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明朝太监服饰文字描写,30字左右
我有清朝的,明朝的可以查关于东厂
清朝时,吸取了前朝教训,官宦制度大有收敛,按等级分为:大总管、副总管、带班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一般太监和下层打扫处小太监之分。 发展至清代末期,太监等级更加复杂,在宫殿监中,就有总管、首领、掌案、回事和小太监之分;在各处所中又有首领、大师 父、师父、带班、陈人、徒弟之别等等。级别高,待遇高,服饰更鲜艳。  扩展资料: 基本介绍: 太监本为官名,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只有地位较高的内监就被称为“太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巡、元官署以其为主官者不少,隋、唐有大监,“大”或作“太”,亦与宦者无关。 明内廷有十二监,主官均称太监,由阉人担任,主官以下宦官,无太监之名。清始以太监加诸所有宦官,宦官与太监遂为同义词。古代宫廷里受过宫刑的寺人便是宦官。 宦官称“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到了明代,宦官权势日增,人们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称“太监”,太监也就称为宦官代名词了。 在明朝,宫廷有外三监,分别是国子监,钦天监,上林苑监。国子监是国家最高学府,钦天监是管理气象天气的部门,上林苑监是管理畜牧种植的部门。 除外三监外,有内十二监,司礼监,内官监,司设监,御马监,尚膳监,御用监,直殿监,印绶监,尚衣监,都知监,神宫监,尚宝监,这内十二监都是有宦官管理。 所谓监就相当于宦官的部门和职责,十二监总领事叫做提督太监,十二监里掌管事物的宦官才叫太监,太监位居四品。十二监中权力最大的是司礼监,像冯保,刘瑾,魏忠贤都是司礼监。 太监旧称宦官,而“宦”,星座之名,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因用以为帝王近幸者的名称。又称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太监,于京中也称宦官、公公、寺人、内官、内侍、中官、中贵人,是指古代宫廷中替皇室服务并阉割掉外生殖器的男性。 明朝开始又叫年纪大的太监为伴伴。宦官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京中皇室朝夕相处,遂能博取信赖或有可乘之机,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中国京城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在东汉之后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
“《七修类稿·卷十三·国事类》○内官冠帽
今太监之冠帽,即高丽王之制也。闻国初,高丽未服,太祖令内侍戴之”
上面原文是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
现在太监的正式服装和休闲服装,就是朝鲜国王的规格。听说建国初年,朝鲜没有服装(规格),太祖(朱元璋)就下令把宫内使唤人的给他们穿戴。
《明史·卷六十七·志第四十三·舆服三》:
○外蕃冠服
外国君臣冠服。洪武二年,高丽入朝,请祭服制度,命制给之。二十七年定蕃国朝贡仪,国王来朝,如尝赐朝服者,服之以朝。三十一年赐琉球国王并其臣下冠服。永乐中,赐琉球中山王皮弁,玉圭,麟袍,犀带,视二品秩。宣德三年,朝鲜国王李裪言:「洪武中,蒙赐国王冕服九章,陪臣冠服比朝廷递降二等,故陪臣一等,比朝臣第三等,得五梁冠服。
这就很明白了。我也翻译一下:
外国君臣的服装款式。洪武二年(朱元璋年号),高丽(就是现在整个朝鲜包含韩国)来到中国朝拜,请求明确祭祀、服装的制度,(朱元璋)下令制定出来给他们。(洪武)二十七年,(朝廷)确定了各个蕃国朝拜、进贡的礼仪,(规定蕃国)的国王来(中国)朝拜,如果(朝廷)曾经赏赐给他们正式的官服的,必须穿着赏赐的服装来朝拜。(洪武)三十一年,(朝廷)赏赐琉球国王和他的臣子各种礼服。永乐(明成祖年号)年间,赏赐琉球中山王皮衣、玉圭、麒麟袍、犀角带,视同二品官员的待遇。宣德(明宣宗年号)三年,朝鲜国王李裪说:“洪武年间,承蒙朝廷赏赐国王的正式礼服九套,其他臣子的礼服比朝廷同等官员递次降低两个等级,所以朝鲜的臣子第一等级的,和朝廷内第三等级的相同,得到五梁冠服的规格”。
明朝的太监也是有品级的,所以刚好和朝鲜国王的级别一样,穿的是同样的衣服。
但鬼18250669761: 比如说他们上朝都会穿着朝服,而下朝都会穿着办公的衣服。三、明朝赐服有什么特点?所谓赐服就是皇帝赏赐一种服饰,而对于这种赏赐皇帝比较随意没有限制。有时是想给功劳比较大的臣子,也有是赏给皇亲贵族,还有一些太监外国使节。特点主要是由莽服,飞鱼服,斗牛服和麒麟服这些都是不同种类构成这样服装...
