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朝的评价
一、给明朝一个客观的评价: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1368年出身贫农的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统一了中国!朱元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布衣天子——明太祖。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同时改革政治,加强君权,利弊得失。1421年,通过靖难起兵夺得皇位的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明初国力强盛,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编《永乐大典》等许多壮举,明太祖与明成祖是明代最有作为的两位帝王!
1449年,爆发了土木之变,明帝国由盛转衰。于谦在明景帝支持下组织了北京保卫战,挽救了明王朝。明孝宗在位时出现了“弘治中兴”,张居正在万历初年进行了变法,但没有使明王朝走向振兴。明朝末年,魏忠贤宦官专权,被崇祯皇帝铲除。与此同时,爆发了明末农民起义战争,加上东北的满清对中原虎视耽耽,明王朝内忧外患!
纵观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但经济繁荣发展,科技文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江南经济极其发达,这是不争的事实。
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明亡。同年,清兵入关,南明联合农民军坚持抗清,但最终因内部不团结失败!
二、简介明朝:
明朝(1368-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
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建立西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明末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趁乱入关,击败大顺、大西、南明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灭亡。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告终。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戈壁沙漠一带,后撤至明长城;西北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明代极盛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清朝官方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三、明代帝王表:
明太祖朱元璋 1369—1399 洪武建立明朝,统一全国!洪武之治,加强君权!
建文帝朱允文 1399—1402 建文削藩政策,靖难之役,焚宫潜逃!
明成祖朱 棣 1403—1424 永乐永乐盛世,迁都北京。亲征漠北,远航西洋!
明仁宗朱高枳 1424—1425 洪熙勤政爱民
明宣宗朱瞻基 1425—1436 宣德三杨辅政,仁宣之治。
明英宗朱祁镇 1437—1449 正统平治守成,重用王振!亲征平乱,土木之变。
明代宗朱祁钰 1450—1457 景泰京师卫战,夺门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 1458—1465 天顺南宫复辟,曹石之乱。
明宪宗朱见深 1465—1487 成化庸碌无为,沉迷酒色。
明孝宗朱佑樘 1488—1506 弘治重用贤臣,弘治中兴。
明武宗朱厚照 1506—1522 正德刘谨专权,沉迷酒色,喜好军事。
明世宗朱厚璁 1522—1567 嘉靖礼仪之争,迷信道教,重用奸臣。
明穆宗朱载后 1567—1573 隆庆开放海禁,任用能臣,沉迷酒色。
明神宗朱祤钧 1620—1621 泰昌明末三案。
明熹宗朱由校 1621—1628 天启善长木工,魏党专权。
明毅宗朱由检 1628—1644 崇祯铲除庵党,自毁长城,自尽殉国。
明安宗朱由崧 1644—1645 弘光任用奸臣,沉迷酒色!
明绍宗朱聿键 1645—1646 隆武勤政爱民。
明昭宗朱由榔 1647—1661 永历恭检爱民,缅甸被俘。
四、明代著名杰出人物:
刘伯温:明朝开国著名谋士,与张良,诸葛亮齐名!
徐 达:明初名将,开国元勋。他率明军攻占了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被誉为“万里长城”
常遇春:明初名将,与徐达齐名。
李善长:明朝开国功臣,著名谋士。
宋 濂:明初名臣,文学家。与刘伯温,高启齐名。
罗贯中:元末明初文学家,《三国演义》作者。
施耐痷:元末明初文学家,《水浒传》作者。
蓝 玉:明初名将,他率领明军在捕鱼儿海战役中灭了北元,被朱元璋比作明朝的卫青,李靖、
郑 和:明代世界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明政府先后7次派郑和率大规模船队出使西洋。
杨士奇:明代名臣“三杨”之首,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于 谦:明代民族英雄,他在明景帝支持下组织了京师保卫战,打退了瓦剌,挽救了明王朝!
