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为何他的庙号不是太祖?
西魏时代权臣,“西魏八大柱国”之一,陇西郡公的李虎,是李渊的祖父,唐朝的基业是从李虎的地位之中得来的,所以后来李渊尊其为太祖。
李虎有一子李昞,生下了唐朝开国君主李渊。李渊登位后,李渊的祖父李虎被尊为皇帝,庙号唐太祖,谥号景帝。李渊的父亲李昞被尊为皇帝,庙号唐世祖,谥号元帝。而李渊自己自然被后世尊为高祖。
八柱国中,柱国之首的宇文泰后来创建北周王朝,李虎为唐高祖李渊祖父,李弼是瓦岗军首领李密的曾祖父,独孤信为隋文帝杨坚的岳父、李渊外祖父。这些名将的丰功伟绩为子孙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书》记载:“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唐会要》卷36《氏族》载武德元年唐高祖李渊对内史令窦威说:“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比见关东人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世为帝戚,不亦贵乎?”
今日中文“马桶”一词的由来和李虎也有一段关系。中国古代,原先将夜壶称为“虎子”。到了唐代,为了避李虎的名讳,便将“虎子”更名为“马子”,马子后来再被改名为“马桶”延续至今。
庙号,意思就是皇帝在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最初并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庙号,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但在几代之后就必须毁去原庙,而于太庙合并祭祀,合于太庙祭祀称之为“祧”;“祧”这件事情有实际上的作用,如果每个君王的庙都留下,数代之后为数众多的家庙会有祭祀上的困难。而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商朝所建立的,可谓最原始的庙号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且甲)、中兴者曰“中”(中宗且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
《旧唐书》:“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姓李氏,讳渊。其先陇西狄道人,凉武昭王暠七代孙也。暠生歆。歆生重耳,仕魏为弘农太守。重耳生熙,为金门镇将,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仪凤中,追尊宣皇帝。熙生天锡,仕魏为幢主。大统中,赠司空。仪凤中,追尊光皇帝。皇祖讳虎,后魏左仆射,封陇西郡公,与周文帝及太保李弼、大司马独孤信等以功参佐命,当时称为“八柱国家”,仍赐姓大野氏。周受禅,追封唐国公,谥曰襄。至隋文帝作相,还复本姓。武德初,追尊景皇帝,庙号太祖,陵曰永康。皇考讳昞,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唐国公,谥曰仁。武德初,追尊元皇帝,庙号世祖,陵曰兴宁。”
自从始皇帝建立华夏第一个集权皇朝—秦朝之后,将庙号连同谥号制度一并废止。原因是“谥号”的定夺将会形成“子议父、臣议君”的局面,故而废除谥法与庙法。
汉朝时期,兼采传承自商朝时期的庙号制度及来自于周朝的谥号制度。初时,汉朝对于庙号仍本着商朝时期的初衷,庙号的给予极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没有庙号。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但自司马迁时就称其为高祖,后世多沿用之),谥号为高皇帝(谥法无“高”,以为功最高而为汉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汉朝强调以孝治天下,所以继嗣皇帝谥号都有“孝”字。两汉皇帝人人都有谥号,但有庙号者并不多。
到了唐朝开始,原本慎重严谨的庙号制度大为放宽,除了部分亡国之君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庙号,因此原始的四种庙号不敷使用,因此逐渐参考谥法订出新的庙号,不过甫开国的前几代君王,其庙号大多仍使用传承自商朝的原始四个庙号。而也是自唐朝以后,庙号在前、谥号在后的连称方式,构成已死帝王的全号。
而由于唐朝之前的皇帝并非人人有庙号,而谥号从周武曌开始,帝王的谥号字数不断增加,到明清甚至增加到十七字,称呼上有所困难;又因为唐朝以前的皇帝有庙号者较少,所以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明帝,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皇帝有庙号者占绝大多数,所以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另外,由于后世皇帝谥号字数膨胀,且几乎只要是后人接位的皇帝子孙都会给父祖上美谥,故谥号实际上无法显示皇帝评价,庙号反而取代了谥号盖棺论定的功用。
明朝的基业是由朱元璋所建立,其称明太祖,而由于朱棣推翻其侄的政权,等同于创立基业,其庙号初为明太宗,嘉靖十七年九月改崇庙号为明成祖。
清朝起于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部落,清朝建立时追封为清太祖,而清朝所统治的地区基本是顺治帝在位时所占领,故顺治帝也被视为开创之君,是为清世祖,此后康熙帝由于平三藩、征准噶尔等军事成就,被群臣认为“名为守成,实乃开创”,故成为清朝第三个称祖的皇帝,庙号圣祖。
太祖一般是用在创基立业者头上,创立基业的并不一定就是第一代皇帝,比如魏太祖就是曹操而不是曹丕。李唐王室是从李虎那代开始袭唐国公爵位的,因此认为李虎是创基立业的始祖,所以唐朝以李虎为太祖,李渊就只能当高祖了。
至于庙号这事么,其实是这么个问题,唐朝以前皇帝的谥号都很短,一般只有一两个字,比如汉武帝的武,光武帝的光武,但到唐太宗死后,大臣们实在太能拍马屁了,直接给太宗取了一个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的超长谥号,你让人家怎么拿这谥号称呼唐太宗?总不成叫唐文武大圣大广孝帝吧。最后只能用庙号来称呼了。
从唐太宗以后,皇帝的谥号就一个比一个长,最长的一个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谥号是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你说这玩意怎么称呼?后来以庙号称呼皇帝就成了习惯,再后来到明清朝干脆连庙号都懒的称呼,直接上年号称呼了。
唐代开国皇帝虽然是李渊,可是李渊是一个十分孝顺的人,所以在登上皇帝的宝座之后,追封了自己的爷爷李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也即唐太祖。
