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谢尔曼坦克 苏军T34坦克 德军虎式及虎王坦克二战中谁最厉害

来源:网友推荐     更新:2024-05-15
t-34坦克 虎王虎式坦克 谢尔曼坦克都是不是两栖坦克

T-34全部资料


T-34是苏联于1940年代到1950年代生产的中型坦克,被认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好的坦克,在坦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种坦克一共生产了约5万多辆,而且其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及革命性的影响。
T-34坦克由工程师科什金所设计。1940年6月出厂。1940年开始装备苏军,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首次参战。主要改良型号T-34/76、T-34/85;衍生车种OT-34等。
T-34全重32吨,乘员5人,主武器为1门76.2毫米F-34主炮,副武器为2挺7.62 DP/DT机枪,车宽2.92米、车高2.39米,扭杆悬挂装置,Б-2-34行水冷柴油发动机、功率373千瓦、最大行驶速度每小时55公里、最大行程468公里,通过障碍高0.75米、越壕宽2.49米、爬坡30度、装甲厚18至60毫米。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T-34坦克是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著名设计师科什金的杰作。塔西诺夫为T-34设计了车身,采用了革命性的斜面装甲,大大提高了防护能力。
T-34坦克不仅继承了БТ坦克优秀的机动性能,而且火力和防护能力有极大的飞跃。优异表现也压倒了KV-1坦克。在T-34坦克尚未完成样车之前,苏联领导层就决定同意用T-34装备苏联红军。1940年1月底,首批坦克驶离哈尔科夫的工厂生产线,被命名为T-34/76 Model1940型(T-34/76A)。2月初,2辆T-34在进行哈尔科夫-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基辅-哈尔科夫的长途行驶试验中,给在莫斯科红场观摩试验的斯大林留下深刻印象。科什金因患肺炎于当年9月26日病逝,最终没有看到绝笔之作T-34的精彩表现。他的助手莫罗佐夫接替了他,T-34坦克于1940年6月完成生产图纸,随即投入大批量生产。T-34坦克具备出色的防弹外形,强大的火力和良好的机动能力,特别是拥有无与伦比的可靠性,易于大批量生产。
T-34/76A坦克于1940年完成115辆,并将一部分派往芬兰实战试验,但未能来得及参加战斗。至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共完成T-34坦克1225辆,大大超过了同期Ⅳ号坦克的数量。至莫斯科会战前夕,已有1853辆T-34交付部队使用。
T-34/76于1941年6月22日在白俄罗斯格罗德诺首次参战,在此后一系列战斗中德军竟找不到可以与之抗衡的坦克,这就是“T-34危机”,导致了德军大量坦克的过时,被迫推出更新型的坦克以应付局面。作为应对措施,德国Ⅲ号改装长身管50mm火炮,Ⅳ号坦克则改装长身管的75mm火炮,同时都大大加强装甲,勉强可以对抗T-34/76。同时又开始研制Ⅴ号“黑豹”式(豹式坦克)和Ⅵ号“虎”式,其中“黑豹”坦克明显效仿T-34的设计思想。
T-34/76型坦克主要有A、B、C三种型号。包括T-34/76在内的各型苏联坦克也存在明显缺陷,主要是没有全部配备车际无线电联络设备,一般是几辆T-34中只有一辆指挥坦克拥有无线电设备,坦克之间联络还依靠旗语。同德国主战的各型坦克(Ⅲ、Ⅳ、Ⅴ、Ⅵ)基本都配备无线电相比,协同作战能力相差不少,所以当编队行进作战时难以充分发挥坦克的优异性能,特别是遭遇突发情况时应变能力差。所以由一辆性能不怎么样的Ⅲ号坦克,击毁多辆T-34的战例屡见不鲜。后期随着T-34/85坦克无线通讯设备的改善(同时增加一名无线电通讯员),这个弱点才逐步改观。
