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巴金小说《家》?有什么意义,请介绍一下《家》,不要写的太死板

来源:网友推荐     更新:2025-05-21
巴金写《家》的目的是什么?

《家》: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后。长江上游某大城市有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
长篇小说《家》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代表作。
1931年,巴金的创作着力点,转向自己最为熟悉的经验——封建家庭的生活。他以自己的家庭为素材,创作了揭露封建家庭罪恶、展示封建家庭制度衰败崩溃过程的小说《家》。

《家》以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刻画了高公馆封建家长们的群丑图。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实则专横、残忍、荒淫无耻。高老爷即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他是这个封建家族最高的统治者,以不许置疑的绝对权力,维护封建礼教和家庭制度,扼杀年轻一代的青春、爱情与生命。然而,他所卫护的制度,与他衰朽的躯体一样,已经日薄西山,其崩溃的命运是无法挽回的。高老太爷是旧制度的维护者,也是旧制度的产物。小说在刻画这一形象时,其批判锋芒,并没有简单地指向这个人物的恶德恶行,而是深入鞭挞这个人物所代表的家庭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描写高老太爷临死前破例对觉慧表示的宽厚,就是相当深刻的一笔;表明作者即使是对反面人物,也没有简单化,而是努力展示其性格的多面复杂性。

《家》的主要情节,是由觉新与梅、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风的爱情故事构成的。由于各自的处境与选择不同,他们的爱情故事各有各的结局。觉新,这个封建家庭和礼教制度的受害者,他既清楚封建伦理道德对包括他本人在内的青年一代的残害,又不能不担负起封建家庭的长子责任,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实行“作揖主王义”,结果却于一切无补,徒然牺牲了自己的爱情。他时时处于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中,在无所适从中承受精神煎熬。就人物形象塑造来说,觉新是《家》的人物形象中性格内涵最为复杂的悲剧性典型。

《家》是把觉新“作揖”与觉慧的反抗对照着表现的。觉慧是高家最早的觉醒者,他认识到,封建家庭“是埋葬青年人青春和幸福的坟墓”,他不肯象觉新那样忍受,他要“做自己的主人”,走出家庭,勇敢地追求新的光明的人生道路。作家在这部小说的序言里曾说,尽管“周围是无边的黑暗,但是我并不孤独,并不绝望,我无论正在什么地方总能看见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它自己的道路.”可以说,作家的希望和理想,主要寓奇在觉慧这一形象里。

《家》最初在报纸上发表时题为《激流》,出版单行本时改题为现名,1938年至1940年间,巴金沿着《家》的情节线索又先后写了《春》、《秋》,并把这三部长篇合称为《激流三部曲》,因此,《家》又称为“激流”之一。《家》是为纪念他大哥写的,他必须放下自己的“目的”,尽量接近真实。因此成为一部人情味最纯、生活味最浓的小说。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在艺术上有着突出的成就和特色.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家》还重点描写了几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她们的社会地位也不同,但她们的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作品通过对这几位女子悲剧遭际的描写,进一步控诉了封建礼教以及封建道德对弱小、无辜、善良的人们的迫害,强化了全书主旨

《家》描写的是“五四”之后,成都地区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撕开了在温情关系掩盖下的大家庭的勾心斗角,暴露了所谓“诗礼传家”的封建大家庭的荒淫无耻,也描写了新思潮听唤醒的一代青年的觉醒和反抗,从而宣告了这个封建大家庭必然崩溃的命运。 觉新;屈服于封建专制制度没有反抗意识。 觉民;与琴结婚,敢于反抗封建专制制度。 梅,喜欢觉新,但屈服封建专制制度,最后因伤心而病故。 鸣凤 ,内心渴望爱情却又不敢表达出来,很无奈。

在我看来读巴金的《家》除了能揭开封建家庭的丑陋面目,还能让我们更珍惜我们现在的美好家庭,相对于巴金的《家》,我们莫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我想说真的没意义 不过是高考必读书目之内 文笔神马的不敢恭维 要介绍的话百度一下就好了

