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一尺是多长?七尺男儿有多高?

来源:网友推荐     更新:2025-05-20
古代的一尺是多少啊?七尺男儿有多高?

尺是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之一。它在原始社会可能就出现了,古文献有“布指为寸,布掌为尺,舒肘为丈”的记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其长度都是各不相同的。

一、“七尺男儿”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后的说法,秦汉时期一尺约为23到24厘米,约为现在的161-168厘米。
二、史料佐证
东汉班固《汉书》中提到“光为人沉静详审,长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意思是说霍光为人沉着冷静,身高七尺三寸,皮肤白皙,眉清目秀,留着好看的胡须。
同时《汉书》还提到“莽为人侈口蹶颔,露眼赤精,大声而嘶。长七尺五寸,好厚履高冠,以氂装衣,反膺高视,瞰临左右。”意思是说,王莽大嘴低下巴,眼睛面带红光,身高七尺五寸,喜欢穿厚鞋子戴高帽子,俯视周围。
由这里可以看出,霍光和王莽都高于古代的七尺男儿,身高在汉代比较突出,约为171厘米和176厘米作用。


扩展资料
古代“一尺”长度的变化及“七尺”的指代意义
一、古代“一尺”的变化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周代到汉代,一尺合今23.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朝,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现代一尺约为33.3cm,三尺等于1丈。
二、“七尺”的指代意义
1、代指二十岁。出自《周礼·地官·乡大夫》:“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皆征之。”意思是全国上下二十到六十岁的男子,都要被征用。
2、指身躯。人身长约当古尺七尺,故称。出自南朝沉约的《齐太尉王俭碑铭》:“倾方寸以奉国,忘七尺以事君。 意思是把自己的一点一滴都用来奉献给国家,忘记自身来报效君主。

在战国时期,一尺大约就是23厘米左右,七尺男儿也就是161厘米,也就相当于现在社会一个普通女生的身高,可见当时战国时期的七尺男儿并没有多么高大威猛。

根据这个尺寸换算,身高八尺的男人,大约有184厘米。

现代一尺为十寸。

不同时期一尺长度不同。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时,一尺约23.1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扩展资料:

现代常用长度单位:

(1)公里

公里又称千米,是个长度单位,缩写为“km”,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其常用换算关系如下:1千米(公里)= 1,000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毫米(公厘);1.61公里= 1英里。

(2)米

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米”(meter,metre)起源于法国。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 — 米,1791年获法国国会批准。

为了制造出表征米的量值的基准器,在法国天文学家捷梁布尔和密伸的领导下,于1792~1799年,对法国敦克尔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进行了测量。

1799年根据测量结果制成一根3.5毫米×25毫米短形截面的铂杆,以此杆两端之间的距离定为1米,并交法国档案局保管,所以也称为“档案米”。这就是最早的米定义  。

由于档案米的变形情况严重,于是,1872年放弃了“档案米”的米定义,而以铂依合金(90%的铂和10%的铱)制造的米原器作为长度的单位。

米原器是根据“档案米”的长度制造的,当时共制出了31只,截面近似呈X形,把档案米的长度以两条宽度为6~8微米的刻线刻在尺子的凹槽(中性面)上。

1889年在第一次国际计量大会上,把经国际计量局鉴定的第6号米原器(31只米原器中在0℃时最接近档案米的长度的一只)选作国际米原器,并作为长度基准器保存在巴黎国际计量局的地下室中,其余的尺子作为副尺分发给与会各国。

规定在周围空气温度为0℃时,米原器两端中间刻线之间的距离为1米。1927年第七届国际计量大会又对米定义作了严格的规定,除温度要求外,还提出了米原器须保存在1标准大气压下,并对其放置方法作出了具体规定。

但是使用米原器作为米的客观标准也存在很多缺点,如材料变形测量精度不高(只能达0.1μm),很难满足计量学和其他精密测量的需要。

另外,万一米原器损坏,复制将无所依据,特别是复制品很难保证与原器完全一致,给各国使用带来了困难。因此,采用自然量值作为单位基准器的设想一直为人们所向往。

20世纪50年代,随着同位素光谱光源的发展。发现了宽度很窄的氪-86同位素谱线,加上干涉技术的成功,人们终于找到了一种不易毁坏的自然标准,即以光波波长作为长度单位的自然基准。

这一自然基准,性能稳定,没有变形问题,容易复现,而且具有很高的复现精度。中国于1963年也建立了氪-86同位素长度基准。

米的定义更改后,国际米原器仍按原规定保存在国际计量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70年代以来,对时间和光速的测定,都达到了很高的精确度。

因此,1983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又通过了米的新定义:“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这样,基于光谱线波长的米的定义就被新的米定义所替代了。

(3)分米

分米(decimeter或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其常用换算关系如下:1分米 = 0.0001千米(km) = 0.1米(m) =10厘米(cm) = 100毫米(mm)。

