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骁勇善战的项羽,为何楚汉之争败给了刘邦?

来源:网友推荐     更新:2025-05-17

一生骁勇善战的项羽,为何楚汉之争败给了刘邦?

楚汉之争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项羽作为贵族后代,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而刘邦出身低微,仅仅是个小小亭长。那样2个影响力和实力这般差距的人,他们交锋的结局则是:项羽兵败垓下之战,自尽于乌江,刘邦最终打败了不可一世,所向披靡的西楚霸王。中国在历史上,很有可能再不会有比"楚汉争霸"更富有戏剧化,更具有传奇色彩的双雄对决了。

作为平凡人击败风云人物的典型事例,楚汉争霸巨大导致了后世人的注意,他们的故事被不断讲解、重塑。那么一生骁勇善战的项羽,为何楚汉之争败给了刘邦呢?

01因为性格决定命运

刘邦和项羽截然不同的性情,是造成他们命运不同的最重要缘故。两人性格的不同能够体现在他们看待取得成功的看法上。刘邦目光长久,而项羽真的是目光短浅了。

刘邦攻进陕西关中以后,项羽也进入咸阳。他们推翻了秦王朝,可以从这一场获胜眼前,两人的主要表现完全不一样。刘邦不仅没有杀子婴,还约法三章,秋毫无犯,乃至撤出秦王宫,还军霸上。可项羽呢?杀掉了子婴,损坏了秦王宫,乃至屠咸阳城。最终秦国老百姓一襟于刘邦,刘邦基本早已操控了整个陕西关中。

02因为刘邦杀伐果断,而项羽优柔寡断

项羽本应该有无数次机遇能够击败刘邦,可他都错失了。鸿门宴上,范增曾数次暗示着项羽杀了刘邦,他却犹豫不定,最终白白的错过机会,放虎归山;彭城之二战结束,他也没有带领精锐部队再次追捕汉军,从而让刘邦趁虚而入,重振旗鼓。

03因为刘邦从善如流,任人唯贤,而项羽却自以为是,不听劝告

项羽烧秦王朝的宫廷后,就有人劝导他,说咸阳此处是帝王之都,如他想即位得话,就应该建都咸阳,一来能够监控刘邦,而成能够抚慰秦国老百姓,可这时,项羽早已损坏了王宫,而且他一门心思要想返回故乡,他说道:"荣华富贵且不还家,如衣锦夜行。"

项羽尽管英勇善战,但是却欠缺战略发展规划,他本来有着亚夫范增的辅助,可他过于自以为是,乃至猜疑范增,最终导致范增抑郁症而亡,加快了她本身对局的失败。而刘邦,本身就雄才大略,又有着张良韩信等人的拥护,他从善如流,擅于征求谋臣的意见,最终才能赢得获胜。

04因为项羽残暴,不得人心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击败了秦将章邯,二十多万的秦兵将兵缴械投降于项羽。原以为能够挽救生命,可没想到的是,项羽将这二十多万人坑杀了。虽然数量庞大的秦兵有反戈的风险,但将这般数量庞大的士兵坑杀,也导致了老百姓对他的害怕。听说垓下之战后,项羽带领残部撤离时,向一个老人指路,那一个老人本来认出了项羽,却指了相反的方向,从而就可以知道,项羽有多么不得人心了。

05因为项羽心思单纯,而刘邦老谋深算

项羽作为一个纯粹的武士,虽然他重义气,深受属下拥护,但难免想法过于单纯,容易被人运用。项羽过于容易相信别人,刘邦曾许诺殇终身出不来蜀境,项羽就相信了,并且没有杀刘邦。可刘邦和韩信命修悬空栈道明暗度陈仓,骗得了项羽,可谓食言而肥。鸿门宴上,项羽曾有数次机遇能够祛除刘邦,可他轻信项伯的"馋言",加上刘邦的诱骗,他就放了刘邦,白白的错失了机遇。

韩信以前只用一句话来概括项羽在楚汉战场上失败的原因:"匹夫之勇,妇人之仁。"韩信曾在在项羽军营里出任执戟郎中,但每一次他向项羽提出的提议,项羽也没有细心征求。韩信感觉自己没用武的地方,最终投靠了刘邦,而刘邦格外惜才,让韩信当上将军。最终刘邦打下江山,韩信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即便最终刘邦成功了,项羽失败了,他们都是英雄。项羽是原色英雄人物,他至情至性、豪爽,从来不躲躲闪闪,不计入厉害,因此即便是在成王败寇的观念下,大家依然钦佩项羽。李清照也曾经写诗:"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夸赞了项羽的英勇气概。而刘邦,他是时势造出去的英雄,时代造就了他,他亦造就了时代。他顺应了世界潮流,也实现了时代赋予他的使命,最终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从领导能力的角度,刘邦则是胜在了知人善任,拉拢人心,项羽败在了不肯放权,疑心重。刘邦能在楚汉之争中赢得胜利、创立汉朝,多亏了他手下的谋士勇士。

