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世纪藏文发愿文研究 目录
来源:网友推荐 更新:2025-05-17
在研究领域中,本文主要探讨了8-9世纪藏文发愿文的相关内容。首先,我们从导论开始,了解其研究的重要性和背景。
在导论的第一节中,阐述了本选题的意义,揭示了研究藏文发愿文在历史、文化以及佛教研究中的价值。发愿文,作为独特的文献类型,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信仰表达。
第二节详细界定了发愿文的概念,明确了研究对象的范围,强调了其在藏传佛教仪式中的核心地位。接着,第三部分阐述了本次研究的思路,包括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强调了严谨的学术方法和广泛的文献来源。
进入第二章,是对藏文发愿文的综述,第一节探讨了研究的特点,揭示了其独特性和学术价值。随后的分篇评述,深入剖析了不同类型的发愿文,如忏愿文、祈愿文和功德回向愿文的文本结构和内容特征。
在第四章,发愿文的内容研究被细致分析。第一节聚焦于发愿者的身份和发愿对象,揭示了社会与信仰的互动。第二节则将发愿文中的供养物与敦煌佛教供养物进行对比,探讨了佛教传播和文化交流的痕迹。第三节深入研究了发愿的目的,探索了其背后的精神追求。
第五章,汉藏文发愿文的对比研究是关键部分。第一节讨论了藏文音写汉文发愿文,展现了语言的转换与融合。第二节通过藏汉文燃灯文的对比,揭示了两种文化的相互影响。
最后,第六章将藏文发愿文与敦煌法事活动紧密联系,分析了集体和个人的佛事活动,提供了更全面的历史情境。研究的尾声,余论部分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发现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整个研究的成果以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为支撑,附录部分可能包括详细的文本分析和数据资料。后记中,作者对整个研究过程和个人见解进行了反思和回顾。
扩展资料
壤芝14717899544: 第五章,汉藏文发愿文的对比研究是关键部分。第一节讨论了藏文音写汉文发愿文,展现了语言的转换与融合。第二节通过藏汉文燃灯文的对比,揭示了两种文化的相互影响。最后,第六章将藏文发愿文与敦煌法事活动紧密联系,分析了集体和个人的佛事活动,提供了更全面的历史情境。研究的尾声,余论部分总结了全文...
壤芝14717899544: 藏文发愿文研究主要关注于8-9世纪这一时期的佛事应用文本,其核心内容是发愿者直接表达的心愿,反映了当时民众的信仰和思想。敦煌发愿文文献因其独特的价值而备受瞩目,其显著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发愿文的直接性至关重要。它们是发愿者内心世界的直接体现,未经文人加工,真实反映了唐宋时期民众的...
壤芝14717899544: 第二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特别奖成果为《中华大藏经》(藏文)对勘本,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大藏经》对勘局编纂,于1994年至2008年出版。第二届汉文研究专著类获奖成果共10项,包括一等奖空缺、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涉及藏式健身宝卷、中世纪藏传佛教艺术、藏族早期历史与文化、8-9世纪藏文发愿文研究...
壤芝14717899544: 文化意义:双观音像作为修德寺石造像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面貌。这些造像和附带的发愿文共同构成了修德寺独特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为研究古代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历史背景:修德寺石造像是中国5世纪末至9世纪中叶的石刻造像,曲阳修德寺遗址位于河北省曲阳县城垣西南。这些造像不仅展现...
壤芝14717899544: 雕版印刷术发明的年代尚未确知,学术界一般将其开始定于7世纪间。早期印刷活动主要在民间进行,多用于印刷佛像、经咒、发愿文以及历书等。唐初,玄奘曾用回锋纸印普贤像,施给僧尼信众。1966年在南朝鲜发现雕版陀罗尼经,刻印于704—751年之间。为目前所知最早的雕版印刷品。现收藏在英国伦敦博物馆的...
壤芝14717899544: 火药是春秋时代发明的,不过当时主要是作为民间民生应用——炼丹,而非后来的军事用处。唐朝末年,火药被用于军事,主要应用于火炮火箭;宋代战争接连不断,促进火药武器的加速发展,先后出现了火药箭、火炮等以燃烧性能为主的武器和霹雳炮、震天雷等爆炸性较强的武器。南宋时出现了管状火器,公元1259年,...
壤芝14717899544: 早期印刷活动主要在民间进行,多用于印刷佛像、经咒、发愿文以及历书等。唐初,玄奘曾用回锋纸印普贤像,施给僧尼信众。 8、北宋时期(11世纪左右),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次革命,对中国、欧洲、乃至世界文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特别是传入欧洲后,有力推动了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进行。编辑本段印刷术起...
壤芝14717899544: 北魏洞窟第五窟中心柱东面座下有佛门弟子昙藏为其亡祖父母及父母造像写的发愿文一篇,尚有70多字可以辩认,这一北魏时的手书真迹,极为珍贵,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嘉峪关关城 位于嘉峪关市域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长城第一墩,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
壤芝14717899544: 两次共掠走文书一万多件,包括汉文写本书7000卷、印本书20余卷,回鹘文、古突厥文等二三百卷。1914年至1915年间,俄国人奥登堡也盗走文物2000件以上。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盗走莫高窟壁画26块和唐塑等。这些人在敦煌学研究上所取得的成绩,我们历来没有抹杀;但是,这并不能掩盖他们鼠窃狗偷的恶行,...
壤芝14717899544: 孙思邈。孙思邈作为医药学家,被人称为“药王”,为国家医学、军事方面做出了很重大的贡献。唐朝建立后,他受朝廷邀请与当地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为百姓们带来了许多帮助。在唐高宗上元元年,孙思邈年纪过大,身体也大不如从前。在永淳元年,因病去世,享年141岁。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