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原电池的正负极不直接与溶液反应?
来源:网友推荐 更新:2025-05-20
溶液是中性的,并且电解质不能直接和负极材料反应,所以铁发生吸氧腐蚀,铁作负极失去电子,铜作正极,空气中氧气的电子。以下是原电池反应式:
扩展资料: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原电池反应属于放热的反应,一般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区别于一般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电子转移不是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有效碰撞完成的,而是还原剂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输送到正极上,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还原剂和氧化剂之间电子的转移。
两极之间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和外部导线中电子的定向移动构成了闭合回路,使两个电极反应不断进行,发生有序的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电流,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但是,需要注意,非氧化还原反应一样可以设计成原电池。从能量转化角度看,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化学反应角度看,原电池的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失去的电子经外接导线传递给氧化剂,使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在两个电极上进行。
越幸19784823926: 溶液是中性的,并且电解质不能直接和负极材料反应,所以铁发生吸氧腐蚀,铁作负极失去电子,铜作正极,空气中氧气的电子。以下是原电池反应式:
越幸19784823926: 因为正负极之间形成的电压比负极和溶液之间形成的电压大,电子当然只有沿著高压走咯.
越幸19784823926: 当金属放入溶液中时,一方面金属晶体中处于热运动的金属离子在极性水分子的作用下,离开金属表面进入溶液。金属性质愈活泼,这种趋势就愈大;另一方面溶液中的金属离子,由于受到金属表面电子的吸引,而在金属表面沉积,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愈大,这种趋势也愈大。在一定浓度的溶液中达到平衡后,在金属和溶...
越幸19784823926: 你千万不要混淆了,不是固定电子和溶液反应,而是自由电子和溶液反应,因为原电池的两极是不同材料的,这不同材料是存在电势差的,在电势差的存在下,一极电子被强制送到另外一极,然后这些自由电子才能脱离束缚而进行反应。
越幸19784823926: 锌失去电子,成为锌离子,进入溶液后,一开始仍在锌片附近,形成了一层由锌离子构成的屏障,会阻碍H+的靠近,因此H+反而不容易直接到锌片上得电子。原电池的作用就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并加以利用,提供给用电器。原电池相当于将锌失去的电子分散到铜片上,一方面减少了锌离子对H+的阻碍,另一方面...
越幸19784823926: 在外看来仿佛是一个个电子带着电荷长途移动,其实不是。但可以等效看作是。回到问题中来,如锌铜原电池,负极表面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进入溶液使周围都是带正电荷的离子,排斥着氢离子,而导线中的电阻率远小于溶液,氢离子更容易在阳极处得到电子!电压的建立是瞬间的,阴极和溶液中氢离子电势差与其透过...
越幸19784823926: 形象点说 就是电子不会游泳 它不能穿越溶液直接到正极 所以是由溶液中的正离子(或者说是容易得电子的微粒)与电子反应,从而破坏了溶液的电平衡,负离子就会在正极释放电子,从而正极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越幸19784823926: 一般说来,由两种金属所构成的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是负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是正极。其原理正是置换反应,负极金属逐渐溶解为离子进入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称重表明,Zn棒减轻,Cu棒增重。2、取出盐桥,检流计指针归零,重新放入盐桥,指针又发生偏转,说明盐桥起到了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的作用。盐桥是...
越幸19784823926: 导线就有电子流过。当然,从事实来说,由于Zn可能含杂质,而且它直接和硫酸铜接触,所以锌的表面也会有铜出现的,所以真正效率好点的原电池是不让锌和硫酸铜接触的,它把锌放在硫酸锌溶液中,把铜放在硫酸铜中,再用盐桥(可利用里面的K+、Cl-导电)连接正负极溶液,形成闭合回路。
越幸19784823926: 当锌失去电子后,这些电子会通过外部电路流向铜。在铜的表面,这些电子与溶液中的氢离子结合,产生氢气。这一过程是自发的,因为铜的电极电势比锌高,使得氢离子更容易被还原。如果直接在溶液中进行,由于锌和氢离子的电极电势相近,这种反应不会自发进行。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观察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来理解。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