吴承恩:明代中期文学家,《西游记》作者。
汤显祖:明代后期著名戏剧家,代表作品《牡丹亭》。
唐伯虎:明代著名文人,诗文书画结合。“明四家”之一。
戚继光:明朝中期抗倭名将,民族英雄!
海 瑞:明代著名大清官。
张居正:明朝后期杰出政治家,在万历初年实行了“一条鞭法”,进行改革。
顾宪成:明朝后期杰出文人,“东林党”领袖。
杨 链:明末正直士大夫,“东林党”爱国大臣。
袁崇焕:明末抗金第一名将,多次击败后金。
董其昌:明朝后期杰出书画家,其书法被赞为“颜骨赵姿”
徐 谓:明朝后期著名画家,善长泼墨。
陈洪授:明末著名人物画家。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朝后期大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
李 贤:明朝后期进步思想家。
王夫之:明末三大进步思想家之一,世称“船山先生”
顾炎武:明末三大进步思想家之一,世称“亭林先生”
黄宗义:明末三大进步思想家之一,世称“梨洲先生”
李自成:明末杰出农民起义领袖,1644年率农民军攻入北京,灭亡明朝。
史可法:南明爱国统帅,民族英雄!在扬州誓死抵抗清兵南下。
夏完淳:南明少年民族英雄,15岁从军抗清,17岁英勇就义!
张煌言:南明抗清爱国大臣,民族英雄。
李定国:南明抗清名将,民族英雄。
郑成功:南明“国姓爷”,抗清名将,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
郑 经:南明杰出的政治家,民族英雄!
“万历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非凡。万历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相遇,交流碰撞的时期,西方文明首次叩开了东方的大门, 是东西方文明最友好平等交流的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组成了西学集团,传播西方文明。 “万历时代”时“非君浪潮”高涨,民本主义盛行,是封建皇权统治遇到极大冲击挑战的时代。“万历时代”是资本主义萌芽方兴未艾,是蕴育新型生产关系的时代。“万历时代”是市民社会发展,市民力量壮大。首次出现了市民力量同封建专制斗争的时代,是社会动荡和蕴育社会变革的年代。万历时代大科学家纷纷出场,出现了方以智、李时珍、徐光启、徐霞客、宋应星五位科学巨人以及朱载堉、李之藻,王征等众多科学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华夏科技文明再次站在世界高峰。“万历时代”李贽等大思想家纷纷涌现,政治社团纷纷出现,学派繁荣,百家争鸣。是传播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的时代。 万历年代出现了徐谓和董其昌等顶极书画家,是个艺术蓬勃发展的年代。“万历时代”市井文学灿烂,出现了世界极的戏剧家汤显祖,是个文化昌盛的时代。王阳明心学的流行和演变带来的是人性的解放,精神的自由,出现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又一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预示着中国社会又将可能进入一个新的进步繁荣的时期。
“万历时代”彻底击败日本,昂首东方,是中华帝国最后一次辉煌的年代。
“万历时代”也是满清初起,世风堕落、思想多元化。危机和挑战并存的时代。
“万历时代”的生机活力比死气沉沉的康乾盛世强百倍,明朝的文治武功到了顶点,是中国历史的岔路口。
对于明清比较有两部书不可不读,其一《利玛窦中国札记》,其二《停滞的帝国》。尤其读了《利玛窦中国札记》一般不抱偏见的人对明朝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会有一个颠覆性的转变。我们能看到物价低廉、富裕,人民安居乐业的明代社会。我们也能看到一批富有牺牲精神的西方传教士,以及一大批宽容、开明有良好学识、修养的明朝君臣士大夫形象,以及晚明社会宽松、自由、平等、活跃的政治氛围。 这与《停滞的帝国》描写的满清帝国衰败、贫困、闭锁、愚昧的社会现状截然相反
各种地摊文学,垃圾营销号,褒清贬明,半壶水响叮当,没脑子的闲人读那些垃圾,自然凑热闹起哄了。
有点良心的文史工作者,都知道明清谁是垃圾。当然也有些昧着良心,尸位就餐的圈养文人,败类,喜欢跟着团结和谐的指挥棒起舞了。
知行合一,喜欢历史,最好自己去钻研,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跟风装懂。读的东西越多,接触的越深,就能明辨是非。自己思考历史中的无奈。
明朝是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终明一代,不纳贡、不赔款、不和亲,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你说你是孛儿只斤氏的后代,要我说你不提还好,一提我就要羞辱你。你那个祖宗元顺帝,在明军攻入大都时怎么夹尾巴跑了?你是国君,现在国难当头,你理应殉国,这样才能对得起你的列祖列宗。你可倒好,跑了!跑回蒙古大草原上打游击去了。现在还添个脸说你是孛儿只斤的后裔,我呸!你那祖宗要是赶上明朝皇帝一半就好了。殉国后还能给你封个烈、毅、刚之类的谥号。你这一跑,只能给你安个“顺”的庙号了!