就是因为项羽太过于大意,而且刘邦很有小心机,甚至会在晚上的时候偷袭,所以项羽会输。

是因为项羽他没有把刘邦当成实力强劲的对手,有那么多的人劝他杀掉刘邦,但是他就是心慈手软。

  • 肃州区软膜:一生骁勇善战的项羽,为何楚汉之争败给了刘邦?
    习天18477888732: 04因为项羽残暴,不得人心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击败了秦将章邯,二十多万的秦兵将兵缴械投降于项羽。原以为能够挽救生命,可没想到的是,项羽将这二十多万人坑杀了。虽然数量庞大的秦兵有反戈的风险,但将这般数量庞大的士兵坑杀,也导致了老百姓对他的害怕。听说垓下之战后,项羽带领残部撤离时,向一个...
  • 肃州区软膜:为什么项羽和刘邦夺帝位叫楚汉之争
    习天18477888732: 楚汉战争,以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争夺政权为背景,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刘邦取得了胜利,项羽失败。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率领北路楚军,一举击溃秦军主力,自认为功绩卓著,获得了诸侯上将军的地位,统率诸侯之兵,实力强大。同时,刘邦率领另一路楚军,招降纳叛,屡破秦军,先行入关,接受了秦王...
  • 肃州区软膜:楚汉之争因什么而起?刘邦和项羽为什么要划分
    习天18477888732: 划分原因:项羽和刘邦的划分,实质上是两人对权力和地盘的争夺。项羽希望通过分封秦降将来控制关中,将刘邦困锁在汉中巴蜀地区;而刘邦则希望通过占据关中,进而争夺天下。这种划分反映了两人之间的政治和军事矛盾,最终导致了楚汉之争的爆发。
  • 肃州区软膜:项羽率领的虎狼之师,战斗力勇猛无敌,为何在楚汉之争却突然下滑_百度知 ...
    习天18477888732: 第二个原因就是项羽集团内部的问题了。项羽的部下英布在项羽裂土分封时就对他心有不满,早有反他之心。之后刘邦败走彭城,在张良的计谋之下劝降了英布,英布临阵倒戈,使得项羽的兵力大大减弱,雪上加霜的是,楚汉相争之时,齐王被韩信所围向项羽求救,项羽派兵二十万驰援,却被韩信伏击,一夕之间兵将...
  • 肃州区软膜:楚汉之争因什么而起?刘邦和项羽为什么要划分
    习天18477888732: 战争起因 项羽率北路楚军于巨鹿之战一举歼灭秦军主力40余万,自恃功劳最大,并取得了诸侯上将军地位,统率诸侯之兵,实力雄厚。与此同时,刘邦率另一路楚军所率义军亦转战于河南,招降纳叛,屡破秦军,先行入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按照楚怀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之约,刘邦欲称王于关中。项羽亦率...
  • 肃州区软膜:楚汉之争为何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
    习天18477888732: 楚汉之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优柔寡断:项羽在鸿门宴上未能果断地杀掉刘邦,错过了消灭对手的最佳时机。这种犹豫不决的性格特点,使他在关键时刻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失去了战略上的主动权。有勇无谋:尽管项羽勇猛无比,但在与刘邦的较量中,他缺乏足够的智谋和战略眼光。这种空...
  • 肃州区软膜:项羽刘邦楚汉之争的历史背景
    习天18477888732: 项羽刘邦楚汉之争的历史背景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最终,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 历史背景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
  • 肃州区软膜:为何把刘邦和项羽之间的争夺称为 楚汉之争?
    习天18477888732: 因为刘邦阵营称汉,而项羽祖籍为楚人,起事后称楚,因此二人皇位之争称楚汉之争
  • 肃州区软膜:为什么楚汉之争,本来最弱的刘邦军越打越多,而当时最强大的项羽却越打...
    习天18477888732: 原因有几个,一是因为他们本身的性格不同。《鸿门宴》这篇课文不知道你还有没有印象,当时本来是一个很好杀刘邦的机会,项羽却错过了。后来的人就总结说,项羽此人刚愎自用,在该刚的时候不刚;在硬下心肠的时候却妇人之仁。以致于后来逼得乌江自刎。二是其实他们身边都有很多人才,只不过项羽的对于...
  • 肃州区软膜:项羽率领的虎狼之师,战斗力勇猛无敌,为何在楚汉之争却突然下滑?_百度...
    习天18477888732: 考虑的只能是自保或者被迫与项羽争天下,所以自然会在各方面都加以小心。因此,刘邦战胜了项羽,笑到了最后。楚汉相争的这段历史给后人留下的警醒、教训有很多,但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一点教训并不是骄兵必败、也不是成者王侯败者贼,而是情商和为人处事之道,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是有多么重要?!
  • 相关链接

  • 原著沙瑞金最后大结局
  • 骁勇善战的名将
  • 功德林谁被枪毙了
  • 骁勇善战下一句
  • 原著许三多最后的军衔
  • 来自于网友分享,若有事请联系
    © 好有爱分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