓 谓为信然 (谓: 说)
谓先主曰 (谓: 对……说)
君谓计将安出 (谓: 说)
2. 为 好为《梁父吟》 (为:唱) 谓为信然 (为:是)
以弱为强者 (为:变为) 贤能为之用 (为:被)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为:结为)
3.已 然志犹未已(已:停止)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已:已经)
自董卓已来(已:通“以”)
4.遂 由是先主遂诣亮(遂:就) 遂用猖獗(遂:就)
然操遂能克绍 (遂:终于)
5.诚 此诚不可与争锋(诚:确实)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诚:如果)
6.因屛人曰(因: 于是,就此)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因:凭借)
7.然 谓为信然(然:这样) 然志犹未已(然:然而)
8. 信:谓为信然 (信:确实) 信义著于四海(信:诚信)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同“伸”,伸张)
四.重点字词
1.躬耕陇亩 陇:田地
2.莫之许 许:承认,同意
3.先主器之 器:器重,重视
4.此人可就见 就:接近,趋向
5.不可屈致也 致:招致,引来
6.将军宜枉驾顾之 枉驾:屈尊 顾:拜访
7. 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拜访
8.因屛人曰 屛:命人避退
9.汉室倾颓 倾颓:崩溃、衰败
10.度德量力 度、量:估计,衡量,估量
11.君谓计将安出 计:计策 出:产生
12.曹操比与袁绍 比:与……相比
13.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挟持、控制
14.此殆所以资将军 资:资助、给予
15.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兴旺富裕 存恤:爱抚、爱惜
16.总揽英雄 揽:招致、罗致
17.若跨有荆、益 跨:占据
18.保其岩阻 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19.内修政理 政理:政治
20.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身:亲自
21.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一天天
22.先生解之曰 解:劝解
23.帝室之胄 胄:后代
五.翻译句子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__这地方大概是老天用来资助将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不仅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______________
(3)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终于因此失败,造成今天这个局面。_________
(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孙权这方面可以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______
(5)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您呢?_____
(6)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______
六.课文理解
1.诸葛亮分析与曹操不可争锋的主要原因的是:
今操有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
2.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①曹操:不可与争锋 ②孙权: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③刘表、刘璋:取而代之
④诸戎、夷越:西和犬戎,南抚夷越
3.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1)夺取荆州、益州,作为霸业的根基
(2)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发
豆卢竿13177572979: 隆中对知识归纳 一.通假字 1.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伸张)2.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二.古今异义词 1.将军宜枉顾之 (顾 古义:拜访 今义:照顾)2.凡三往 (凡 古义:总共 今义:平凡 )3.孤不度德量力 (孤 古义:王侯自称...
豆卢竿13177572979: 17. 断句: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散句: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应有停顿;在现代汉语中是复音词,古代是单音词的要分开;按照“主-谓-宾”“状-谓”“谓-补”停顿;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接;人、地、物等名称中间不应停顿;表示一个完整意义的短...
豆卢竿13177572979: 骈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散句:孔子云:“何陋之有?”13.“仙”和“龙”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能概括出全文大意的词语是:德馨。14.本文写陋室,却没有一个表现“陋”字,请用四个字概括本文的意思:陋室不...
豆卢竿13177572979: 骈句也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 骈句在先秦文章中就有,但不是有意而为,汉代产生赋这一文体之后,才盛行起来,到六朝时更发展成为骈体文,而且多用四言六言的句子排比对偶,称为“骈四俪六”。中唐以后,...
豆卢竿13177572979: “文”就其语言风格而言可分为“古文”(散文,以散句为主)和“骈文”(以骈句为主)两个大类。就其内容和功能而言,又包括文学性和实用性两类。对于文体分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比如《文选》分类多达38类,《文心雕龙》前25篇也基本在探讨文体等内容。后世有清代姚鼐著《古文辞类纂》,分13类,包括论辨、...
豆卢竿13177572979: (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
豆卢竿13177572979: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