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对于不同的死法,都有哪些不同的叫法?
大夫死叫做“卒"。 古人对“死”的称呼有着严格的规定,死者的身份、地位不同,其“死”的叫法也各不相同,绝对不能混淆。
出处:《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译文:天子的死称为“崩”,诸侯死则称为“薨”,;大夫死叫“卒”;士人死则叫“不禄”;而只有平民百姓的死才能称为“死”。
也就是说“崩”是天子专用的;诸侯死则称为“薨”,秦汉以后也用于高级官员的死亡;大夫死叫“卒”;士人死则叫“不禄”;而只有平民百姓的死才能称为“死”。不过,后来随着时代发展,这种情况也逐渐有所变化,其限制也不再那么严格。
唐代时,二品以上官员死称薨,五品以上称卒,自六品以下以至平民百姓都称死。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和皇太后等身故称“崩”,皇贵妃以下到嫔、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薨”。
扩展资料
对“死”的其他称呼:
1、仙逝:民间恭维用语,是问候亲友家中死去亲人的关切用语。
2、见背:表示父母或长辈去世。晋代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3、圆寂:佛教用语,指僧尼死亡。
4、涅槃:佛教用语,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作死的代称(指佛或僧人)。
5、坐化:佛教指和尚盘膝端坐死亡。
6、牺牲: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7、就义:为正义事业而被杀害。
8、见阎王:指死,含有贬义。
9、蹬腿:(蹬腿儿)指人死亡(含诙谐意)
10、一命呜呼:指死(含诙谐意)
11、见鬼:指死亡或毁灭。例如:让这些害人虫见鬼去吧。
12、翘辫子:死(含讥笑或诙谐意)。例如:袁世凯做皇帝没几天就翘辫子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礼记·曲礼》
1、古代帝王:驾崩、大薨、山陵崩、大行、登遐、晏驾、千秋、百岁
2、未成年而亡:夭折、夭逝、殇
3、父母之死:见背、孤露、弃养
4、高龄而死:登仙、寿终正寝。
5、尼姑、道士、和尚之死:圆寂、坐化、示寂、示灭、涅盘、羽化、登仙
其他在古籍中出现的死的别称还有:卒、殁、疾终、溘逝、仙逝、弃世、下世、厌世、作古、千古、长眠、安息、隐化、迁神、解驾、遁化、迁化、迁形、捐舍馆、就木、殒命等。
扩展资料:
一、驾崩的用法
驾崩,也做崩、山陵崩,宾天,是表示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死亡的天子(皇帝)一般称大行皇帝。
宾天典故出于黄帝,相传黄帝最后乘龙返回天界离开人间,称“龙驭宾天”,故宾天也成了天子死亡的委婉说法。宾天有时也可指达官贵人之死,而非仅针对天子。(例如:《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忽见东府里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
二、圆寂的解释
梵语Parinirva^n!a 之意译。旧译灭度、入灭。音译般涅槃。谓圆满诸德,寂灭诸恶。佛陀之死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圆满诸德,寂灭诸恶,故称圆寂,后世转而称僧徒之死。
又作归寂、示寂、入寂。与涅槃、迁化、顺世、归真同义。即舍去有漏杂染之境,归入无漏寂静涅槃界之谓。亦指离生死之苦,全静妙之乐,穷至极之果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驾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寂
突然病死称 暴亡 教徒之死称 升天道人之死称 羽化亲人之死称 永别他乡之死称 客死
皇帝死为崩
皇子、皇亲、王侯死为薨
大夫死为卒
士族死为不禄
官员、将领死为逝
平民死为死或填沟壑
古代对人死的几种称谓
崩: 是称天子之死。 (崩是自上坠下的意思)
升霞: 是称天子之死(潘岳《征西赋》:“武皇忽其升遁。亦称(“登遇”) 星驾: 是称天子之死。
赛: 是称诸侯之死, (古代二品以上的官员之死称蔑) 卒: 称大史之死。 (卒是终的意思) 不得: 是称士人之死。
寿终正寝:称成年男子特别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时男子将终,卧 于正厅东首,安键死去)
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古财女子将 终,仍居内寝,不必迁动)
失信: 是自言父亲之死。 (估是依靠的意思,失估就是失去了依靠) 失持: 是自言母亲之死。 (侍是依靠的意思,失待就是失去了依 赖。 《诗经》有“无父何估,无母何恃”之句)殉:称有 所作为、追求理想、道义而舍生乱
殉国: 称那些为国难、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台生者。 (文天样作为 民族英雄,人们称他的死为“以身殉国”
殉道: 称那些为国难和正义而舍生者。《孟子。•尽心》“天下 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殉节: 是称那些为节义而舍生者。 殉难: 称为国家或为正义而台生者。 遇难: 称因被迫害或发生意外而死亡者。 被准: 是称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死亡者。 揭难: 称遭受灾祸或疾病而死者。(推音黎)