所以李渊虽然实际上是开国皇帝,但被叫做太祖的人却是他的爷爷李虎,因此李渊庙号才是高祖。
公元618年,李渊正式称帝,国号“唐”。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
唐高祖李渊
太祖一般来讲是一个国家世系的开创者。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开创了“唐国”这个“国家”的是他祖父李虎,他由陇西郡公追封唐国公,算是正式开了唐祚。因此唐代帝王庙祭祀的根源应该追溯到李虎,李渊将他尊为唐太祖。
而刘邦本身就是太祖高皇帝,因此应该称为汉太祖或是汉高帝。高祖严格来讲是一种有问题的称呼,这应当是太祖和高皇帝结合而成的一种习惯性称呼。而东西汉二朝称祖者除刘邦外还有汉世祖刘秀。至于“汉高祖”,历史上有匈奴汉的刘渊和五代后汉的刘知远使用此庙号。这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承袭的是刘邦建立的汉统,也就是说对于匈奴汉(前赵就不是了)和后汉(包括南北汉)来说刘邦依然是他们的太祖。此外,刘备庙号为烈祖。而不承袭刘汉世系的李氏成汉政权中,称祖者为始祖李特。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建立唐朝后,追封他的祖父李虎为皇帝,谥号为景,庙号太祖,是为唐太祖,所以李渊不能是太祖,只能是高祖。
李渊称帝,以“唐”为国号建立唐朝,追封他祖父李虎为太祖,父亲李昞为世祖,这便是李渊为什么去世后只能是高祖而不是太祖和世祖。(摘自网络)
因为李渊追封了他祖父李虎为唐太祖啊!那往下轮两辈自己只能是高祖
华庭13020165250: 李世民的父亲是唐高祖李渊。李世民和李渊都是唐朝的重要统治者。李渊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地位和贡献不容小觑。以下是关于李渊的详细介绍:李渊,也称为唐高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出身于关陇贵族家庭,早年曾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李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领导军队...
华庭13020165250: 唐高祖李渊,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汉族,李昞四子,北周天和元年丙戌年丁酉日生于长安,属相狗。高祖出生当天,紫气充庭,神光照室。高祖于隋义宁二年五月二十日(618年6月18日)受隋朝皇帝禅位,在太极殿登基即位。618年6月18日至武德九年八月八日癸亥日(626年9月3日)在位,共计9年,年号武德。
华庭13020165250: 唐朝皇帝顺序: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武则天、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等。1、唐高祖 李渊(566-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今河南郑州)、楼烦(今山西静乐)二郡太守。后...
华庭13020165250: 唐高祖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所立的隋恭帝的禅让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并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
华庭13020165250: 北周、隋、唐。唐高祖李渊(566年12月21日[4]-635年6月25日[20]),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在位)。北周天和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566年12月21日),李渊出生在长安。李渊七岁时,其父亲李昞去世,李渊袭封为唐国公。开皇元年(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即隋文帝。
华庭13020165250: 作为唐朝开国创业的帝王,史学界对李渊的评价不一。有观点认为他优柔失断,赏罚不明,从起兵建唐到平定天下全靠李世民之力 。也有观点认为他存在深谋多算、富有远见的一面。其在初唐颁行的一些措施,确立了有唐一代的基本制度、政策,为后来的“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唐高祖李渊的人物生平:李渊出身...
华庭13020165250: 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人,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袭封唐国公。隋炀帝即位后,李渊任荥阳、楼烦二郡太守。后被召为殿内少监,又升职为卫尉少卿。大业十一年,李渊官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大业十三年,官拜太原留守。隋末大乱时,李渊太原起兵,...
华庭13020165250: 武则天先是李渊的儿媳、后为李渊的孙媳。1、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生于长安 。唐朝开国皇帝、军事统帅。武德九年六月,玄武门之变后,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八月,传位于李世民,自称太上皇贞观九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2、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华庭13020165250: 大业九年(613年),迁卫尉少卿。唐高祖由来:公元618年,李渊正式称帝,国号“唐”。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在献陵。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开国皇帝,李渊的庙号是“高祖”,而不是“太祖”。与此相对应的是,朱元璋、赵匡胤等开国皇帝的庙号都是“太祖”。
华庭13020165250: 李渊和李世民是父子关系。唐高祖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甘肃天水)人,祖籍邢州尧山(邢台隆尧), 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出身北周关陇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深得隋文帝和文献皇后垂爱,起家千牛备身,历任谯州、陇州、岐州刺史。大业九年(613年),迁卫尉少卿。武德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