从1943年秋天开始,针对德国已经出现豹式和虎式坦克,T-34安装85mm火炮,加强了装甲,定名T-34/85型坦克。并且针对苏联坦克协同作战能力差的弱点,增加了无线电通讯设备,并因此增加了一名机电员。 同年12月15日T-34/85被批准投入大量生产,当年生产283辆,次年即猛增至11000辆,取代T-34/76成为战争后期苏军机械化部队的主要装备。
T-34早期型坦克的性能
T-34坦克无论在装甲、火力、还是动力方面都堪称均衡。T-34的车身装甲厚度都是45毫米,和德国的3、4型坦克相当,但是正面装甲有32度的斜角,侧面也有49度。炮塔是铸造而成的六角型,正面装甲厚度60毫米,侧面也是45毫米,车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因此T-34从正面看几乎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斜面装甲有两点好处,首先炮弹击中以后容易弹开(即"跳弹"),威力大减;其次根据三角原理,一枚水平射来的炮弹,击中斜面装甲以后,需要穿过的钢板厚度相当于三角型的斜边,因此T-34坦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90毫米,而49度斜角的侧面装甲也相当于54毫米。这样的正面装甲,直接导致1941年德国坦克装备的任何火炮在500米距离上都无法穿透。
火力方面,当欧洲各国的坦克炮还停留在40-50毫米口径的水平时,T-34从一开始就装备了一门76毫米L/30.5加农炮,到1941年又换装了76毫米F-34型L/42加农炮。F-34型加农炮使用普通穿甲弹时,5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69毫米均质钢板,1,000米距离上可以穿透61毫米钢板,当时的德国坦克没有一样能够抵挡这样猛烈的火力。F-34加农炮还可以发射高爆和破片弹攻击软目标,因此具备支援步兵进攻的能力。一辆T-34坦克通常备弹77发,包括19发穿甲弹,53发高爆弹,和5发破片弹。1943年的改进型T-34/85容弹量增加到100发。
动力方面,苏联设计师莫罗佐夫特地为T-34研制了著名的12缸39升V2柴油发动机,功率500马力,使T-34的公路最高时速达到55公里。V2柴油发动机的另外一个优点是省油,T-34坦克油箱60升容量,车身两边各挂一个容量39升的后备油箱,航程可达540公里。相比之下,德国4型坦克的航程只有160公里,而虎式坦克跑100公里就得加油。不过柴油发动机的缺点就是废气排放浓烟滚滚,坦克无法隐蔽。T-34坦克和先前的BT-7型一样,使用美国专利的克里斯蒂底盘,这种底盘的负重轮轴上面装有巨型减震弹簧,可以承受剧烈的上下颠簸。T-34的履带将近50公分宽,而德国坦克的履带通常只有30公分宽。以上优点使T-34具有超强的越野机动能力,这是苏军装甲部队大纵深攻击战术的硬件基础。在冰天雪地的东线战场,T-34坦克可以在雪深一米的冰原上自由驰骋,被德军称为“雪地之王”。
T-34/85
1942年,在虎式坦克出现后,苏军发现现役的坦克中没有一种可以在正常作战距离上正面对虎式坦克构成威胁,因此作为主力坦克的T-34的改装计划立即提上日程。新的型号采用了由M1939式85mm高射炮改装来的D-5T 85mm L/53坦克炮(被称为T-34/85 M1943),后来进一步改进为ZIS-S-53型主炮(T-34/85 M1944,同样是M1939高炮的衍生型号),大大加强了火力,从而得以对虎式坦克构成一定威胁(但仍然处于劣势)。T-34/85对装甲也有一定的改进。 T-34/85的另一项重要改进是采用了重新设计的新型炮塔(来自流产的IS-1重型坦克),大大加大了炮塔空间,并根据战斗中得到的经验增加了装填手从而将车长从指挥-装填的双重任务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高了作战效率。由于加大的炮塔,德军常把T-34/85称为「大脑袋T-34」。 T-34/85于1943年下半年投产,是T-34系列中产量最大者,战后仍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役。