还说整个明朝是宦官专权的朝代,你给我说说,都有哪些宦官?别和我说王振、刘瑾、魏忠贤之类的,他们的结局怎样?难道都善终了吗?你太片面了,不光是片面,还有偏激。你的老祖宗被我们赶回蒙古,我承认你有气没处撒,不怎么光彩,特别是一想到自己的老祖宗由正规军被打成杂牌军,又由杂牌军被打成游击队,夹尾巴四处乱窜时就感到窝火。但没办法,这就是历史,你是历史老师,就得客观面对历史,正确面对历史。很难想象你上课时如果讲到明朝会一种怎样的心情,估计和那个完颜腾飞差不多吧,骂朱元璋一口一个贼王八。
你说万历皇帝白天不上朝,的确是这样,但你知道他晚上在干什么吗?他晚上在批折子!不上朝只是一种表面,你得理解明朝的政治体制。其实上朝就是一种形式,有事论事,无事退朝,有很浓重的礼仪成分。万历皇帝虽然不上朝,但是大事他没有一个不知道的,万历三大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万历帝依旧调度有方,打赢了这三场战争。其实祖宗成法俱在、体制健全根本就不用皇帝操多大心,全由手下的官员去办就行。我问你:历届皇朝,有哪个朝代的体制比明朝健全?
你说崇祯刚愎自用,是在说他杀袁崇焕一事吧?我问你,崇祯即位时多大?16岁,周岁才十六岁;处决袁崇焕时多大?18岁!哥们,你18岁在干吗呢?是不是天天抱着《上下五千年》在回顾你们大蒙古帝国憋屈而又短暂的一生呢?被别人追着屁股到处跑还好意思提,不觉得羞吗?崇祯在18岁时已经是个统治整个大明王朝的帝王,你打算让个18岁的孩子有哪些作为?
再说说袁崇焕,这个袁崇焕本身不错,但是他太傲了,他一心想和后金议和,但是驻扎皮岛的毛文龙肯定不干,毛文龙是个英雄,战斗力虽没关宁军强,但是他的游击战偷袭战术特别牛逼。后金特别头疼,往往是一不小心就被毛文龙砍了。就这样一个抗金英雄倒是成了袁崇焕议和的一个绊脚石。最后袁崇焕在没有上报朝廷的情况下以所谓的十二条罪状、用尚方宝剑将毛文龙杀了,可是你要知道毛文龙也有尚方宝剑啊!杀完毛文龙,袁崇焕才上报给朝廷,来了个先斩后奏。崇祯看后说,这次你袁崇焕做得对,但是下次你一定要先奏报给我。可见,连皇帝都没放在眼里,这袁崇焕确实挺悲的。
其实,不光是崇祯皇帝,就是满朝的文武大臣乃至京城百姓都知道袁崇焕想和后金议和,但都苦于没有可靠证据。说崇祯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什么的,这纯属放屁。北京保卫战,袁崇焕被崇祯皇帝招进平台。在平台,崇祯皇帝第一句话就是:尔擅杀大帅,以今日又不能捍御,恢复之言何在?袁崇焕被问得一愣,随后一声不吭。这可以理解的,袁崇焕出辽之前,崇祯曾问他:几年可复辽?袁崇焕说五年。而现在,非但没复辽,反而皇太极的军队打到北京城下了。这是怎么回事?你的关宁锦防线不是很牢固吗?皇太极的军队怎么打到北京城下了?之前都传你袁崇焕和皇太极有约定,要攻取中原,今日之势果真如此。
由此可见,您认为袁崇焕他冤吗?
