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为人师文言文阅读里的字意
钟弱翁好为人书
【原文】
钟弱翁所至,好贬驳榜额字画,必除去之,出新意,自立名为重书之。然其书实不工,人皆苦之。尝过庐陵一山寺,有高阁壮丽。弱翁与僚属部曲拥立,望其额,曰“定惠之阁”,旁题姓名漫灭。弱翁放意称谬,使僧梯取之,拂拭就视,乃鲁国颜真卿书。弱翁顾谓客曰:“似此字画,何不刻石?”传者以为笑。
——《宋人轶事汇编》
【译文】
钟弱翁(钟傅,字弱翁;南宋官员)每到一个地方,都喜欢讥评匾额上的字,极力撤掉原来的,并自立名目,重写一额。然而他的字实在不好,周围人都为此苦恼。他曾经路过庐陵的一个山中寺庙,那有一个很壮丽的高阁楼。钟弱翁和部下官员侍从兵士就过去围着站在下面,看塔的匾额,上面写着“定惠之阁”,但落款上题写的姓名模糊不清。弱翁随心所欲地加以批评,让一个寺僧用梯子取下匾额,寺僧揩擦后走近观看,竟是颜鲁公颜真卿写的。弱翁回头对下属官员说:“这样的好字,为什么不刻在一个石碑上?”传说的人把这事当做笑话。
【注释】
1、好:动词,喜欢。
2、书:动词,写;写字。
3、漫灭:模糊不清。
4、就:动词,靠近。
孟子的话:「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指出人的毛病在於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有些人一看这句话,就批评孟子自相矛盾,自己,为人师表却又指责当老师的人,名实不副。难道是孟子忙中有错?不!这是因为那些人误会了孟子的说话,既欠深思,又欠熟虑。其实,孟子指的老师,并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心态---- 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越,处处教导别人。
喜欢教导别人的人,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有学问,自以为正确,一副高高在上的气魄。「自信方能自强」不错!人必须有自信,但过份自信就会成了自大,而忘记了学习,忘记了谨慎,忘记了奋斗。「骄兵必败」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作为别人的老师,众人的模范,很多人都不自知地出了错,又不以为错,所以不能改正过来。例如一个有洁癖的人,就算满身污泥,心理上也总觉得自己比别人乾净;一个学识高的人,就算本质只是沽名钓誉,也觉得自己比别人优胜高尚。有些人喜欢教导别人,自然处处留意别人的行事和为人,结果只看到别人的错处,不知道甚至不认为自己犯了错。
另一种人,为了顾全作为别人榜样的面子,即使出错也不承认,更莫道改过了!人若教导、改正别人,就会受人赞颂。但他们有多少人,却被虚荣心蒙蔽著,犯了错,不知改,更将宜相本末倒置。例如孔乙己的故事中,孔乙己偷书,却强称自己是窃书,是读书人的事,并不算偷。喜欢教导别人的人,总以为自己有与生俱来的清高、优越,为了面子,可谓不惜一切。
自以为是教导别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的本性,也扭曲了别人的本性,成了所谓我「屈人从己」。所以我们应该抱著互相学习的精神去提醒别人,而不应一心为自己名声去严斥别人。
译文供参考:
钟弱翁(就是钟离权,字弱翁,奸臣)每到一地方,都喜欢贬低那里榜额上的字画,总是要把那些字画消除掉,(想一些新的东西,自己拟名为他们重新书写),但是写的实在不够好,人们都饱受其害.
他曾经路过庐陵的一个山中寺庙,那有一个很壮丽的高高阁楼.(钟弱翁和下人就一起过去站在下面),看塔的榜文,榜文上写着"定惠之阁",而旁边的题字人的名字看不清楚.
弱翁就肆意的说榜文的缺点,还叫一个寺僧拿来梯子取下榜文来看,可他擦拭后靠近仔细一看,却发现是鲁国颜真卿书写的,弱翁就说:"像这样的字画,怎么能不刻一个石碑?"就命令为字刻石碑,他手下的服侍的人把这当做一个笑柄
仇由祁19188789585: 译文供参考:钟弱翁(就是钟离权,字弱翁,奸臣)每到一地方,都喜欢贬低那里榜额上的字画,总是要把那些字画消除掉,(想一些新的东西,自己拟名为他们重新书写),但是写的实在不够好,人们都饱受其害.他曾经路过庐陵的一个山中寺庙,那有一个很壮丽的高高阁楼.(钟弱翁和下人就一起过去站在下面),看塔...
仇由祁19188789585: 1. 钟弱翁好为人师翻译 宋朝的钟弱翁,是某一个地方的县令.自认为自己的字写得很好.所以特别喜欢贬低别人的字,每到一个地方,看到自己觉得不好的字,总喜欢取而代之.其实他自己的字又写得不怎么样.一次他路过一个山寺,那里有壮丽的楼阁.钟弱翁和下人站在下面,看匾额上的文字,上面写着"定惠之阁",旁边的...
仇由祁19188789585: 【原文】钟弱翁所至,好贬驳榜额字画,必除去之,出新意,自立名为重书之。然其书实不工,人皆苦之。尝过庐陵一山寺,有高阁壮丽。弱翁与僚属部曲拥立,望其额,曰“定惠之阁”,旁题姓名漫灭。弱翁放意称谬,使僧梯取之,拂拭就视,乃鲁国颜真卿书。弱翁顾谓客曰:“似此字画,何不刻石...
仇由祁19188789585: 宋朝的钟弱翁,是某一个地方的县令.自认为自己的字写得很好.所以特别喜欢贬低别人的字,每到一个地方,看到自己觉得不好的字,总喜欢取而代之.其实他自己的字又写得不怎么样.一次他路过一个山寺,那里有壮丽的楼阁.钟弱翁和下人站在下面,看匾额上的文字,上面写着"定惠之阁",旁边的题名已经看不清...
仇由祁19188789585: 好为人师,谓不谦虚,不知求教而喜欢以教导者自居.然而钟弱翁题写的字实在不好,人们因此都饱受其害.
仇由祁19188789585: “师”字在文言文中有军队、老师、学习的意思。其简体部首为“巾”,部外笔画3,总笔画6。教师,指教人的人,如老师、导师、师傅、学徒、道德的榜样,良师益友,好为人师。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如工程师、医师、技师。效法,指师法古人。榜样,指师范。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关系,如师母、师兄、师弟...
仇由祁19188789585: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
仇由祁19188789585: 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 在唐代的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着从师“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写《师说》的这一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一段话中看出:“今之世不闻有师,有,...
仇由祁19188789585: 6. 求师说文言知识点 【通假字】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 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词类活用】 吾从而师之: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
仇由祁19188789585: 1. 文言文结构助词有没有用"的"的 在古代用法中,“的”在文言文中有时作为结构助词使用。它可以用来连接定语和中心语,起到修饰作用。例如:“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中的“之”用作结构助词,表示领属关系,可译为“的”。此外,“的”也可以用在动词后面,表示补充说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