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儒道三家的修行真谛都在这四个字,大家知道是哪四个字么?

来源:网友推荐     更新:2025-05-19

不忘初心,大部分时候被我们解释为不要忘记当初的想法或者最初的理想。其实,这是一种误读。汉语文化博大精深,本身就极易产生歧义,所以误读不足为奇。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一日一天,一天一日。大家看看这句话是不是就会令人歪解?对不起,讨论很有文化内涵的话题时,小编不该举这么不正经的例子。下面让我们言归正传。

“不忘初心”这个词,近年来可谓是被广泛的引用,虽然大多数时候已经失去了它的本意。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这个词的最原始意义。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放”是丢失的意思,“求其放心”,就是找回丢失的内心。儒家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后来受环境的影响,原本善良的心渐渐被污染,从而沾染许多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求放心就是把丢失的心找回来,复归于善。所以孟子认为,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在于对自己的心进行不断的洗涤,逐渐洗去长期以来蒙在心灵上的尘垢,以找回最初那颗纯洁善良明净的心。

根据道教教义,学道修道,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自身的修行,使生命返复到始初的状态,称之为“返朴归真”。道教认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朴和纯真的,近于“道”的本性。所以人们常说儿童天真无邪。但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思虑欲念不断萌生,再加上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和情色财货的诱惑,使人们原有的生命元真慢慢被消耗殆尽,纯朴天性被污染的面目全非。人们急功近利、嗜欲无度,严重损害着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道家认为修行要从心上下功夫,返璞归真,方能达到长寿甚至得道成仙的目的。所以,道家修炼准则也是找回失去的儿时那颗纯真无邪的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六祖惠能因这首偈子而力压师兄神秀,获得师父五祖的衣钵,进而名满天下。惠能这个顿悟的境界固然很高,却只适合少数悟性极高的人修行,并不合适大多数人。而神秀的渐悟派,才符合大多数人的根气。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这个偈子作在惠能之前,惠能也是在这个偈子的基础上,才有了他的那首“菩提本无树”来相应。我们神秀看看这个偈子表达的含义:

身是菩提树:这个身体是我们神识学佛修道的场所,是能够产生菩提觉悟的地方;心如明镜台:我们的心像明镜一样,最初是明亮清晰的,因为明亮清晰,所有能够照耀外面的世界,也能清晰映射出外面世界的影子;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由于受外境影响,我们原来明亮的心很容易沾染尘埃,所以我们经常要忏悔,静思己过,时时去洗刷自己的真心,不要让真心被世俗的尘埃蒙上污垢,而因此再也看不到内外的光明。

综上所述,无论儒家道家佛家,不管你想脱凡成圣、得道成仙,还是想解脱六道、证悟成佛,都要“不忘初心”,毫不客气的洗涤掉外境对心的污染,找回儿时那颗纯净无瑕的初心,并使它保持洁净。

本文来自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者/不文

知历史工作室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 禁止转载



“不忘初心”,意思是想让人们能够丢掉世俗带给自己的一些不良的东西,然后让自己找寻最初自己的那颗没有污染,没有瑕疵的初心。

儒释道,我来解释为不忘初心,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学派,儒家人是比较注重人格的一个修养,讲到儒以修已为体,用于治人,不忘使命,努力向前。

不忘初心,这4个字就是儒道三家的修行真谛,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心,应该不要忘记自己当初想的一些事情,应该努力向前。