藏难: 是称领袖人物、革命志士遭受人为的灾祸而死者。 遇害: 称因意外之事而死者。 (如因飞机失事和车祸死的) 田径: 是称为了正义事业舍弃生命者。 (如在战场上最后战死者) 就义: 称为了正义事业被敌人杀害者。 (就义,即成就义) 逝世: 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去世: 称一般成年人之死。 谢世: 对一般成年人之死的雅称。 长逝: 称年高有德的人之死。 百年: 称年高的长辈之死。 四游: 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登仙: 旧时称老年人之死。 作古: 旧肘称年长者之死。 永别: 称亲朋好友之死。
分手: 是丈夫称容于或妻子称丈夫之死(即分开之意)。 陨: 是称元帅、大将之死。 (如将星陨落) 溺: 称末成年人之死,亦称找死者。 天: 称幼年人之死。 困: 古称上等人物之死。
随: 称饿死者。
羽化: 古称成仙为羽化,称年高或尊长者之死。(苏拭《胡《堑赋》: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弃养: 对父母去世约婉称。(父母去世,子女不能奉养,锁甜。弃养。 迁化: 谓一般人之死。 (《汉书;外戚传》: “恕迁化而扬下令,魄 放逸以飞。
因寂: 是称佛或僧侣的逝世。 涅盘: 称佛之死。
见阎王: 谓作过坏事的人之死。
上西天: 含贬义,对作过坏事为人的死亡代称。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但人们对“死”,自古至今都讳莫如深,为避讳起见,取了诸多别称。 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人称狗了。
御苇19559921395: 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称对方的年龄(多用于年轻女子)--“芳龄”称对方的名字(多用于年轻女子)--“芳名”女子谦称自己容貌--“蒲柳之姿”(柳树在古代被看作树中...
御苇19559921395: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御苇19559921395: 车裂——古代死刑之一。即将人的头和四肢分别栓在五辆车上,以五马驾车,同时分驰,撕裂肢体。秦之前,用于罪人既杀之后。(同辕刑)《史记?商君列传》:“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徇。”秦以后,用于罪人未死之时。《新五代史?李存孝传》:“存孝泥首请罪……缚载后车,至太原,车裂之以徇。
御苇19559921395: 1、按身份等级 谓天子死为“崩”或“驾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zu)”,一般官员死称“逝”,士死曰“不禄”,庶人(平民)死曰“死”。清代对王、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死曰“卒”。2、按年龄 不满20岁死曰“殇”,此又分三类:8~11岁为...
御苇19559921395: 九 凌迟凌迟是一个非常的有技术的死法,行刑者的手艺必须非常的精湛,可以在一个人的身上划伤几千刀但是犯人却不死,而对于犯人而言无异于一种折磨,所以这也是针对于一些罪大恶极的人才会有的刑法。十 剥皮最后就是剥皮,剥皮比凌迟更痛苦,活生生的将人的皮剥下来,光是想想就非常的可怕了。
御苇19559921395: 二、绞刑绞刑就是勒死,只不过形式可能不同,例如:吊死、勒死。对于囚犯的话,一般都是勒死,因为吊死属于自杀,等着囚犯自杀,那可就搞笑了,所以囚犯都是勒死。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古代讲究留个全尸,这算是一种恩赐了,死的比较体面,所以有的人会蒙“恩赐”,获得自己吊死的机会,能体面一些,...
御苇19559921395: 于是,古代皇帝们就有了十三种不同的死法。下面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第一种、臣杀、逼宫,这种杀法叫犯上作乱,过去叫弑,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特别是早期王朝中,臣子不臣要弑杀皇帝的,例子多不胜举。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还有各朝的后期,都是臣弑君的重灾区。杀个一...
御苇19559921395: 在国外,绞刑是普遍使用的刑罚。中国岳飞父子就是这样死在风波亭,(因为他是功臣,不能斩首,要留全尸)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这样给吴三桂亲手缢杀...07烹 煮即「请君入瓮」那是唐朝时代,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朝中有位酷吏叫来俊臣,崇尚严刑峻法,对不肯招供的犯人往往以酷刑对待。方法是找个大瓮,把人塞进去,...
御苇19559921395: 古代死刑的分类 1、腰斩代表人物卫长公主 腰斩之刑与砍头的区别在于,砍头是直接将死刑犯的头砍下来,这种死法虽然有些残忍,但是对于犯人来说,起码能够死的痛快,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而腰斩就不同了,用斧头或者是铡刀将犯人拦腰斩断,这可是个技术活。据悉被腰斩的犯人很多都不是立刻死去,虽然...
御苇19559921395: 1,君王除“崩”外,还有“山陵崩”、“驾崩”、“晏驾”、“千秋”、“百岁”等。 一般官员和百姓死亡,则称“殁”、“殂”、“千古”、“殒命”、“捐生”、“就木”、“溘逝”、“作古”、“弃世”、“故”、“终”等。 父母死后。孩子们则讳称“孤露”、“弃养”,长辈去世则婉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