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败俱伤的典故有哪些
来源:网友推荐 更新:2025-05-17
两败俱伤的典故如下:
1、楚汉相争
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和项羽在彭城大战,项羽大败刘邦。然而,项羽虽然赢得了战斗,却失去了人心。刘邦则趁机收复失地,逐渐壮大。刘邦凭借智慧和策略,击败了项羽,统一了天下。这场战争虽然短暂,但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两败俱伤的战争只会让双方都受到损失。
2、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七个国家争夺霸权,互相攻伐。其中秦国实力强大,经常发动对外战争。其他国家为了自保,也互相攻伐,形成了长期的战乱局面。这种局面最终导致了秦国的统一。
虽然秦国统一了中国,但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包括百姓的苦难和国家的衰落。这场战争再次证明了“两败俱伤”的道理。
3、英法百年战争
英法百年战争是英格兰和法国之间的一场长期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116年之久,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法国在贞德领导下击败了英格兰军队,结束了这场战争。不仅让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还给欧洲带来了长期的不稳定和分裂。证明了“两败俱伤”的道理。
4、齐宣王攻打魏国
战国时,齐宣王准备攻打魏国,淳于髡用一个幽默的例子劝说齐宣王停止这个计划,讲了韩子卢和东郭逡的故事,比喻齐国和魏国互相争斗,最终两败俱伤。这个典故告诉我们,战争只会带来损失和伤害,而和平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5、郑国和楚国的争斗
春秋时期,郑国和楚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然而,这场战争最终没有分出胜负,双方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失。这场战争再次证明了“两败俱伤”的道理。战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和平才是人类发展的基石。
绽舍17820962983: 两败俱伤的典故如下:1、楚汉相争 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和项羽在彭城大战,项羽大败刘邦。然而,项羽虽然赢得了战斗,却失去了人心。刘邦则趁机收复失地,逐渐壮大。刘邦凭借智慧和策略,击败了项羽,统一了天下。这场战争虽然短暂,但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两败俱伤的战争只会让双方都受到损失。2、战国...
绽舍17820962983: 【典故出处】:宋 汪应辰《文定集 答梁子铺》:「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为敌,终于两败俱伤,而国随以亡。」 【成语意思】:败:失败。俱:全。斗争的双方都受到损伤。古时卞庄子要刺虎;馆竖子说;两只老虎正在争一牛;斗争结果;小虎会死;大虎会伤;然后刺杀伤虎而有杀二虎之名。后比喻因斗争...
绽舍17820962983: 两败俱伤的故事简述和含义如下:故事简述: 典故来源:战国时期,韩国和魏国交战一年多未分胜负,双方民穷财尽,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最终谁也没得到好处。另有一说,管庄子欲刺杀两只正在争斗的老虎,被身旁的人劝阻,建议等两虎相斗后再刺杀受伤的老虎,最终管庄子果然轻易刺杀了两只老虎。 现代应用:...
绽舍17820962983: 故事中,赵国和秦国在长平交战,赵国请求齐国帮忙,但齐国要求赵国送一位王子到齐国做人质才愿意出兵。赵国派了平原君去齐国商议此事。平原君担心齐国贪得无厌,不仅要求送王子去齐国做人质,还可能进一步要求割让土地。于是平原君对赵王说:“事有两败俱伤者,秦欲伐韩、魏,楚、赵之兵构之于前...
绽舍17820962983: 其典故源自战国时期,淳于智者以韩子卢与东郭逡的追逐故事,比喻齐宣王若攻打魏国,可能导致长期消耗,国家元气大伤,甚至引来其他国家的趁火打劫,最终两国皆无所得,反而自损。因此,此成语常用来形容双方对立争斗,结果都无赢家,反而各自付出沉重代价。淳于的智慧使得齐宣王意识到,通过直接进攻魏国可能...
绽舍17820962983: 败:在这里指的是失败或受损。俱:意为全、都,表示两者都如此。整体意思:就是斗争的双方都受到了损伤,谁也没有得到好处。就像两个实力相当的人争斗,最后可能都会受伤,谁也没占到便宜。典故:战国时,淳于用韩子卢和东郭逡的故事来劝谏齐宣王不要攻打魏国,以免两败俱伤,让其他国家有机可乘。
绽舍17820962983: 两败俱伤 韩国和魏国打仗,打了一年多,双方都不能取胜,秦惠王想趁机插手, 又拿不定主意。正好楚国的谋士陈轸来到秦国,秦王便向他请教。 陈轸便给秦王讲了个故事:有个卞庄子,住在旅馆里。一天,他听说附近的山里来了两只老虎,正在吃一条牛,就想拔剑出去。旅馆的伙计赶忙制止他说:“现在...
绽舍17820962983: 来源:这一成语源自《史记·张仪列传》中的故事,通过庄子利用两只老虎争斗的典故,形象地展示了两败俱伤的后果。警示意义:在实际应用中,两败俱伤常被用来警示人们,如果两个对立的势力一味争斗,只会削弱双方实力,可能带来更大的不稳定因素。应用实例:闻一多在《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中提到,...
绽舍17820962983: 衍生典故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宦者传论》:“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两败俱伤”。春秋时期,鲁国的一座山上忽然出现了两只老虎,吓得当地百姓几乎不敢出门,更不要说上山了。老虎的存在严重影响到了当地百姓的生活...
绽舍17820962983: 故事:古时有个叫卞庄子的人,想要刺杀老虎。他的仆人告诉他,有两只老虎正在争食一头牛,争斗的结果是小虎会死,大虎会受伤。卞庄子听从了仆人的建议,先等待两只老虎争斗完毕,再刺杀受伤的大虎,从而获得了刺杀两只老虎的名声。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两败俱伤”的典故,用以比喻因争斗而双方都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