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的文言文句子

来源:网友推荐     更新:2025-05-21
1. 已 副词:A.表示动作行为已经发生、出现,可译为“已”“已经”等。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B.与“而”组成固定词组,表示后一个动作行为与前一个动作行为相隔不久,可译为“不久”。例: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醉翁亭记》)
2. 以 ①介词:A.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例: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B.表示工具、手段、方式,可译为“用”“拿”等。例: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送XX马生序》)C.表示时间、处所或范围,可译为“在”“于”“从”等。例: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隆中对》)
3. 被。
4. 乃 ①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你的”“你们”“你们的”。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5. 表官某某变化的
6. 于: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
7. 何 ①疑问代词:A.代事物,可译为“什么”。例:子何恃而往?(《为学》)B.代处所,可译为“哪里”“什么地方”。例: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C.代原因,可译为“何故”“为什么”。例:或异二者之为,何某某?(《XX楼记》)
8. 于: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9. 遂 副词:A.表示结果,可译为“终于”“结果”“竟然”等。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B.表示顺承,可译为“于是”“随即”等。例: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10. 官某某人物常用词语
11. [介词] 于:介绍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
12.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13. 与,跟,同。
14. 乎 ①语气词:A.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B.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赞美或感叹,相当于“啊”“呀”。例: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C.表示测度或商量,相当于“吧”。例:王之好乐某某,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XXXXX梁惠王下》)
15. 由于
16. 虽 连词:A.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愚公移山》)B.表示转折,可译为“可是”。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7. 断句: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散句: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应有停顿;在现代汉语中是复音词,古代是单音词的要分开;按照“主-谓-宾”“状-谓”“谓-补”停顿;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接;人、地、物等名称中间不应停顿;表示一个完整意义的短语中间不停顿;“也”在句中提示停顿时要停顿。
18. 在,从,到
19. 含于的所有文言文句子语文版
20. 表官某某的

  • 虎林市力士:初中文言文中带“于”字的所有句子
    菜欢17195666677: (一)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 译作“在”“从”.例: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二)表示动作的对象 译作“向”“对”“同”“给”“到”等.例: ①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②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③...
  • 虎林市力士:文言文中“于”的意思为此、比、到的句子
    菜欢17195666677: “于”+“是”组成介宾短语“于是”,有“因此”的意思,与介宾短语“为此”同义。例如:《游褒禅山记》:“于是余有叹焉。”于,介词,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可译为:比。例如:《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于,介词,用在动词后,表处所,可译为:到。例如:《愚公移...
  • 虎林市力士:文言文中“于”的意思为此、比、到的句子
    菜欢17195666677: 到 (往、去)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比”甚于妇人.——《战国策·赵策》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到”捐金于野.——《后汉书·列女传》
  • 虎林市力士:于在古文中表示在,到,向,从,对于,有些什么例句吗
    菜欢17195666677: 1、于:表示在;例句:《子鱼论战》:“宋公子及楚人战~泓。”《出师表》:“受任~败军之际。”2、于:表示到;例句 《左传》:“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3、于:表示向,例句 《捕蛇者说》:“余将告~莅事者。”《孟子》中:“皆欲赴诉于王.”《信陵君窃符救赵》中:公子姊为赵惠文...
  • 虎林市力士:有关“于”字的文言文句子,需要10句,急急急!!!
    菜欢17195666677: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楚人渡江,其剑落水。潺潺水声出自两峰间,酿泉之名。太守与宾客在此畅饮,醉态毕露,年长自号醉翁。苏轼与友人游于赤壁之下,饮酒歌之。于是携酒鱼再游赤壁,父亲见状,日日带仲永向乡人炫耀,不令其学。他不为贫贱所困,亦不汲汲于富贵。青色自蓝而更胜一...
  • 虎林市力士:写十句带有"于"的文言文句子,并解释"于"的意思
    菜欢17195666677: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于:去。昼尔于茅,宵尔索陶。于:取。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于:如同。捐金于野。于:在。告之于帝。于: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于:从。苦于多疾(被诸多疾病所苦)。于:被。甚于妇人。于:比,过。幸免于难。于,词缀,无意义。业精于勤,荒于嬉。于:因为。
  • 虎林市力士:于字的文言文用法及例句
    菜欢17195666677: 例: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无衣》) 3.用于句首,有时并列用于动词前。 例:于疆于理,至于南海(《诗经·大雅·崧高》) 副词没有。 2. '于'字的古文用法 ◎于 yú 〈动〉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2) 往;去 [go]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虎林市力士:于在文言文所有意思
    菜欢17195666677: 1. 于在文言文里的意思 【于】 (一)介词。 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 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 2.“在……方面”“从……...
  • 虎林市力士: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菜欢17195666677: 于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向、到等。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4、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
  • 虎林市力士:“于”在文言文里的意思是什么
    菜欢17195666677: 【于】作为文言文中的介词,其用法多样,是古文中常见的虚词之一。首先,【于】可以表示地点、时间或方向。例如在句子“乃设九宾礼于庭”中,“于庭”意为“在庭院里”,“于”在此表示地点;在“归璧于赵”中,“于赵”意为“到赵国”,“于”则表示方向。其次,【于】也可以表示来源或归属。
  • 相关链接

  • 含于的文言文句子初中
  • 于的文言文用法
  • 于表被动的文言文句子
  • 带于的文言文
  • 于的古文例句
  • 来自于网友分享,若有事请联系
    © 好有爱分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