各型T-34在战时生产超过50000辆,是苏德战争期间产量最大的坦克类型。远远超过所有德国坦克的总和,成为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保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苏军中T-34坦克直到50年代才被T-55取代。此外T-34也装备很多国家的军队,曾经在朝鲜、越南、中东等战场参战,甚至在波黑内战之中,仍出现了T-34的身影。
[编辑本段]主要型号及性能数据
T-34/76A 1940:T-34/76A型,是各型T-34坦克的原型,苏德战争初期制造了有名的“T-34危机”。
基本数据
长度/宽度 5.92m/3.00m; 高度 2.45m
重量 26.3吨
乘员数 4人
发动机 V-2-34型 500马力
最高行进速度 公路54km/h,越野40km/h
最大行程 公路302km(451km),越野209km(386km)
耗油量(升/百公里) 公路130,越野170
燃料载量 409升+150升附加油箱
爬坡性能 35°
涉水深度 1.11m
越障高度 0.73m
越壕宽度 3m
主要武器:L11(Model 39) 76.2mm坦克炮,30.5倍口径,备弹77发,仰角-4°~ +29°
辅助武器:2 X 7.62mm DT机枪,备弹2898-4725发
T-34/76B 1941/1942:T-34/76B型出现于苏德战争爆发后,主要根据战场经验,对A型加长炮管以增强穿甲能力,增加了炮塔装甲厚度,主要于1941年—1942年间生产。
长度(含炮管)/宽度 6.68m/3.00m;高度 2.45m
重量 26.5吨
乘员数 4人
发动机 V-2-34M型 500马力
最高行进速度 公路54km/h,越野40km/h
最大行程 公路300-400km,越野230-260km
耗油量(升/百公里) 公路270
燃料载量 460升+134升附加油箱
爬坡性能 35°
涉水深度 1.4m
越障高度 0.73m
越壕宽度 3m
主要武器 F-34(Model 1940)76.2mm坦克炮,42倍口径身管,备弹77发,仰角-4°~ +29°
辅助武器 2 X 7.62mm DTM机枪,备弹3906发
T-34/76C 1943:T-34/76C型是T-34/76系列的后期型号,炮塔的设计有所改进,车体和炮塔都增加了防护,因此车重增加不少。T-34/76C最大的特征是炮塔前部有30°的倾角。T-34/76C是库尔斯克战役的主力,在战役中和T-34/76B、KV-1、T-70等一起对抗德国的Ⅲ号、Ⅳ号、以及最新式的虎式和黑豹式坦克。但这场战役也说明了T-34/76和KV-1的性能已经不及德国新式坦克,战场的需要导致了T-34/85和JS系列的出现。
长度(含炮管)/宽度 6.75m/3.00m;高度 2.60m
重量 30.9吨
乘员数 4人
发动机 V-2-34M型 500马力
最高行进速度 公路54km/h,越野40km/h
最大行程 公路290(434)km,越野201(370)km
耗油量(升/百公里) 公路270
燃料载量 418升+180升附加油箱
爬坡性能 35°
涉水深度 1.3m
越障高度 0.85m
越壕宽度 2.5m
主要武器:F-34(Model 1942)76.2mm坦克炮,42倍口径身管,备弹77-100发,仰角-3°~ +30°
T-34/85 M1944:改进为ZIS-S-53型主炮(M1939式85mm高射炮的衍生型号),大大加强了火力,装甲也有一定的改进。 重新设计新型炮塔加大了炮塔空间,增加了装填手T-34/85于1943年下半年投产,是T-34系列中产量最大者。
主要性能数据
型号 T-34/85
乘员 5人
战斗全重 32000kg
单位功率 11.5kW/t
单位压力 81.4kPa
车长
炮向前 8.100m
炮向后 7.520m
车体长 6.100m
车宽 3.000m
车高(至指挥塔顶) 2.743m
火线高 2.050m
车底距地高 0.400m
履带宽 500mm
履带中心距 2.450m
履带着地长 3.850m
公路最大速度 55km/h
越野平均速度 25km/h
燃料储备 590L
公路最大行程 300km
土路最大行程 250km
涉水深(无准备) 1.320m
爬坡度 58%
侧倾坡度 47%
攀垂直墙高 0.730m
越壕宽 2.500m
最小转向半径 1.5m
