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动词的数量表示方法
来源:网友推荐 更新:2025-05-21
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之前,构成“数+动”式。数词置于整个句子之后,在其他部分后加上代词“者”。 一般有以下四种:
1、“数词+动词”表示动量。
2、“动词+者+数词”表示动量。
3、“数词+动量词+动词”。
4、“动词+数词+动量词”。 现代汉语表示动量,一般是将数量词置于动词后,构成“动+数+量”式。 动量词的用法 1、动量词大多用在动词后边做补语,表示数量。例如:我们讨论过两次。
动量词也可以放在动词前边做状语,一般表示强调在若干次数内完成或进行某动作。例如:他要一次写好。
2、“遍”指从头到尾的完整过程。例如:这篇文章你再看一遍吧。
3、“下儿”有两种含义。
(1)表示具体的动作单位。
例如:主席摇两下儿铃。
(铃响两声)
(2)“下儿”前边用“一”,表示动作经历的时间短,作用和动词重叠一样。
例如:对不起,您等一下儿。
4、动量词重叠后常用在动词前做状语。
例如:他次次都来。
5、有的动量词可用在名量词后边表示人或事物和动作数量的总和,也可以叫复合量词。例如:架次,综合表示飞机的架数和飞行的次数。
休宁县遮瑕:古代汉语动词的数量表示方法
莘刷13275497690: 1、“数词+动词”表示动量。2、“动词+者+数词”表示动量。3、“数词+动量词+动词”。4、“动词+数词+动量词”。 现代汉语表示动量,一般是将数量词置于动词后,构成“动+数+量”式。 动量词的用法 1、动量词大多用在动词后边做补语,表示数量。例如:我们讨论过两次。动量词也可以放在动...
休宁县遮瑕:古汉语表示数量的用法
莘刷13275497690: 1. 表示数量多的虚数。古汉语中,表示数量之多,常用的虚数有:三、九、十二、三十六、七十二、百、千、万等。例如:管子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史记·封禅书》)2. 表示数量少的虚数。古汉语中,表示数量少一般常用“半”、“一”、“三”、“一二”...
休宁县遮瑕:上古汉语数量表示有哪些方式
莘刷13275497690: 古代汉语中表示行为数量主要有两种方式:1.将数量词置于动词前做状语.如,“鲁人从军战,三战三北.”现代汉语意为:战了三次,败了三次,数量词置于动词后做补语.2.在动词性成分后加代词“者”,将数量词置于句尾做谓语.如,“鲁仲连辞让者三.”现代汉语意为:鲁仲连辞让了三次,也是数量词置于动词后...
休宁县遮瑕:古汉语表示数量的用法
莘刷13275497690: 六,虚数表示法 虚数是表现夸大或缩小意思的数.它与约数不同,约数与实际数目相差不大,而虚数则与实际数目关系不大或根本无关.1,表示数量多的虚数.古汉语中,表示数量之多,常用的虚数有:三,九,十二,三十六,七十二,百,千,万等.例如:管子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
休宁县遮瑕:古代汉语表示行为数量时,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莘刷13275497690: 古代汉语中表示行为数量主要有两种方式:1.将数量词置于动词前做状语.如,“鲁人从军战,三战三北.”现代汉语意为:战了三次,败了三次,数量词置于动词后做补语.2.在动词性成分后加代词“者”,将数量词置于句尾做谓语.如,“鲁仲连辞让者三.”现代汉语意为:鲁仲连辞让了三次,也是数量词置于动词后...
休宁县遮瑕: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
莘刷13275497690: 古汉语动量表示法的特点是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前;数词置于整个句子后,在其他部分上加上动词“者”。古代汉语介绍:古代汉语,是汉族的古代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从广义上说,凡五四运动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看成是古汉语。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古代先民的口头...
休宁县遮瑕:举例说明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的古今差异
莘刷13275497690: 而古代汉语中则不是这样,其方法是:1.将数词直接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行为数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①不用动量词,②数词的位置在动词之前。如: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左转·文公十六年》)七遇:遭遇七次 子墨子九拒之。(《墨子·公输》)九拒:抵抗了九次 2.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加“者”,将...
休宁县遮瑕:举例说明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的古今差异
莘刷13275497690: 而古代汉语中则不是这样,其方法是:1.将数词直接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行为数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①不用动量词,②数词的位置在动词之前。如: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左转·文公十六年》)七遇:遭遇七次 子墨子九拒之。(《墨子·公输》)九拒:抵抗了九次 2.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加“者...
休宁县遮瑕:古代汉语把数词放在动词前做什?
莘刷13275497690: 在现代汉语中,表示"十"以上的数目,通常采用几个数词依次直接组合成单一的数词词组的方式。例如,"一百"、"一千"、"一万"。而古代汉语则主要通过特定的数词和量词组合来表示数量,如"一十"、"百千"等。这种表达方式在古代汉语中更为常见。除了基数表示法的差异,古代和现代汉语在数词语法功能上的差异...
