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必正,纽必结,出自《弟子规》吗?
来源:网友推荐 更新:2025-05-21
“冠必正,纽必结”解释: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出自《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
原文节选: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满清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切口:冠必正,纽必结,出自《弟子规》吗?
闫侧15594267364: “冠必正,纽必结”解释: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出自《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原文节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切口:古人出门的时候很讲究着装,其中就有“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的...
闫侧15594267364: 古人在出行时非常注重着装规范,有句流传甚广的古训便是"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源自清代秀才李毓秀所作的《弟子规》。这句话强调着装的整洁与严谨,要求衣扣整齐,袜子平整,鞋带紧束,展现个人的修养与尊重他人的态度。《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其创作初衷是根据《论语》中的"学而篇"第六...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切口: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的意思
闫侧15594267364: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意思是帽子一定要戴端正,穿衣服时要把纽扣扣好,袜子和鞋子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这句话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中,其中“冠”指盖在头顶上物品,比如帽子;“必”必须、必要;“正”不歪斜等。这...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切口:衣冠必正纽必结出处?
闫侧15594267364: 读后感举例如下:一个人的穿戴表示了他的身份和地位,展示出他的气质和修养,反映了他的爱好和追求。穿戴整洁、优美、高雅还是脏污、丑陋、庸俗,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一个人的仪容仪表不仅关系自身的形象,有时还关系到工作前途,同时也关系到对他人的尊重。“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讲的是一个...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切口:弟子规冠必正二年级下册选自?
闫侧15594267364: 在二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可以找到《弟子规》中的经典篇章。其中一段强调的是个人仪表的重要,"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教导学生佩戴帽子时要端正,系好衣扣,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整洁合身。接着,它还教导孩子们如何维护个人物品的整洁,"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意味着要将衣物摆放...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切口:冠必正的下一句是什么
闫侧15594267364: 冠必正下一句:纽必结 弟子规 [作者] 李毓秀 [全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切口: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什么意思...
闫侧15594267364: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的意思是穿戴整齐端庄,不能随意乱穿乱戴,否则容易变得不整洁。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规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学习这种精神。【出处】这句话的出处是《弟子规》。【原文节选】“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切口:根据情节填名句老师看我衣冠不整提醒我要怎么样怎么样他说这才有少先...
闫侧15594267364: 根据情节填名句。老师看我衣冠不整提醒我要冠必正,纽必结,他说这才有少先队员的样子。“冠必正,纽必结”的意思是:衣冠必须要整齐。其收录在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日积月累里,出自《弟子规》。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切口: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
闫侧15594267364: 意思是:早上应该早起,晚上不应该过早睡;因为人生易老,所以应该珍惜时光。出自出自清代李毓秀《弟子规》,原文选段: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切口:弟子规 第四章:谨(二) 冠必正,纽必结
闫侧15594267364: 弟子规第四章:谨之礼仪篇 在日常生活中,严谨的态度是塑造良好形象的基础。第二章,谨,教导我们如何注重细节,体现尊重与秩序。首先,着装之端庄不可忽视,冠必正,纽必结,每顶帽子都要端正佩戴,每个扣子都要一丝不苟地系紧,如同象征着我们对外界的尊重和对自我的要求。其次,细节之处见真章。一...
原文节选: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满清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闫侧15594267364: “冠必正,纽必结”解释: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出自《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原文节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闫侧15594267364: 古人在出行时非常注重着装规范,有句流传甚广的古训便是"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源自清代秀才李毓秀所作的《弟子规》。这句话强调着装的整洁与严谨,要求衣扣整齐,袜子平整,鞋带紧束,展现个人的修养与尊重他人的态度。《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其创作初衷是根据《论语》中的"学而篇"第六...
闫侧15594267364: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意思是帽子一定要戴端正,穿衣服时要把纽扣扣好,袜子和鞋子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这句话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中,其中“冠”指盖在头顶上物品,比如帽子;“必”必须、必要;“正”不歪斜等。这...
闫侧15594267364: 读后感举例如下:一个人的穿戴表示了他的身份和地位,展示出他的气质和修养,反映了他的爱好和追求。穿戴整洁、优美、高雅还是脏污、丑陋、庸俗,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一个人的仪容仪表不仅关系自身的形象,有时还关系到工作前途,同时也关系到对他人的尊重。“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讲的是一个...
闫侧15594267364: 在二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可以找到《弟子规》中的经典篇章。其中一段强调的是个人仪表的重要,"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教导学生佩戴帽子时要端正,系好衣扣,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整洁合身。接着,它还教导孩子们如何维护个人物品的整洁,"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意味着要将衣物摆放...
闫侧15594267364: 冠必正下一句:纽必结 弟子规 [作者] 李毓秀 [全文]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闫侧15594267364: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的意思是穿戴整齐端庄,不能随意乱穿乱戴,否则容易变得不整洁。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规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学习这种精神。【出处】这句话的出处是《弟子规》。【原文节选】“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
闫侧15594267364: 根据情节填名句。老师看我衣冠不整提醒我要冠必正,纽必结,他说这才有少先队员的样子。“冠必正,纽必结”的意思是:衣冠必须要整齐。其收录在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日积月累里,出自《弟子规》。
闫侧15594267364: 意思是:早上应该早起,晚上不应该过早睡;因为人生易老,所以应该珍惜时光。出自出自清代李毓秀《弟子规》,原文选段: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
闫侧15594267364: 弟子规第四章:谨之礼仪篇 在日常生活中,严谨的态度是塑造良好形象的基础。第二章,谨,教导我们如何注重细节,体现尊重与秩序。首先,着装之端庄不可忽视,冠必正,纽必结,每顶帽子都要端正佩戴,每个扣子都要一丝不苟地系紧,如同象征着我们对外界的尊重和对自我的要求。其次,细节之处见真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