答:就是这4个字”不忘初心“。
意思是让人们保持一颗纯净无假的初心,不忘使命,杜绝一切不良的思想行为。

  • 邵武市鼻尖:释儒道三家的修行真谛都在这四个字,大家知道是哪四个字么?
    邱玉15299104687: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这个偈子作在惠能之前,惠能也是在这个偈子的基础上,才有了他的那首“菩提本无树”来相应。我们神秀看看这个偈子表达的含义:身是菩提树:这个身体是我们神识学佛修道的场所,是能够产生菩提觉悟的地方;心如明镜台:我们的心像明镜一样,最...
  • 邵武市鼻尖:儒释道的精髓分别是什么?
    邱玉15299104687: 精髓分别:1.儒家注重人格的修养,讲究“中庸之道”,儒家偏于入世2.道家追求人格的超越,道教偏于出世3.佛家彻悟诸法本缘,以慈悲救度一切六道众生为已任 传承 “融合”,显然这是对当今世界上流行的、统治着整个地球的思想——文明必然冲突,只有冲突才能解决问题这一思路的回应。2“因缘”。在对儒...
  • 邵武市鼻尖:《永丰客栈》中“和”“化”“衡”“中”四种真谛是什么意思?
    邱玉15299104687: “中”真谛则是指中庸之道,它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强调在行为和思想上保持适度和平衡。在小说中,“中”的真谛被用来指导人物的行为,使其既不过于极端,也不过于保守,而是在各种对立中找到恰当的平衡点。这四种真谛在小说中不仅体现了武学修为的至高境界,也被用来指导人物的行为和思想,使他们能够在...
  • 邵武市鼻尖:中国有三大“教”是那个三个呢?
    邱玉15299104687: “三教”,指的是儒、道、释三家[1]。三教概念的发展,可以分几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阶段,唐宋是一个阶段,元明清是一个阶段。最初的阶段里,虽然有三教的连称,不过彼此是独立的,当然相互间都有影响,儒、道、佛三者之所以相提并论,则是偏重于它们社会功能的互补。中间的阶段是一个过渡...
  • 邵武市鼻尖:佛儒道三家最大的不同在于何处?起共同点又在何处?
    邱玉15299104687: 儒家讲的是礼,周礼是人的行为规范,是君子之道,是君臣五常的道理,是有等级的人类文明。道家讲的是自然之道,是顺天地而提携阴阳,在天地间的自由。佛家讲的是空慧,世界上的一切不为心动,就是无为,无为则此心等同天地。共同点在于:养浩然正气,写完美人生。
  • 邵武市鼻尖:阴差阳错,释迦牟尼在印度是圣人,在中国为何成“如来佛祖”呢?_百度知 ...
    邱玉15299104687: 但是,如来佛和阿弥陀佛只是神话小说中另一个世界的佛,与现存佛教中的“释迦牟尼佛”没有直接关系。佛教一度与道家、儒家并称为“儒道释”三家,由此可见其对中华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嬗变产生的巨大影响。佛教中“抑恶扬善”的精神,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禀赋养成也具有引导和教化的重要意义。
  • 邵武市鼻尖:佛家和道家是什么样的关系
    邱玉15299104687: 但是佛道二家也有矛盾。从理论基础来看,佛教有一整套的理论。道教的理论底子就比较薄,最初实在拿不出什么成套的东西来。它同外来的佛教碰头以后,由于理论方面的矛盾(骨子里是经济方面的矛盾)两者难免磕磕碰碰。道教除了一些服食、炼丹等方术以外,在理论方面根本不是佛教的对手。交手打了几个回合,就...
  • 邵武市鼻尖:佛道儒三家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邱玉15299104687: 儒道佛三家的不同点就太多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三家在本质上的一个区别.实际上,儒道佛都是属于精神上的东西.特别是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三家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儒家的思想本质上是一种"入世"的思想,"学而优则仕",学了儒家要去用的,要...
  • 邵武市鼻尖:...求高手解第三十二罗汉:坚持三字尊者签。 谢谢
    邱玉15299104687: 五百罗汉中的第三十二尊,即坚持三字尊者,实为晋代僧人慧远。出身于仕宦之家,年轻时便随舅父令狐氏研读六经,尤其对《老》、《庄》两书有着深厚的理解。一次,慧远听闻道安讲解《般若经》,顿悟佛法真谛,感慨“儒道九流,皆糠秕耳”。自此,他决意出家修行。慧远法师沿着前往广东罗浮山的路途,路过...
  • 邵武市鼻尖:什么是玄学
    邱玉15299104687: 玄学即“玄远之学”,它以“祖述老庄”、综合儒道立论,把《周易》、《老子》、《庄子》称作“三玄”。玄学之“玄”,出自老子的思想,《老子·一章》中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就是总天地万物的一般规律“道”,它体现了万物无穷奥妙的变化作用。玄学家们用他们改造过了的老、庄思想来注解儒家的《论语》...
  • 相关链接

  • 儒释道三家的核心思想
  • 儒释道三家精辟论述
  • 儒道释三家的代表人物
  • 儒道释三家的最高境界
  • 儒道佛三家主要内容
  • 来自于网友分享,若有事请联系
    © 好有爱分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