(4)厘米

厘米,长度单位;英文:centimetre(s),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如下:1厘米 = 10毫米 = 0.1分米 = 0.01米 = 0.00001千米。

(5)毫米

毫米,又称公厘(或公釐),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符号㎜。1毫米相当于1米的一千分之一(此即为“毫”的字义)。进制关系如下: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一尺

百度百科_长度单位



在战国时期,一尺大约就是23厘米左右,七尺男儿也就是161厘米,也就相当于现在社会一个普通女生的身高,可见当时战国时期的七尺男儿并没有多么高大威猛。根据这个尺寸换算,身高八尺的男人,大约有184厘米,应该才能用高大来形容吧。

汉代的时候,是以十进制计算的,一丈等于十尺,一尺也是23厘米左右。那三国中蜀国的一众弟兄中身高如何呢?关羽身长九尺,就相当于207厘米了,身高即使在现代,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

五虎上将中的张飞和赵云身高八尺,诸葛亮也是身高八尺,也就是184厘米左右。作为大哥的刘备,身高七尺半,大约就是172-173厘米,也属于正常身高范围之内了。

而在曹魏中,曹操161厘米,曹仁173厘米,司马懿176厘米,属于基础身高,曹丕和夏侯渊身高大约在180厘米左右,夏侯敦和典韦大约186厘米,在现代应该算是型男的身高了。我们再来看一下孙吴,孙坚、孙策、周瑜的身高应该都在175厘米左右,鲁肃稍微低一些,大约有172厘米。

据说,吕布身高一丈,那要是按照与现在的长度单位换算,应该就在230厘米左右,可以和姚明媲美了,所以吕布在作战中,身高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

这只是古代的长度与现代长度粗略换算出来的,古时候的人应该没有现在的人高,因此这些三国中的人物的身高还是非常高大的,确实能对得上他们自称的“堂堂七尺男儿”的说法。

扩展资料

古代的长度单位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一、中国古代的长度单位

古代的长度单位:肘、虎口、掌。古代常以人的身体长度为根据,《孔子家语》曰:“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一人高为一丈,故有“丈夫”之谓。中国古代常见的长度单位还有:"寻、仞、寸、扶、咫、尺、丈、跬、步、常、矢、筵、几、轨、雉、里、毫、厘"等。

古代的长度单位,都以黍为准。

1、黍:长度取黍的中等子粒,一个纵黍为一分,一百黍为一尺。《核舟记》一文中有:“舟首尾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二黍许”,即“二分左右”。十分为一寸。《核舟记》中有“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即“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可见核舟之小。

2、寻:1寻= 8尺=6,与"步"接近。"周代以八尺为步,秦代以六尺为步,旧制以营造尺五尺为步"

3、仞:又写作“轫”。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愚公移山》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高万仞”形容“太行、王屋二山之高”。1仞=周制8尺(约合),汉制为7尺,东汉末为5尺6寸。

4、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今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比喻距离很近。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5、扶:四指并拢的宽度为"1扶",古代有"1指为寸,1扶4寸"的说法。

6、庹:双臂伸展后的长度为"庹",1庹≈5市尺。

7、墨:也等于5尺。1墨= 1庹

8、步:1步= 1寻= 2跬,

9、常:"倍寻为常",所以:1常=2寻。

10、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有定制,为古八尺。后引申车轮过后的印痕为"轨"。1轨=。

11、引:1引 

12、稚:长三丈、高一丈为"稚"。

13、匹:四丈。绢以四丈为一匹。《卖炭翁》有诗句:半匹红绢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半匹”即“二丈”。

14、舍:三十里。古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 “三舍”即“九十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度单位



不知道古人的“寸”和今天的“寸”不一样吗?...古
人随便一个身高一丈二,难道是三米多,实际只有今天的1.8米高,,差不多只能
换算到今天的“尺、寸”的一半,你量量三寸以下是哪里啊.
,《史记·禹本纪》说,大禹定自身为一丈,以其十分之一为尺,因此男子叫“丈夫”。夏尺实际只有今日市尺的4寸8分,大禹只有4尺8寸,仅1.60米高。有关专家根据各种古籍,推算出历代一尺的长度:战国一尺为22.5厘米;汉朝为23.1厘米;三国24厘米;晋24.5厘米;南北朝24.2—29.6厘米;隋29.6厘米;唐30厘米;宋31.2厘米;明、清32厘米

很明显,按照唐朝以后的度制,七尺男儿的身高将达到2米以上,这不太可能~~但是按照南北朝以前的度制,所谓七尺男儿无非是在1.7米左右,这和现在的人们的平均身高相差无几~~所以说,七尺男儿的身高应该是1.7米左右~~
顺便补充说明,中国历史一直都是按照十进制,但是周朝“8寸为尺,10尺为丈,人高11丈,故曰丈夫”~~

现在的一寸约等于3.3厘米,一尺就是33厘米左右,那么7尺就是231厘米,这个答案我们现在人看了会大吃一惊,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古代的一尺相当与现在的7、8寸的样子,这样一来就清楚了,7尺就是现在的165-175左右.

