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我的称呼有哪些?
来源:网友推荐 更新:2025-05-21
一、愚
1、愚笨;傻:愚人。愚不可及。大智若愚。
2、愚弄:为人所愚。
3、用于自称的谦辞:愚兄。愚见。愚以为不可。
4、姓。
二、我
1、自称,自己。
2、己方,己国。
3、自己的。
三、吾
1、我,我的:吾身。吾国。吾辈。
2、姓。
3、古同“御”,抵御。
四、予
1、给:授予奖状。免予处分。请予批准。
2、人称代词。我。
2、姓。
五、余
1、剩下来的;多余的:余粮。
2、零数:十余人。一斤余。
3、文言人称代词。我。
4、“馀”,另见“馀”
伍钓18595691328: 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例: 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我忘记了拿尺码。”“吾”用于句首,作主语,代替“我”。
伍钓18595691328: 10. 鄙人:谦辞,用于表示自己的谦虚,意指“我”。11. 余:文言文中对自己的一种称呼,意即“我”。12. 予:文言文中用于表达“我”的词汇。13. 台:台湾地区一些老年人或文雅人士对自己的一种称呼。14. 昂:某些地区方言中“我”的表达方式。15. 自:直接指代自己,是“我”的另一种表达。
伍钓18595691328: 文言文中,我的称呼主要有以下几个:1. “吾”:这是最常见的文言文中对第一人称的称呼,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我”或“我们”。2. “余”:这个字在古代也常用于第一人称的称呼,含义比较广泛,可以表示“我”或“我们”,还可以表示“多余”的意思。3. “予”:这个字在古代文献中也比较常见...
伍钓18595691328: 一、自称(也叫谦称)。①君主自称(先秦以后);寡人、孤、朕、不谷、哀家、不佞等,可译为“我”。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我,古时王侯的自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我,古代君王对自己的谦称)②臣民自称:臣、愚、仆、妾、臣妾、奴...
伍钓18595691328: 3. 古文或文言文里称呼“我们”怎么说 “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另外还有:吾等,吾辈,吾每(明清小说中较多见)。4. “求学”二字在文言文诗词等古文中怎么说 师 5. “求学”二字在文言文诗词等...
伍钓18595691328: 一、愚 1、愚笨;傻:愚人。愚不可及。大智若愚。2、愚弄:为人所愚。3、用于自称的谦辞:愚兄。愚见。愚以为不可。4、姓。二、我 1、自称,自己。2、己方,己国。3、自己的。三、吾 1、我,我的:吾身。吾国。吾辈。2、姓。3、古同“御”,抵御。四、予 1、给:授予奖状。免予处分...
伍钓18595691328: 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例: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 我忘记了拿尺码。”“吾”用于句首,作主语,代替“我”...
伍钓18595691328: 古文中对“你”的称呼有“女(汝)”、“尔”、“若”、“而”、“乃”、“公”、“君”等。对于“我”,可以使用“朕”、“吾”、“我”、“予(余)”、“孤”、“寡”等词。至于“他”,上古汉语中并没有专门的第三人称代词,通常用指示代词“彼”、“之”、“其”来表示。古文中...
伍钓18595691328: 文言文中,对第一人称“我”的称呼多样,以下为常见的几种:1. “吾”:广泛应用于文言文,意同现代汉语中的“我”或“我们”。2. “余”:此字在古文中的用法较广,既可指“我”或“我们”,亦含有“多余”之意。3. “予”:在古代文献中常见,作为第一人称使用,与现代汉语的“我”或“...
伍钓18595691328: 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帝王的专称是朕和孤,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等。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等。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通常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