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衣服上的龙有几个爪子
区别一:含义不同
服饰:装饰人体的物品总称。包括服装、鞋、帽、袜子、手套、围巾、领带、提包、阳伞、发饰等。古人,则是用来遮羞,而今人对于新事物的认识不断进步,服饰的材质,样式也多种多样。
服装:指的是衣服鞋包玩具饰品等的总称,多指衣服。服装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就已出现,古代人把身边能找到的各种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用以护身。人类最初的衣服是用兽皮制成的,包裹身体的最早“织物”用麻类纤维和草制等成。
区别二:类别不同
服饰:主要分类 :上衣、裤子。
上衣包括;毛衣、衬衣、半袖、外套、羽绒服、西服、胸罩等
裤子包括;短裤、内裤、长裤、西裤等
服装:按用途分类
分为内衣和外衣两大类。内衣紧贴人体,起护体、保暖、整形的作用;外衣则由于穿着场所不同,用途各异,品种类别很多。又可分为:社交服、日常服、职业服、运动服、室内服、舞台服等。
区别三:就业方向不同
服装:
高端方向:时装设计师、礼服设计师、演出服装设计师、面料设计师、设计教师、时尚造型师、时尚买手、设计部管理、自创品牌或成立服装设计工作室等。
中低端方向:从事服装设计与开发、服装生产工艺设计、服装打板、服装推板、服装生产工艺单编写、样衣制作、服装生产管理等工作。另外还可以做:服装陈列、服装买手、服装采购、服装销售等。
服饰:
服饰搭配师属服装行业热门人才,这一职业在国内前途广阔。从单纯的服饰搭配向综合性、专业型、全能型、复合型转变,从明星和秀场的专利迈向大众。
对企业而言,服饰搭配师服务于品牌的代言人,通过创造性劳动展现出品牌内涵,抓住消费者的眼光。能够培训销售员如何正确科学搭配,提高服饰搭配专业水平。可以作为品牌店、网店的专业顾问,提供陈列、系统性服饰搭配方案,服饰搭配技巧培训,提升品牌和店面形象。
能够凭借对厂商以及时尚潮流的把握,指导品牌选择符合形象和气质的商品进货,是搭配的培训师,风格的设计师,为顾客提供品牌导购、个人形象设计服务。
对个人而言,是服装导购、个人形象设计、化妆造型、礼仪、形体培训等方面的私人顾问。
那不是龙,龙只有皇帝才能使用,其他人如果用了叫僭越,会杀头抄家的。那是蟒袍,又被称为花衣,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也就是说蟒袍就是少一个爪子的蟒为主图案的衣服。
宫内太监的服饰有严格要求,要随四季的不同,按时更换。从老年间传下来的规矩是,服分五色:即灰、蓝、绛、茶、驼这五种颜色。什么时候穿什么颜色的,不能穿错,穿错了会受重罚的。
龙袍(lóngpáo)皇帝的朝服,上面绣着龙形图案。绣有龙形图纹的袍服。帝王的礼服。皇帝专用的袍。又称龙衮。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
扩展资料:
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据史籍记载,皇帝的龙袍上都绣有九条进龙,胸前、背后各一,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膝盖处各二,还有一条绣在衣襟里面。
为什么龙袍要绣九条龙呢?因为古代帝王受《周易》的影响,崇尚”九五至尊“。《易·乾》中说:“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说这条龙已经飞上天了,表示达到了最高境界。也是因为这个缘故,皇室建筑、家具陈设和生活容器等多用九、五两个数字。
为什么要将一条龙绣在里襟呢?因为九是奇数,很难在布局上做到均衡对称,于是,将一龙绣在里襟。这样,龙袍的实际龙纹不少于九条,而且在正面或背面看又都是五条(两肩之龙前后都能看到),正好与九五之数吻合。
不过,也有例外的,明朝皇帝龙袍的龙纹数就多于九条。1958年出土的万历皇帝的“缂丝十二章衮服”,就有十二条龙,被绣在一个圆形的中间,俗称“团龙”。
十二条龙因位置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位于衮服前胸和后背的龙,是正身的龙,也就是面向外的龙,被称为“正龙”或者是“坐龙”;侧身的龙叫做“行龙”,行龙也按照朝向上下的不同分为升龙和降龙。
万历皇帝龙袍上龙的数目比起明世宗嘉靖七年创制的“燕弁服”上的就不能算多了,由弁帽、袍服、玉带、袜子和丝履构成的“燕弁服”上的龙纹呈九九之数:
前身一个盘龙团纹,后身两个盘龙方纹,领子和袖子上的龙纹加在一起是45条,衣襟上的龙纹是36条。另外,在腰间的玉带上还装饰着九件刻有龙纹的玉片。
龙袍是古代皇帝参加庆典活动时穿着的礼服。据《苏州府志》卷147记载,在明代万历29年(公元1601年)宦官孙隆到苏州充当税监,督造龙袍。1957年在北京十三陵定陵发掘的出土文物中就有用缂丝制成的龙袍。因龙袍上绣纹以龙为主,故此得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龙袍
那不是龙,龙只有皇帝才能使用,其他人如果用了叫僭越,会杀头抄家的。那是蟒,叫蟒服。就是官员在官服里面穿的那件,按品级分为*蟒*爪。宫内太监的服饰有严格要求,要随四季的不同,按时更换。从老年间传下来的规矩是,服分五色:即灰、蓝、绛、茶、驼这五种颜色。什么时候穿什么颜色的,不能穿错,穿错了会受重罚的
清朝不可能有龙纹,明朝"九千岁"魏忠贤也只是郡王级(明同姓为亲王,异姓为郡王)。
一般来说,从明朝官服纹饰上来看,皇帝九爪金龙,亲王级为五爪,郡王级为四爪,其他官员只能用飞鸟走兽纹饰。
到了清朝,实际服饰叫“补”,皇帝服饰绣“出云翔龙”纹饰;百官纹饰为莽纹图案,另用“补”来分别等级。其中亲王为五爪莽纹,其他皇室成员为四爪。太监在康熙年间规定最高只有正五品,因此他们的最高品级服饰为莽纹补白鹇纹饰。
那应该是蟒蛇 四个爪子 太监是不可能衣服上有龙的
不可能是龙的。三爪的蟒吧
宋池18914452723: 3. 明朝官员的服饰根据等级不同,所绣纹饰也有所区别。皇帝的服饰上绣有九爪金龙,亲王为五爪龙,郡王为四爪龙,其他官员则使用飞鸟走兽等纹饰。4. 到了清朝,皇帝的服饰上绣有“出云翔龙”纹饰,而百官的服饰则使用莽纹图案,并通过“补”的种类来表示不同的官阶。5. 在清朝,亲王的服饰上绣有...