1.7米左右,双双问这个干嘛呀?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时,一尺约23.1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
按照唐朝以后的度制,七尺男儿的身高将达到2米以上,这不太可能~~但是按照南北朝以前的度制,所谓七尺男儿无非是在1.7米左右,这和现在的人们的平均身高相差无几~~所以说,七尺男儿的身高应该是1.7米左右~~
顺便补充说明,中国历史一直都是按照十进制,但是周朝“8寸为尺,10尺为丈,人高11丈,故曰丈夫”

  • 米泉市外双:古人称七尺男儿到底是多高?
    植嘉19544559071: 1尺≈33.3cm,7尺≈233.1cm
  • 米泉市外双:古代为什么叫“七尺男儿”,在古代七尺是多高
    植嘉19544559071: 一、“七尺男儿”是自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后的说法,秦汉时期一尺约为23到24厘米,约为现在的161-168厘米。但是在不同朝代“尺”所代表的长度都是不一样的。二、史料记载:东汉班固《汉书》中提到“光为人沉静详审,长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意思是说霍光为人沉着冷静,身高七尺三寸,...
  • 米泉市外双:古代的七尺男儿指多高?
    植嘉19544559071: 10. 宋元时期,一尺合今31.68厘米。11. 明清时期,木工一尺合今31.1厘米。因此,所谓的“七尺男儿”在当时是指身材高大、魁梧的人。这个词起源于三国时期,当时大约相当于170厘米,确实可以认为是较高的身高。
  • 米泉市外双:古代的一尺是多长?七尺男儿有多高?
    植嘉19544559071: 在战国时期,一尺大约就是23厘米左右,七尺男儿也就是161厘米,也就相当于现在社会一个普通女生的身高,可见当时战国时期的七尺男儿并没有多么高大威猛。根据这个尺寸换算,身高八尺的男人,大约有184厘米。现代一尺为十寸。不同时期一尺长度不同。商代,一尺合今16.95cm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
  • 米泉市外双:古时候七尺男儿大概是多高???
    植嘉19544559071: 一、“七尺男儿”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后的说法,秦汉时期一尺约为23到24厘米,约为现在的161-168厘米。二、史料佐证 东汉班固《汉书》中提到“光为人沉静详审,长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意思是说霍光为人沉着冷静,身高七尺三寸,皮肤白皙,眉清目秀,留着好看的胡须。同时《汉书》还...
  • 米泉市外双:一尺约等于33cm,古代七尺男儿真的是两米多高吗?
    植嘉19544559071: 古代的七尺男儿当然没有两米多高,如果真有的话,那我国古代岂不是变成大人国了。因为现在一尺是33厘米,古时候的一尺却没有这么长,“七尺男儿”这个说法应该出现于战国时期,当时的长度标准一般都是秦尺,一尺只有23.1厘米,那么七尺男儿就是1米6多,这跟现代男性的平均身高167.1厘米...
  • 米泉市外双:古时1尺是现在的多少啊?七尺男儿到底有多高?
    植嘉19544559071: 古时1尺的长度因朝代不同存在差异,无法统一换算为现代长度。七尺男儿的身高在南北朝以前大约为1.7米左右。以下是具体分析:古代度量单位差异:古代中国的度量单位换算相当复杂,不同朝代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例如,唐代1尺等于30寸,而宋代\/元代1尺则等于31.2寸;到了明清时期,裁衣尺、量地尺和营造尺...
  • 米泉市外双:古代的人讲七尺男儿。那时的男人正有那么高吗?
    植嘉19544559071: 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1.1cm,裁尺,明代34.1cm,清代35cm 你可以根据朝代算了,不过一般的七尺男儿身高在1米7左右。
  • 米泉市外双:古人常说的七尺男儿,在古代到底是多高?
    植嘉19544559071: 1. 古人所说的“七尺男儿”在春秋战国时期,一尺约为现在的23.1厘米,因此七尺男儿的身高大约为162厘米。2. 在唐朝时期,一尺约为现在的30.7厘米,据此计算,七尺男儿的身高则大约为210厘米。3. 由此可见,古代的“七尺男儿”身高与现代人的平均身高相比,既有差异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米泉市外双:古代的七尺男儿中的一尺指多少CM?
    植嘉19544559071: 古代的七尺男儿中的一尺的长度并不是固定的,在各个朝代都有所不同。一尺的长度具体如下:远古时代“布指知寸,布手知尺”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周代,一尺合今19.91cm ;秦时,一尺约23.1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
  • 相关链接

  • 古代七尺男儿身高换算
  • 七尺男儿代表什么数字
  • 古代七尺是现在的多长
  • 古代七尺男儿很高吗
  • 七尺男儿打一数字
  • 来自于网友分享,若有事请联系
    © 好有爱分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