但鬼18250669761: 明代文人服饰 明代男性官员的服饰主要有三种,朝服,公服和常服。麒麟袍为官吏的朝服 。其服装特点是大襟、斜领、袖子宽松,前襟的腰际横有一下打满裥 。所绣纹样,除胸前、后背两组之外,还分布在肩袖的上端及腰下(一横条) 。另在左右肋下,各缝一条本色制成的宽边,当时称“摆” 。明代太监...
但鬼18250669761: 她突然站起来,把自己扛着的古琴摔了个粉碎,然后刷了刷衣服就走了,终身不提古琴的事。除了擅长古琴,戴逸还写得一手好字,尤其是楷书,据说可以和明代王羲之沈度相媲美。万历年间,礼监太监张骞学识渊博,擅长写律诗,合乎规矩;张伟的书法也很好。他的书法是在文徵明学的,这是千真万确的。他自称...
但鬼18250669761: 明朝锦衣卫服饰详解明朝锦衣卫的高级官员服饰分为蟒袍、飞鱼服和斗牛服,这些都是皇家特赐的荣誉象征。蟒袍: 作为皇帝的赐予,拥有者需佩戴玉带,与皇帝的龙衮服相近。只有内使监宦官、宰辅等蒙受皇恩的人才能享有,是极高的荣耀。飞鱼服: 次于蟒袍,从武弁参将到六部大臣及出镇大帅等都有穿的特权,需...
但鬼18250669761: 锦衣卫高级官员有三种服饰:蟒服、飞鱼服和斗牛服。1、蟒袍:蟒袍是一种皇帝的赐服,穿蟒袍要戴玉带。蟒袍与皇帝所穿的龙衮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2、飞鱼服:飞鱼服是次于蟒袍的一种隆重服饰。至正德年间,如武弁自参...
但鬼18250669761: 宫内太监的服饰有严格要求,要随四季的不同,按时更换。从老年间传下来的规矩是,服分五色:即灰、蓝、绛、茶、驼这五种颜色。什么时候穿什么颜色的,不能穿错,穿错了会受重罚的。龙袍(lóngpáo)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
但鬼18250669761: 1. 蟒袍,亦称花衣,源于明朝,是官员们的礼服。2. 蟒袍的名称来源于袍面上所绣的蟒纹图案,这种图案模仿了龙的形态,但缺少一个爪子。3. 根据《清稗类钞》的记载,蟒袍在明朝已是官员们的正式服饰,尤其在庆典之时,百官均着蟒袍以示尊崇。4. 在清代,蟒袍成为文武官员的标准礼服,其上的蟒纹以...
但鬼18250669761: 其实细细揣摩一下明朝,会发现明朝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朝代。比如,明朝出现过喜欢斗蛐蛐的明宣宗,喜好找小姐的正德皇帝,爱修道的嘉靖皇帝,和不愿意上朝的万历皇帝。尽管明朝的荒诞数不胜数,但最为神奇的还是其对于宦官的重用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状态。 明朝最被人所诟病的就是宦官的危害,比如像王振,刘瑾,魏忠贤,身为...
但鬼18250669761: 1. 李荣是明朝正德年间的司礼太监,他的地位最初在刘瑾之上,担任司礼监掌印。2. 尽管李荣身居高位,他却并不擅长权谋,仅限于在文件上签字盖章,这一行为最终导致他在正德三年六月被刘瑾取代,失去了司礼监掌印的职位。3. 李荣与刘瑾的关系不佳,他经常反对刘瑾的举措,并与王岳合作支持朝臣对刘瑾的...
但鬼18250669761: 而是明朝内使监宦官、宰辅蒙恩特赏的赐服。获得这类赐服被认为是极大的荣宠。(蟒与龙相似,惟独爪有所不同。龙是五爪,蟒是四爪。明朝只有皇帝和其亲属可穿五爪龙龙纹服,明朝后期有的重臣权贵也穿五爪龙衣,但称为“蟒龙”。) 明代官吏朝服与公服麒麟袍展示图。明代文武官员服饰主要有朝服、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