发动机型号 B2-34或B2-34M
类型 4冲程12V 60°水冷柴油机
功率/转速 368kW/1800r/min
传动装置
类型 机械固定轴
前进档/倒档数 5/1
转向装置类型 离合制动
悬挂装置类型 垂直螺旋弹簧
主要武器口径/型号/类型 85mm/Зис-с-53/线膛
并列武器口径/型号/类型/数量 7.62mm/дтм/机枪/1挺
航向机枪口径/型号/类型/数量 7.62mm/дтм/机枪/1挺
弹药基数
炮弹 56发
7.62mm机枪弹 2394发
射速 3~4发/min
炮塔驱动方式 电动/手动
炮塔旋转范围 360°
侧面 均质/75mm/钢
车长超越控制 无
火炮俯仰范围 -5~+25°
火炮稳定器
水平向 无
高低向 无
装甲结构类型/厚度/水平倾角/材料
车体
前上 均质/45mm/30°/钢
前下 均质/45mm/钢
侧部 均质/45mm/上40°、下90°/钢
后部 均质/47mm/50°/钢
顶部 均质/18~22mm/0°/钢
底部 均质/18~22mm/0°/钢
炮塔
正面 均质/90mm/钢
后部 均质/60mm/钢
顶部 均质/18~22mm/钢
发电机
型号 ГТ-4563A或ZFC-1500
电压/功率 28V/1.5kW
[编辑本段]T34衍生车型
1.T-34-T A装甲抢救车:该车去掉了T-34坦克的炮塔,仅能抢救牵引作业。
2.T-34-T B装甲抢救车:该车去掉了T-34坦克的炮塔,装有载货平台、绞盘和吊车,吊车可吊起发动机。
3.CKп-5装甲抢救车:该车去掉了T-34坦克的炮塔,装有可吊起5000kg重物的吊车,未装绞盘和驻锄。
4.СУ-85自行火炮:该车于1943年制造,是不带炮塔的T-34坦克,车体左前部的大型球形防盾上装有长度为49倍口径的85mm火炮,驾驶员在车前左边,小型指挥塔在炮塔顶部。该坦克重30t,外形尺寸为长5.918m(炮向前8.127m),宽2.997m,高2.146m。
5.85T (СУ-85T)装甲抢救车:该车是去掉武器的СУ-85自行火炮,火炮安装孔被堵住,作装甲抢救车使用。
6.СУ-100自行火炮: 该车与СУ-85自行火炮相似,1944年制造。但该车前部中间位置装有长度为53倍口径的100mm火炮,外形尺寸为长5.918m(炮向前9.957m),宽2.997m,高2.146m。
7.СУ-10T装甲抢救车:该车是去掉武器的СУ-100自行火炮,前装甲上的火炮安装孔被堵住,作装甲抢救车使用。
8.СУ-34架桥坦克: 该车于1942年制造,在带炮塔的T-34坦克上装有简单架桥设备。
9.MT-34装甲架桥车:该车去掉了T-34坦克的炮塔,车体上装有架桥用滚轮。
10.MTY-34装甲架桥车:该车系不带炮塔的T-34坦克底盘车,车上装有剪式桥。架桥与收桥由液压系统操作。外形尺寸为长10.010m,宽3.200m,高3.708m。
11.T-34 CTY推土扫雷坦克:该车为工程作业及扫雷作业发展,由T-34坦克改制而成,车前装有滚筒扫雷器。该车后来被T-54推土扫雷坦克所代替。
12.OT-34喷火坦克:该坦克基本上是带КУ型炮塔的标准T-34坦克,车首的航向机枪被喷火器所代替,燃料箱位于车体后部。该坦克后来被T-55喷火坦克所代替。
13.叙利亚122mm自行火炮:该自行火炮是叙利亚陆军为机械化部队发展的,系在T-34坦克底盘上安装122mmд-30式牵引火炮制成,1973年中东战争中使用过。
14.埃及100mm自行火炮:该自行火炮是埃及发展的,系在T-34坦克底盘上安装100mm(БС-3式)野战火炮制成,炮塔修改过。
15.民主德国T-34-T B型装甲抢救车:该车与苏联T-34-T B型装甲抢救车相似,车体前面装有止推杆,驾驶员后装有绞盘缆绳盘。
16.捷克斯洛伐克T-34装甲抢救车:该车车前装有驻车上装有绞盘和吊车。
17.波兰WPT-34装甲抢救车:该车车前装有大型上部结构体、绞盘和载货平台,车后装有大型驻锄,车上装有潜渡设备。
[编辑本段]T-34坦克车族
T-32坦克 --T-34-T Ⅰ装甲抢救车
--T-34-T Ⅱ装甲抢救车
T-34坦克----------------------CKп装甲抢救车
--СУ-85自行火炮 85T(CY-85T)装甲抢救车
T-34/76Ⅰ坦克 --CY-100自行火炮 CY-100T装甲抢救车
--CT-34架桥坦克
T-34/76Ⅱ坦克 --MT-34装甲架桥车