别太偏激了,别以为你是历史老师就很牛逼了。你课本上学的那点东西就是和谐,你永远都不会了解历史的真相!
其实明朝虽然出了很多有名的宦官,但是宦官的权利始终没有唐朝和汉朝中后期来的那么夸张,实际上明朝的可取之处有很多的,洪武,仁宣,永乐,隆庆,万历前十五年,弘治这些年间,明朝的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其实你要知道,明朝的官僚体系和社会制度是所有朝代中最完美的,小到平民都不能随便杀,只要是死罪必须上报朝廷,而且自明朝300年之间也没有哪个宦官能够如汉唐时期的宦官那样能够立废皇帝。
再说这内阁,确实明朝的内阁首辅的权利已经超过前朝宰相的权威,明朝客观的将在后期已经接近于君主立宪的制度了。但是哪代的首辅能够篡夺皇位?
想比西汉王莽篡政,东汉末年曹操专权,唐末朱温篡位,明朝纵然有杨廷和,张居正,高拱这样的权臣,但是只要皇帝一下令,该走的走,要死的也得死。
明朝长命不是没有道理的,首先,自朱元璋时期就颁布太祖祖训,绝不割让地盘,绝不求和赐岁币。因此,纵然有英宗的土木堡之变等败仗,代宗也觉没想过迁都。明朝也从没割让一块土地,赔过一次款,武宗荒唐,却敢于御驾亲征;世宗迷恋道术,却也懂得知人善用,在武将方面,也是充分的给予戚继光等名将的发展空间,神宗怠政,但却亲下三大征的诏书;最后李自成打进北京城的时候,崇祯帝也没有把宁远铁骑调回京城来打,遵循了自成祖以来对国民承诺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光从这点看,比起两汉之和亲,两宋赐岁币,还有晚清种种丧权辱国的行为来看,明朝是相当有骨气的。
明朝的宦官专权只是表象,问题在于文官制度的过度扩张与高度扭曲,明中后期的文官集团简直臃肿不堪,就好像变成了一张大网,把整个政权拉扯得动弹不得。产生的结果就是,这时处于权力中心的帝王已经最大化的作为一种统治符号存在,当时处于相对和平时代的正德皇帝朱厚照,谥号竟然是“武王”,这无疑是文官对其的讽刺。另一方面,由于文官内部又党派林立,此长彼消,内耗严重,并且相互钳制,又给了第三方势力可乘之机,宦官们获得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舞台,简直可以说是宦官的黄金时代。
在我个人看来,你在以现象学的角度解读明史,看待一个政权,不能只看政客们、当权者们,即便所有官员都是魏征、海瑞也不能产生一个高效的清廉的政府。反观当时的世界,西方正好处于文艺复兴时期,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分权制衡等现代政治理念得到充分酝酿,从而进一步走向法治。然而当时的明朝政府却始终在人治的泥淖中不可自拔,这当然也不能全赖某个朝代,这也是历史的惯性,变革产生于各方面的共同作用,主要是生产力的变革。在一个封建王朝,一个自然经济的经济形态下是不会产生思想启蒙运动的,也就没有能真正改变社会性质的革命。
有妹子找我聊天,不写了...
