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第18课古诗三首笔记
六年级语文第18课《古诗三首》的笔记,包括原文、译文和注释,如下:
《浪淘沙(其一)》
原文: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译文:
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如今再加上弯弯曲曲的溪流,使人们不得不去那里探寻黄河之源。黄河直上银河去,使人进入了远古的世界,追思牵牛织女的传说。
注释:
九曲:形容黄河曲曲折折。
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
浪淘风簸: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自天涯:来自天边。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江南春》
原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南朝遗留下来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仍隐藏在迷蒙的烟雨之中。
注释:
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酒旗风:酒家的旗帜在微风中飘摇。
南朝:东晋后在建康(今南京)建都的宋、齐、梁、陈四朝合称南朝。当时的佛寺甚多。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余所,是扣除了后来兵火所毁废的寺庙以后约存的数目。
楼台:指寺庙。
《书湖阴先生壁》
原文: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伸开双臂保护着农田,把青葱翠绿的农田环绕,两座巍峨的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一样送来一片碧绿。
注释: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qí):成片成块排列整齐。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手自栽:亲手栽种。手:亲手。
将绿绕:把绿水围绕着田地护送过去。将:带、引。
古诗笔记可以从方面进行:
1、题目和作者:记录古诗的题目和作者,这是理解古诗的基础信息。
2、背景和主题: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主题,包括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写作意图等,有助于理解古诗的情感和内涵。
3、诗文解读:记录古诗的文本内容,并对其进行解读。可以从字词解释、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解析,帮助理解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4、意境和感受:记录对古诗的感受和理解,包括对诗人情感、思想、审美等方面的体验。可以通过联想、想象、对比等方式,将古诗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笔记注释:在笔记中加入注释和解释,包括对古诗中难懂的部分进行解释,或者记录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6、引用和总结:在笔记中引用古诗中的名句或关键词,并对其进行总结和评价。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古诗的重点内容,同时也可以为日后的学习和写作提供参考。
才旦叔15119021246: 六年级语文第18课《古诗三首》的笔记,包括原文、译文和注释,如下:《浪淘沙(其一)》原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译文:九曲黄河之中有无数的砂砾,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如今再加上弯弯曲曲的溪流...
才旦叔15119021246: 六年级语文第18课《古诗三首》的笔记,包括原文、译文和注释,内容如下:1.《浪淘沙(其一)》原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译文:九曲黄河蜿蜒流淌,河中沙粒无数,浪涛翻滚,风力狂舞,仿佛来自遥远的天边。如今,若沿黄河直上银河,便能抵达传说中的牵牛星...
才旦叔15119021246: 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18课预习笔记如下:1、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2、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3、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哇手自栽。一水护...
才旦叔15119021246: 涯:yá(天涯、生涯、天涯海角)莺:yīng(黄莺、夜莺、莺歌燕舞)拓展知识:六年级上册语文18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同学们,我们一起观看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播放课件:黄河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视频)问: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发言)2、这节课,让我们一...
才旦叔15119021246: 关于“六年级18课 古诗三首 课堂笔记”如下:一、导入新课 背诵古诗,引入新课;简介作者及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检查预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有哪些词语画出不理解;指导朗读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才旦叔15119021246: 六年级上册第18课古诗三首的课堂笔记如下:六年级上册第18课主要介绍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赋得古原草送别。1、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描述了登高远眺的壮丽景象,反映了作者豁达大气的情怀。主题思想:人生苦短,应该超然物外,超越世俗,志向高远。诗歌特点:写景含蓄,意境深远,用典...
才旦叔15119021246: 古诗三首六年级上册18课课堂笔记如下:一、了解背景知识 在学习这三首古诗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每首诗的作者和背景。例如,了解《浪淘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述了黄河边上九曲十八弯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二、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在理解诗意时...
才旦叔15119021246: 古诗的意思。《古诗三首》课文笔记通常都用红笔和黑笔写,其中黑笔写的是古诗的意思,红笔写易考点和难点。该课文选取三首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作,通过描写大自然生机勃发、景色迷人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才旦叔15119021246: 21古诗三首课堂笔记五上内容如下:一、《山居秋暝》1、作者王维,河东蒲州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
才旦叔15119021246: 四上21古诗三首课堂笔记如下:一、导入新课 本课通过学习《古诗三首》,我们将领略到古代诗词的魅力,了解更多的人生哲理。二、预习课文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准备在小组内交流解决。3、再读一遍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4、找出不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