宋池18914452723: 一般来说,从明朝官服纹饰上来看,皇帝九爪金龙,亲王级为五爪,郡王级为四爪,其他官员只能用飞鸟走兽纹饰。到了清朝,实际服饰叫“补”,皇帝服饰绣“出云翔龙”纹饰;百官纹饰为莽纹图案,另用“补”来分别等级。其中亲王为五爪莽纹,其他皇室成员为四爪。太监在康熙年间规定最高只有正五品,因此他...
宋池18914452723: 外形上和龙差不多,但爪子是四爪的,叫蟒,五爪的才叫龙。只有皇帝的龙纹才叫龙,其他人的衣服上哪怕是五爪的,也叫蟒。这就是蟒袍,四爪蟒很明显。明代中后期蟒袍开始泛滥,之前只有达到一定品级的官员或特赐才能穿,而到了清代蟒袍泛滥到只要是个官,甚至大户人家都能穿的地步。你可以百度一下李莲...
宋池18914452723: 2. 蟒袍的名称来源于袍面上所绣的蟒纹图案,这种图案模仿了龙的形态,但缺少一个爪子。3. 根据《清稗类钞》的记载,蟒袍在明朝已是官员们的正式服饰,尤其在庆典之时,百官均着蟒袍以示尊崇。4. 在清代,蟒袍成为文武官员的标准礼服,其上的蟒纹以四爪为特征。5. 关于龙与蟒的区别,历史上没有...
宋池18914452723: 一般依据《野获编》和《大清会消团典》的记载,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然而,这种区分并非一成不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蟒与龙的理解有所不同,有时地位高的官吏也可穿着五爪蟒纹的袍服,而一些贵戚特赏时也可穿四爪龙纹的服饰。蟒袍的颜色使用也有严格规定,皇族可以使用明黄、金黄和杏黄,...
宋池18914452723: 宫中太监有很多,大多数是服侍后宫的,只有少数等级较高的太监是在皇上身边服侍皇上的,他们有些是负责宣读圣旨传达圣意的,在一些时候也有帮皇上进行督查的工作。所以他们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说是皇上的替身,象征皇上的形象,所以身上有龙的图案,但等级的区别,龙的爪子比皇上的少。 而其余的大部分太监则不能...
宋池18914452723: 太监总管的衣服上的图案是蟒。蟒袍,又被称为花衣,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蟒袍,一名花衣,明制也。明沈德符《野获编》云: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趾)耳,凡有庆典,百官皆蟒服。也就是说蟒袍就是少一个爪子的蟒为主图案的衣服。
宋池18914452723: 清朝太监总管的衣服上的图案那不是龙,是蟒。蟒袍,又被称为花衣,因袍上绣有蟒纹而得名。徐珂《清稗类钞》服饰类:蟒袍,一名花衣,明制也。明沈德符《野获编》云:蟒衣,为象龙之服,与至尊所御袍相肖,但减一爪(趾)耳,凡有庆典,百官皆蟒服。也就是说蟒袍就是少一个爪子的蟒为主...
宋池18914452723: 它们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太阳、月亮和星星把它带走;山取其镇;龙接受它的变化;中国的虫子拿着它们的文字画画;宗彝带着他的孝心;清洁藻类;把火从光中带走;取米末,养之;如果鲎是斧形的,就摘下来;有人认为两个人是对立的。这些寓意各异的图案装饰在皇帝的服装上,意思是皇帝就像太阳、月亮...
宋池18914452723: 普通大臣如果有大功,会被赐予一件袍子,袍子上有三爪龙,那个叫蟒袍,不能叫龙袍了。到了明朝,蟒袍是官员的朝服,到清代才放宽限制,上至皇子下至未入流者都可穿服,只在颜色、蟒数上有区别限制。太监身上穿的不是龙,而是飞鱼或是蟒袍,最高可以穿到四爪龙,比如明朝刘瑾这样的权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