--MTY-34装甲架桥车
T-34/76Ⅲ坦克 --T-34CTY推土扫雷坦克
--OT-34喷火坦克
T-43坦克 --叙利亚122mm自行火炮
--埃及100mm自行高炮
T-34/76Ⅳ坦克 --民主德国T-34-T B型装甲抢救车
--捷克斯洛伐克T-34装甲抢救车
T-34/76V坦克 --波兰WPT-34装甲抢救车
T-34/76Ⅵ坦克
T-34/85-Ⅰ坦克
T-34/85-Ⅱ坦克
中国改进的T-34/85坦克


架桥型肯定能下水



美国的M4中型坦克是二战中后期的著名坦克,也是二战中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之一,总生产量达到了49234辆,在二战后期的坦克战中,M4坦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而在世界战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40年8月19日,美国开始了新型坦克的研制工作。根据M3“格兰特”的不足,军方要求将75mm火炮装在旋转炮塔上,研制代号是T6中型坦克,1941年9月,T6坦克定型并被命名为M4“谢尔曼”中型坦克。M4是在M3坦克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因而M4和M3,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底盘总体布置和行动部分都很相似。最大的区别在炮塔上,M4坦克的炮塔为整体铸造炮塔,圆弧过渡,尺寸上比M3的炮塔要大得多。
M4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M3式75mm火炮,可以发射穿甲弹,榴弹和烟幕弹。在M4系列的各种改进型车上,共装有4种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变速箱为机械式,行动部分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每侧6个负重轮分为3组,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
M4坦克的型号十分繁杂,仅美国官方公布的M4系列改进型车,变型车,和实验型车就有50多种。主要有M4,M4A1,M4A2,M4A3,M4A4,M4A6这6种型号的改进型车,主炮有75mm,76mm,90mm,105mm。
M4的火力虽略显不足,但它的坚固,可靠和耐久性却享誉军界。在整个大战期间,M4成为美军坦克力量的骨干。由于美军不像德军和苏军那样装备了重型坦克,M4有时也得权充重型坦克使用,尽管它并不能完全胜任这个角色。
从42年开始,M4一批接一批地投入使用,以求尽快替换身有残疾的M3。它第一个大显威风的地方是北非战场。当英军撤至阿拉曼,已置身退无可退的境地时,大约四百辆谢尔曼被火速补充至英第八军。在“十字军”和“瓦伦丁”型坦克的配合下,经过五小时的炮火准备,谢尔曼率先向油料、备件严重不足,已成强弩之末的德军发动冲击。经过十二天激战,英军大败德军非洲军团。是役,曾在沙漠中令对手望风披靡的德军Pz-III、Ⅳ型坦克被击毁二百余辆。沙漠之狐隆美尔从此一厥不振。而在突尼斯登陆行动中,美国陆军的M4坦克也紧随登场,为将德意法西斯赶出北非作出了巨大贡献。
谢尔曼的长处在于可靠性高,易于维护和用途广泛。有的在炮塔上加装60管4.5英寸火箭发射器(M4管风琴);有的加装喷火器成为喷火坦克。还有的将其主炮改为105毫米榴弹炮,加强软杀伤能力。大战后期则以生产装备76毫米长身管高初速主炮的M4A3为主。而其主要缺点是火力、装甲防御力与德、苏著名中型坦克相比,有相当的差距。它的汽油发动机周围装甲防护尤其不足,和德军对手对垒时极易中弹起火。因此美军给它起了个外号——“Ronson”,一种名牌打火机(其广告词:一打就着,每打必着)。
M4谢尔曼并不是二战中性能最佳的中型坦克,但其巨大的装备数量加上蒙哥马利、巴顿等名将精明的运用,使它在盟军的武器装备序列中占有重要地位。巴顿将军指挥下的美军装甲师主要装备就是M4坦克,它们在诺曼底登陆以后的历次战斗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1945年春,美军有16个装备有M4中型坦克的装甲师参加了对柏林的总攻。