休宁县遮瑕:古代汉语中有哪些较为特殊的语序
莘刷13275497690: 古汉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主要有两种方法: 1 数词作状语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动量词,直接把数词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例如: 《墨子·公输》:“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论语·宪问》:“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2 数词作谓语古汉语中,为了强调动作行为的数量,可以把作状语的数词从...
1、“数词+动词”表示动量。
2、“动词+者+数词”表示动量。
3、“数词+动量词+动词”。
4、“动词+数词+动量词”。 现代汉语表示动量,一般是将数量词置于动词后,构成“动+数+量”式。 动量词的用法 1、动量词大多用在动词后边做补语,表示数量。例如:我们讨论过两次。
动量词也可以放在动词前边做状语,一般表示强调在若干次数内完成或进行某动作。例如:他要一次写好。
2、“遍”指从头到尾的完整过程。例如:这篇文章你再看一遍吧。
3、“下儿”有两种含义。
(1)表示具体的动作单位。
例如:主席摇两下儿铃。
(铃响两声)
(2)“下儿”前边用“一”,表示动作经历的时间短,作用和动词重叠一样。
例如:对不起,您等一下儿。
4、动量词重叠后常用在动词前做状语。
例如:他次次都来。
5、有的动量词可用在名量词后边表示人或事物和动作数量的总和,也可以叫复合量词。例如:架次,综合表示飞机的架数和飞行的次数。
莘刷13275497690: 1、“数词+动词”表示动量。2、“动词+者+数词”表示动量。3、“数词+动量词+动词”。4、“动词+数词+动量词”。 现代汉语表示动量,一般是将数量词置于动词后,构成“动+数+量”式。 动量词的用法 1、动量词大多用在动词后边做补语,表示数量。例如:我们讨论过两次。动量词也可以放在动...
莘刷13275497690: 1. 表示数量多的虚数。古汉语中,表示数量之多,常用的虚数有:三、九、十二、三十六、七十二、百、千、万等。例如:管子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史记·封禅书》)2. 表示数量少的虚数。古汉语中,表示数量少一般常用“半”、“一”、“三”、“一二”...
莘刷13275497690: 古代汉语中表示行为数量主要有两种方式:1.将数量词置于动词前做状语.如,“鲁人从军战,三战三北.”现代汉语意为:战了三次,败了三次,数量词置于动词后做补语.2.在动词性成分后加代词“者”,将数量词置于句尾做谓语.如,“鲁仲连辞让者三.”现代汉语意为:鲁仲连辞让了三次,也是数量词置于动词后...
莘刷13275497690: 六,虚数表示法 虚数是表现夸大或缩小意思的数.它与约数不同,约数与实际数目相差不大,而虚数则与实际数目关系不大或根本无关.1,表示数量多的虚数.古汉语中,表示数量之多,常用的虚数有:三,九,十二,三十六,七十二,百,千,万等.例如:管子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
莘刷13275497690: 古代汉语中表示行为数量主要有两种方式:1.将数量词置于动词前做状语.如,“鲁人从军战,三战三北.”现代汉语意为:战了三次,败了三次,数量词置于动词后做补语.2.在动词性成分后加代词“者”,将数量词置于句尾做谓语.如,“鲁仲连辞让者三.”现代汉语意为:鲁仲连辞让了三次,也是数量词置于动词后...
莘刷13275497690: 古汉语动量表示法的特点是古汉语没有动量词,数词直接用在动词前;数词置于整个句子后,在其他部分上加上动词“者”。古代汉语介绍:古代汉语,是汉族的古代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从广义上说,凡五四运动前汉族人民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看成是古汉语。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古代先民的口头...
莘刷13275497690: 而古代汉语中则不是这样,其方法是:1.将数词直接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行为数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①不用动量词,②数词的位置在动词之前。如: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左转·文公十六年》)七遇:遭遇七次 子墨子九拒之。(《墨子·公输》)九拒:抵抗了九次 2.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加“者”,将...
莘刷13275497690: 而古代汉语中则不是这样,其方法是:1.将数词直接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行为数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①不用动量词,②数词的位置在动词之前。如: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左转·文公十六年》)七遇:遭遇七次 子墨子九拒之。(《墨子·公输》)九拒:抵抗了九次 2.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加“者...
莘刷13275497690: 在现代汉语中,表示"十"以上的数目,通常采用几个数词依次直接组合成单一的数词词组的方式。例如,"一百"、"一千"、"一万"。而古代汉语则主要通过特定的数词和量词组合来表示数量,如"一十"、"百千"等。这种表达方式在古代汉语中更为常见。除了基数表示法的差异,古代和现代汉语在数词语法功能上的差异...
莘刷13275497690: 古汉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主要有两种方法: 1 数词作状语古汉语中一般不用动量词,直接把数词放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例如: 《墨子·公输》:“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论语·宪问》:“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2 数词作谓语古汉语中,为了强调动作行为的数量,可以把作状语的数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