  • 蓬安县满婷:小说《家》读后感
    豆清17330681470: 篇一:读完巴金《家》这本书,我有许多感悟。这是一本很好的书,我十分喜爱它。相信大家都知道并且都读过这本书,故事的内容就不需要介绍了。看完这本书后,特别是了解了巴金的生平后,我真的觉得书中的觉慧与巴金本身十分相似。残酷的现实确也教育了青年巴金:母亲死后四个月,二姐就患“女儿痨”...
  • 蓬安县满婷:读完巴金的《家》你明白了什么
    豆清17330681470: 30年代是巴金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期间,他先后完成的长篇小说有《死去的太阳》、《海底梦》、《砂丁》、《春天里的秋天》、《雪》(即《萌芽》)、《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在这些作品中,“激流三部曲”...
  • 蓬安县满婷:巴金《家》的读后感
    豆清17330681470: 家,一个爱、温暖、避风港的象征,但在巴金笔下的这个旧社会中的家却是恶魔、监狱、刽子手。小说中,有很多情节让我感到悲愤,感到惋惜,感到痛心!但我暗暗为自己庆幸,因为吃人的封建礼制已被前人埋葬,我应当感谢他们。在无数的可怜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后,一些可爱的勇敢的人奋起而攻之,打碎了,幻灭...
  • 蓬安县满婷:急需巴金的《家》300字 读后感
    豆清17330681470: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它生动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觉醒与封建势力的没落,是文学史上的里程碑。这部小说以巴金的哥哥为原型,塑造了觉新这一人物,他是长房长孙,为了维护家庭的和睦,他采取了“不抵抗主义”。觉新与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恋情,但在这个封建大家庭里,婚姻...
  • 蓬安县满婷:巴金《家》读后感
    豆清17330681470: 巴金《家》读后感范文4 这本书,我看了大概有两三个星期了,但是却迟迟没有写一点读后感,一方面,是最近时间比较紧,另一方面,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写,我不知道写什么,因为这本书太无聊了。今天稍微有点时间,那就写点吧。像所有的红色的小说一样,我看之前对《家》没有...
  • 蓬安县满婷:巴金《家》读后感
    豆清17330681470: 巴金《家》读后感范文2 最近正在看一篇长篇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虽然暂时只看完《家》这篇,发现巴金老爷爷对其中的人物刻画可谓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让我铭记于心。深刻的感受到巴金老爷爷不愧为伟大的作家。 现在正在读第二本,当我读完第一本《家》后,给我的感觉真可谓身临其境...
  • 蓬安县满婷:巴金《家》读后感1000字
    豆清17330681470: 小说纵然为一个悲剧故事,然而作者说过: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他自己的生活道路。 百感交集,流泻下一时的感受:家,就是一个奇幻的艺术世界。 《家》读后感(2): 一定有很多人都听说过巴金老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们说它代表了他创作的最高成就,但是真正读过...
  • 蓬安县满婷:读《家》有感
    豆清17330681470: 巴金的作品中,我最爱读的是《家》。这个小说讲了“五四”以后动荡的社会中一个四世同堂的地主大家庭高公馆内部的故事。这部小说是以高家第三代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的恋爱及婚姻为线索,着重写了觉慧,觉民,琴等青年一代封建叛逆者同高老太爷,冯乐山等老一代封建者之间的冲突与斗争,以及梅芬,...
  • 蓬安县满婷:求巴金《家》的1000字读后感和内容介绍
    豆清17330681470: 愿意摒弃旧思想,那个时代正因为有你们这样的人,才不至于那么黑暗。我也相信觉慧在离家之后定能闯出一番天地!巴金的长篇小说《家》之一,在走马观花中,我很快地把它读完了,在读这部名著时,我的心充满了悲愤与怜悯,即使现在读完了,我的心还是被其中的主人公占据了,我的心在燃烧,我的思潮在...
  • 蓬安县满婷:关于巴金写的《家》
    豆清17330681470: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12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1107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综述一、主要情节与主题《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是他长篇系列小说《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中最成功的一部,也是现代文学中描写封建大家族兴衰史的优秀长篇。它深刻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和封...
  • 相关链接

  • 巴金小说《家》原名
  • 巴金《家》推荐理由
  • 巴金的小说《家》
  • 小说《家》
  • 巴金为什么要写家
  • 来自于网友分享,若有事请联系
    © 好有爱分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