【性能诸元】
M4A3(76)W HVSS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战斗全重 33650kg
车 长 7.54m
车 宽 3.0m
车 高 2.97m
引 擎 Ford GAA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42/n.a.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161/n.a. km
乘 员 5人
火力装备 76mm Gun M1A1,M1A1C or M1A2 ; 2x.30 caliber MG M1919A4
弹 药 76mm:71发 ; 7.62mm:6250发
装 甲 13-178mm
爬 坡 度 31度
过直墙高 0.61m
越 壕 宽 2.3m
涉 水 深 0.91m
平心而论,M4谢尔曼坦克非但不是一款拙劣设计,还具备许多优点和当时最先进的技术。首先,M4谢尔曼是二战性能最可靠的坦克,其动力系统的坚固耐用连苏联坦克都逊色几分,德国坦克更是望尘莫及。德国虎豹坦克每隔1,000公里里程就需要大修一次,坦克必须运回工厂大修。谢尔曼坦克只需要最基本的野战维护就足够了。性能可靠,故障极少,使美军坦克的出勤率大大高过德军坦克。
谢尔曼坦克的生产设计大概也是二战最优秀的。美国研制生产坦克的厂家是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汽车厂,采用的是亨利-福特倡导的生产线原理,因此能够大批量生产,并且大幅度降低成本。美国二战期间总共生产了各种装甲战车287,000辆,其中包括将近5万辆M4谢尔曼坦克。最有趣的是,谢尔曼坦克的尺寸是参照美国“自由轮”的船舱设计,非常便于远洋运输。看来美军对后勤的重要性理解得非常透彻。
谢尔曼坦克还拥有几项世界领先技术。首先炮塔转动装置是二战最快的,转动一周只需要不足10秒钟。其次谢尔曼还是二战唯一装备了火炮垂直稳定仪的坦克,能够在行进当中瞄准目标开炮。谢尔曼的500马力汽油发动机也是二战最优秀的坦克引擎之一,使谢尔曼坦克具有47公里的最高公路时速。这些优点都很有助于机动作战。
但是谢尔曼坦克还是有其十分突出的缺点:一、火力不足以对抗德军新式坦克。二、汽油为动力的发动机被命中后极易起火燃烧。三、车体高大,增加了中弹的面积。
1942年春天,谢尔曼坦克首次出现在北非战场。当时隆美尔非洲兵团装备的坦克主要为PzⅢ-F以及少量四号长身管型,于是谢尔曼坦克拥有无可置疑的战场统治权,英军在阿拉曼战役中大量使用。战役以后,隆美尔写道:“敌方的新式谢尔曼坦克,比我们所有的型号都要先进。”
随着时间的变化,M4的对手不在是昔日的“三式”、“四式”,“虎”、“豹”的出现让M4显得不堪一击。
一、火力对比:
主炮是坦克的手臂。初期型谢尔曼坦克装备一门M3型75毫米L/40加农炮,该炮能够在914米距离上击穿60mm/30°钢板,穿甲能力略强于苏联T-34早期型号的76mmF34火炮。但与德军的75mmL48和75mmL70火炮相比有很大差距。
M4后期型号换装76mm火炮,在914米距离上击穿88mm/30°钢板,火力有了很大提高,比苏联T34/85略优。不过应付虎豹仍然乏力。英国人较有预见性,将17磅炮装在谢尔曼上,改装成了萤火虫式坦克,才有了远距离击毁德军坦克的能力。
二、防护对比:
早期谢尔曼坦克正面装甲厚51mm,56°倾斜。侧面38mm垂直。炮塔正面装甲厚76.2mm。后期谢尔曼坦克正面装甲厚63.5mm,47°倾斜。侧面38mm垂直。炮塔正面装甲厚89mm。早期型号高2.74米,后期型号高2.97米。
另外和德国人的坦克一样谢尔曼坦克的也装备汽油发动机,而且也非常容易起火爆炸,这个弊病使早期型号谢尔曼坦克获得了“朗森打火机”的绰号,因为这个打火机的广告词是“一打就着,每打必着。”
美军第3装甲师登陆诺曼底时拥有232辆谢尔曼坦克,到战争结束,这个师共有648辆谢尔曼被击毁报废,另有700辆被击伤,修复以后重上战场,战损率高达580%。诺曼底战役中,美军第2装甲师在两天里就损失57辆谢尔曼坦克,伤亡363人。阿登战役前夕,美军装甲师的伤亡如此惨重,出现了没有足够的坦克兵装备坦克的局面,许多仓促上阵的坦克只有3个乘员,而不是规定的5人。