明朝幅员辽阔,远迈汉唐 ,繁荣似锦,治隆唐宋 这是清康熙皇帝对明朝的评价,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句话,是凤阳在明朝灭亡后,原来的人大多被杀死,大部分是后来迁徙去的。而且由于政治意味强烈,清朝前期一直对这里进行高压统治,加上江淮地区高额的税收,还有淮河泛滥,民不聊生等等原因,导致清朝时期凤阳人没法活,只能去唱花鼓,又不敢骂鞑子皇帝,只能学凤阳周围的曲目,去骂朱元璋,要不是你,鞑子至于这么仇视凤阳吗?
纵观整个明朝,无汉唐之和亲,无两宋之岁币,天子御国门,无傀儡皇帝,无满清之割地卖国,君主死社稷。当为后世子孙所敬仰。明朝不关是军事,文化和科技方面等等都可以与汉唐匹敌,如郑和下西洋 四大名著,除红楼梦其余三部全明朝人所著,还有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等等等等 明朝和汉唐一样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你说明朝朱元璋和朱棣的残忍好杀滥杀,李世民不也一样他哥和他弟不是也死在他手上?好人当不了好皇帝,你去看看明朝那些事你就明白了,你说明朝的皇帝一个个都是混蛋,我真怀疑你是不是历史老师,你对明朝太不了解了,明朝的英宗虽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废除了洪武以来的嫔妃殉葬制度,这一点就可以和汉文帝废除肉刑媲美,明孝宗朱佑樘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个只有一个老婆,还有好多我都不想说了你自己去看把!
老师你好 我只是个开学要高一的学生
但是您的话我是在不敢苟同
整个明朝就是宦官专权(这点始终彻头彻尾)明朝废除了丞相,相权的削弱带来的是宦官权利的增大 但是宦官是皇帝的代表 宦官其实也就是贪点 什么迫害忠良就免了吧 他们只是皇帝的代表 他们的行为某些意义上是皇帝的行为或者是皇帝默许的行为 不论是什么时候 就算是王振 魏忠贤 皇帝说杀马上就杀了
奸臣当道(比如严嵩父子),后宫干政外戚阴险(郑贵妃,万贵妃,乳母客氏)不断 权奸是有 但是忠臣呢?于谦,王守仁,张居正,还有李定国郑成功张煌言等等都被您无视了?带着有色眼镜去看问题是不会得到正确答案的
皇帝绝大多数不理朝政其中又以万历最突出。嘉靖万历的确不理朝政,但是请您注意,不上朝不是不管事儿,不理朝政不是国家机器瘫痪,明朝的内阁制是完善的,皇帝四五十年不上朝,国家照常运转而且对外战争节节胜利,和蒙古的贸易关系也是在这一时间确立的,所以看一个封建王朝,不要看国君如何,而要看百姓如何,您说呢?
除此之外就只有太祖,成祖,崇祯了,可是朱元璋和朱棣的残忍好杀滥杀无辜是出了名的,崇祯呢,刚愎自用,疑神疑鬼,是非不明。这个··这个··这个···朱佑膛等人又被您华丽的无视了?朱元璋杀的是贪官污吏,他杀人百姓是高兴的,只有心里有鬼的官员才怕,但是朱元璋杀开过工程的确不对,冤假错案也弄了不少,但是杯酒释兵权的的确是少数,毛ZHU XI也弄过WEN GE 但是谁不说他是伟人?
我擦 看到这里才发现您是蒙古人,好吧,以上内容你爱看就看,不爱看就算了,让更多网友了解下也没什么不好,本来想一句一句反驳的,但是算了吧,您是高贵的蒙古人,说什么不也不会摒弃祖先,说祖先的不好,就像有人说明朝的不好我就不会同意一样,就这样吧
程高18695735733: 1. 明朝的政治制度较历代更为完备,特别是丞相制的废除和内阁制的设立。这一变化标志着皇权对相权的彻底胜利。2. 然而,皇帝不可能亲自处理所有政务,因此设立了内阁来协助处理国事。内阁虽得到皇帝的青睐,但始终没有法定的地位,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3. 皇帝虽然依赖内阁,但也担心内阁成为事实上的...
