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中介词的用法
介词是汉语中不可或缺的词汇,用于标记动作相关的语义角色,与名词短语结合形成介词短语,例如“在昨天”、“用这个”、“跟他”、“为了母亲”中的“在”、“用”、“跟”、“为了”都是介词。这些介词的使用能够明确动作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使句子表达更加精准。连词则用于连接词和句子,比如“我和你...
介词和连词在古汉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连接着词汇和句子,还承载着丰富的语法意义。介词如“于”、“以”、“为”,在句子中引入行为动作涉及的对象、处所、时间、工具、依据、目的等,使句子的意义更加明确和丰富。“于”字常用于引入行为动作的涉及对象,如“宋公及楚人战于泓”,意为宋公...
古汉语常用介有“于”、“以”、“为”、“与”、“因”、“由”、“而”、“从”等。一、于 ①<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时间、处所,可译为“在”、“到”、“从”等。②<介>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由于”、“因为”。《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译文:学业由于勤奋而专精...
介词的语法功能变化:在古代汉语中,介词主要用于引介宾语,与动词结合形成动宾结构。而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的功能更加多样化,不仅可以引介宾语,还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语法意义。介词与其他词类的搭配关系:在古代汉语中,介词与名词、代词等实词的搭配关系较为固定。然而,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可以与更...
古代汉语中,介词的使用相对固定,而现代汉语中,介词的用法更加灵活。古代汉语中的介词多用于表示简单的关系,如方位、时间、方式等,而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则可以用来表示更加复杂的关系,如目的、原因等。例如,“于”字在古代汉语中多用于表示时间或地点,而在现代汉语中,“于”字则可以用来表示时间或...
古今汉语的介词在用法上确实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以“于”和“在”为例来具体说说吧。在古代汉语中,“于”是一个常用的介词,它可以表示时间、地点、对象等多种关系。比如,“子于是日哭,则不歌”中的“于”就是用来引出时间的。但现代汉语中,“于”作为介词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更多时候我们会...
例如,“把”字句和“被”字句就是现代汉语特有的句式,其中的“把”和“被”作为介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没有的。总的来说,古今汉语的介词在用法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数量、灵活性、位置以及承担的语法功能上。这些差异反映了汉语语言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首先,古代汉语的介词数量相对较少,而现代汉语中介词的数量则大大增加。这意味着在古代汉语中,同一个介词可能需要承担多种功能,而在现代汉语中,不同的介词有更明确的分工。其次,古今汉语介词的语法功能也有所不同。在古代汉语中,介词后常跟宾语,组成介宾短语,用于修饰谓语。而在现代汉语中,介词...
“以”虚化为介词 (1)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可译为“用”“拿”。(2)引进动作行为连带的人,这是一种行为方式。我们以“率领”来翻译它。如“宫之奇以其族行”(宫之奇率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这也许是动词的残存用法,但是已经虚化,与介词“以”难以分开。(3)引进动作行为的条件、依据...
古今汉语的介词结构在用法上是有一些不同的,表现在:古代汉语的介词结构除了表示处所以外,一般都只做状语;古代汉语的介词结构,既可做状语,又可作补语。现代汉语中名词、代词做介词的宾语时位于介词的后面;而古代汉语既可以位于介词前,又可以位于介词后。现代汉语中的介词的宾语是不能省略的,但古代...
闳达13144456580问:
文言文翻译 以的用法 -
南沙区营养说:
—— 以有3种用法,具体如下:1.用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视情况译为"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 2.用作连词,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
闳达13144456580问:
古代汉语语法有哪些?请一一列举? -
南沙区营养说:
——[答案] 文言句式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疑问句式 否定句式 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
闳达13144456580问:
介词是怎么结构或者说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 -
南沙区营养说:
——[答案] (一)介词的特征 1. 介词都有宾语,宾语由名词活其他成分(形容词、动词、主谓结构)充任.“介?宾”一般是不可分的短语.虽然有些介词的宾语可以省略,但不等于无宾语. 2. 介词一般不用作谓语的中心,不出现在谓语的位置上,这是介词与动...
闳达13144456580问:
以其无礼于晋句式 -
南沙区营养说:
—— 状语后置.按现代汉语规则为:以其于晋无礼
闳达13144456580问:
谁能帮我归纳一下汉语介词的用法 -
南沙区营养说:
—— 1、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2、介词短语整体主要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充当状语、定语、补语,有时用作句首修饰语,标明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
闳达13144456580问: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如何分辨 -
南沙区营养说:
—— 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
闳达13144456580问: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于的用法 -
南沙区营养说:
——[答案] 介词短语后置: 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闳达13144456580问:
“介词”在语言中的作用? -
南沙区营养说:
——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属于虚词范畴,与其他词语组合起来才能充当语句中的直接成分,所以介词在语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介词在过去的研究中被认为是从古代的动词延伸来的.在一个句子中,可以把介词固定为某一个修饰成分,既可以修...
闳达13144456580问:
"之"字在古代汉语中常见的用法主要有以四种 -
南沙区营养说:
——[答案] "之"字在古代汉语中用作助词时有以下四种用法: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二)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