三、机动能力:
但除此之外的机动性,谢尔曼坦克还是相当不错的,从大量的德军“虎”、“豹”被从侧翼击毁可以看出,除数量巨大外,谢尔曼坦克的机动能力是相当不错的。
但谢尔曼坦克火力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是美军装甲部队的战术思想。二战前夕,欧美各国军队都在探索装甲部队的战术思想,其中只有苏德的装甲战术得到实战检验。
但是和一般人想象不同,谢尔曼并非一直弱不禁风。谢尔曼坦克的后期型也是很凶悍的。有英国改型的萤火虫(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正面对抗虎豹),据说有一辆曾经一次击毁3辆虎式。 美国的M4A3E2 JUMBO(巨兽,巨无霸)这种谢尔曼坦克装甲防护很不错,车体正面装甲102毫米(前期型谢尔曼是50毫米),炮塔152毫米,防盾178毫米,连差速器齿轮箱都有148毫米。装甲最厚处比德军虎式(最厚装甲110毫米)、美军潘兴(最厚装甲114毫米)、英军慧星(最厚装甲102毫米)、苏军JS-2(最厚装甲120毫米)都要厚。不愧为巨无霸。在战斗中很难被击毁,是德军在M26出现前最不愿看到的盟军坦克。由于美军准备装备M26坦克,JUMBO在生产了254辆后早早停产。
后来又诞生了一种谢尔曼坦克,M4A3E8。为最后一型的谢尔曼,可以说是其当时杰出之作,各项能力平衡度很好,它在火力、装甲、机动性的平衡提升,完全可以与俄国的T-34/85及德国的豹式比拟。M4A3E8使用了新式的HVSS(这是区分其与普通谢尔曼的显著特征)悬挂系统(水平悬挂系统)。因此M4A3E8又被称为M4A3(76W)(76炮) HVSS。M4A3E8的重量使原本的VVSS悬挂装置(垂直悬挂系统)不堪重负,但新型的HVSS可以让由于增加装甲和改进火炮而变重的M4A3E8在行进间减少晃动,而增宽的履带减轻了对地压强。 除了悬挂系统的差别外,M4A3E8还强化了防御力以及制造的生产性,而且E8更采用湿式弹药库,减少引发弹药库诱爆的危险。M4A3E8搭载了76.2毫米炮,为了抵挡76毫米炮的后座力,美军也换装新型的制退器。M4A3E8的主炮76毫米54.5倍径火炮使用高速穿甲弹时可以在2200公尺打穿110毫米以上的垂直装甲。M4A3E8的前方装甲采一体成型,有著很高的防御。它的装甲达到107毫米厚且有一定角度。经过以上改装后,E8总重量达30多吨,不过时速仍然达到45公里。

此后,不论在欧洲战场还是在太平洋战场,随处可见谢尔曼的身影。D-DAY最先登陆诺曼底的坦克就是数百辆谢尔曼DD水陆坦克,成为盟军迈向胜利的先锋。

当然是虎式了,二战中的德式装备典型特点就是火力强,精密度,科技含量高,但是不便亍维修和大规模生产。这就是德式坦克在二战中战产量低但战果高的原因。一般情况下,美军或是苏军会用3到5个T34或是谢尔曼来对付一个虎。

绝对T34
除了光学仪器外,都比谢尔曼强,虎式与虎王成本太高,制造周期太长,机动性又太差。而T34在使用Js2的炮塔加85mm速射炮后足以击穿虎式的侧面和虎王的背面装甲。而在实战中,T34往往能拥有5+:1的数量优势,足以令人胆寒

另外五楼纯属胡扯,T34为什么叫T34而不叫T33或T35,就是因为是1934年第一辆原型车,恰恰相反,虎式和豹式是为对付T34开发的
再补充,虎式第一次出现是突尼斯,豹式是库尔斯克,两者第一次在苏军面前出现都是库尔斯克,其中豹式原型几乎完全抄袭T34,虎式则是在豹式产量不足的情况下的补充。并且,因为希特勒的干预导致会战爆发时,苏联已经掌握了两种坦克的大量信息,使它们的出现失去了突然性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以下供大家参考~~~~
四号H,J;豹式坦克,虎式坦克可以视他们在1943年年初开始后才大规模出现,累计到德国投降共27个月,产量分别大概为6000 6000 1800
欧洲西线战场开辟为11个月,假定开辟后东西方投入的坦克数相当,那么生产出后投入欧洲西线的为五分之一;考虑到后期总数多些最多可富余成四分之一;
那么在欧洲西线战场上累计投入的四号HJ,豹,虎为1500 1500 450,并假定它们在战争中全部损失;