程高18695735733: 三:明朝皇帝的能力和素质都比较高,和北齐的禽兽王朝,南宋的软柿子王朝不同,明朝皇帝的能力和素质是相当的高,太祖皇帝朱元璋出身之贫贱,历史上也只有汉高祖刘邦,宋武帝刘裕能与他相比,他的儿子朱棣将大明威赫远播海外,仁宗与宣宗父子两人开创仁宣之治,英宗废除残忍的殉葬制,孝宗一生只爱一人,神宗...
程高18695735733: 明初国力强盛,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编《永乐大典》等许多壮举,明太祖与明成祖是明代最有作为的两位帝王!1449年,爆发了土木之变,明帝国由盛转衰。于谦在明景帝支持下组织了北京保卫战,挽救了明王朝。明孝宗在位时出现了“弘治中兴”,张居正在万历初年进行了变法,但没有使明王朝走向振兴。明朝末年...
程高18695735733: 4、皇帝集体奇葩,但是有气节。明朝的皇帝的气节堪称古今第一,同时又出了众多奇葩。明朝奉行的是,不和亲、不纳贡、不赔款、不割地,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信仰,朱元璋亲自将这些信仰写进《皇明祖训》中,时刻提醒着明朝历代皇帝。
程高18695735733: 一、明朝的客观评价 明朝,这个由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始于1368年,终于1644年。它的创立者,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出身贫农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都城,统一了中国。在明太祖和明成祖等帝王的努力下,明朝出现了休养生息、政治改革、文化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在明初,国力强盛,出现了郑和...
程高18695735733: 明朝政治制度比以往历代都更完备,其中异于历代而影响最大的,当首推丞相制的废除与内阁制的设立。历史上多有相权对于皇权的威胁,明代丞相制的被永远废弃,是皇权对于相权取得的彻底胜利。但是,偌大的政务丛杂,皇帝绝不可能凡事亲裁,只得设立内阁助理。这情况决定了,一方面,内阁从一开始就是不定性的...
程高18695735733: 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见深,朱佑樘,朱厚照;朱厚熜,朱载垕,朱翊钧,朱常洛,朱由校,朱由检。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王朝,优点很多,缺点也很多。它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工商手工业极其发达。明代当代的手工艺制品,比古董还要贵。同时它也是我国历史...
程高18695735733: 易中天,作为百家讲坛中的知名学者,曾以独特的视角对中国历史进行解读,其中他对明朝的评价尤为引人注目。他曾直言,明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黑暗、腐朽、残暴的时期。这样的论断一时间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易中天之所以作出这样的评价,部分原因在于明朝某些残酷的政治案件。例如,朱元璋时期的“胡惟庸案”和...
程高18695735733: 明朝是历史上最有骨气的朝代,终明一代,不纳贡、不赔款、不和亲,天子御国门,君王死社稷。你说你是孛儿只斤氏的后代,要我说你不提还好,一提我就要羞辱你。你那个祖宗元顺帝,在明军攻入大都时怎么夹尾巴跑了?你是国君,现在国难当头,你理应殉国,这样才能对得起你的列祖列宗。你可倒好,跑...
程高18695735733: 万国来朝,然后从经济制度什么来看,明朝可以说是资本主义萌发的一个时代吧,只不过因为他的灭亡而消失,从其他方面来说,修运河,筑宝典,重建北京,都是所有朝代里很厉害的了,当然个人看法,不喜勿喷,但是不管怎么说,明朝统治者和臣民的气节是可以笑傲所有朝代的,不割地,不议亲,天子守国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