德军的优势主要1:有防御先天优势----被空权带来的信息优势和敌辅助步炮兵数量优势平衡掉2乘员素质及经验整体优势-------被后勤补给条件,钨芯弹数量,以及制空权,兰彻斯特方程某种意义上的数量优势平衡掉
那么剩下的,就是单纯的对比
盟军M4坦克1944.6后的损失可以把美军参战的16个装甲师的损失数都相当于第三师,大概至少不可修复性损失了10368辆(第三师可能是有意举出的特例,但考虑其他步兵师也有坦克,其他盟军中也有M4的装备,还有许多团级独立部队,平衡掉)
假定非战损事故,被敌步,炮反坦克火力摧毁比例为五分之四,那么只有2000辆M4与敌坦克交战中永久损失,(盟军中其他坦克抵消德军其他坦克型号影响),德军中缺乏维修,补给能力遗弃,被盟军空中火力及步炮火力摧毁数也假定为五分之四,那么对应为坦克战损300辆四号HJ,300辆豹和90辆虎,人员素质等其他对比已经在以上分析中被平衡了,300辆四号HJ最多只能对应损失掉300M4
那么其结果是纯性能比:为1700辆M4:300辆豹和90辆虎
假定豹和虎对抗敌M4的能力是1:1.5,那么大概结果是从性能上讲,1辆虎的平均战斗力是M4平均战斗力的6倍,1辆豹的平均战斗力相当于M4的平均战斗力的4倍

苏联在二战中的T34坦克数量损失也很巨大,达到3万辆左右,大概为诺曼底登陆后盟军M4坦克不可修复性损失数的3倍,但德军虎豹投入东线的累计数量,差不多也是投入西线的3倍(考虑参战时间上的差异)
苏联在战争初期和中期没有1944年后盟军那样大的空中优势,而且由于战争初期工业潜力损失严重,战场态势被动,也是到了1944年下半年之后,才拥有盟军水平的空中弹药及火力投射量,但苏德战争的纵深,宽度比西线大的多,德军非主力坦克兵力比较多,平均起来德军受到的压力比较小.不过,苏联的坦克成员素质虽然不及德国,但比缺乏实战锻炼的美军装甲兵要明显好一些,加上T34平均性能对M4平均性能的优势(尤其是柴油机的安全性,行程及越野机动性,及侧后装甲防护等方面)以及苏军在1944年初就拥有可靠的重型坦克做为制衡虎豹的手段,弥补了对德国装甲部队平均空中压力不及西线盟军的缺陷.
如果不考虑各类改进批次,按忽略环境和人员素质的平均战斗力以及坦克成本等因素算
二战中服役性能最好的是1:日本投降前开始在苏军服役,并曾经打算在苏军加盟或替代中共介入朝鲜战争时投入使用的JS-4坦克,除了德国的一些计划型号,以及美军没有投入现役的验证车,在当时没有任何一种现役坦克及陆地反坦克兵器能与之抗衡,虎王和M26坦克的主炮在百米内也打不穿其装甲,但它的主炮可以在一千米处打穿虎王,有效射程范围内打穿M26和虎I,战斗力指数设定为100,
2:JS-3坦克:虎王和M26发射钨芯弹理论上还是能在极近的距离上打穿其正面装甲,但他的火炮可以在1000米处打穿虎王,1500米内打穿虎1和M26,战斗力指数设为60
3:虎王坦克:正面装甲达到战后M48改进型号的水平,主炮火力强劲,侧后装甲也还凑合,机动性及可靠性略差些,但实战表现突出 战斗力指数为30
4:JS-2坦克:战斗力指数为25
5:M26坦克,在40吨级坦克中机动性突出,火力较强,但防护性能稍弱,战斗力指数为20
6:虎式坦克 战斗力指数为18
7:豹式坦克 战斗力指数为12
8:T34/85系列平均9;T34/76炮平均为4
9:M4/76炮坦克平均水平7;L40 75炮的M4平均水平为3

论单车的数据跟数量损失比的话,肯定虎式是最优秀的。看看T34跟谢尔曼的产量就知道了。虎王和他相比机动性更差,数量也少。所以认为不如虎式好用。T34对抗谢尔曼,肯定是T34厉害,这两种车在朝鲜交过手。战争初期,T34面对谢尔曼几乎就是横冲直撞。谢尔曼根本挡不住,只能呼叫空中支援,直到m26潘兴到了以后才有所改观。
但是真正的战斗,就不好说了,因为真正的战斗往往受成员素质和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西线北非战场前期,隆美尔凭借着几辆虎,大打出手,让盟军有了虎式恐惧症。波卡基,魏特曼更是用老虎给英国的克伦威尔和谢尔曼好好上了一课。东线局部的坦克战像马尼拉瓦,米特霍夫,包括大的库尔斯克等战斗都是德军在战术上取得惊人战绩,二战中T34跟谢尔曼面对虎式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战绩。
虎式对抗T34,单纯从战术上来说,虎式肯定胜过T34不论是76还是85,看看战损比就是最好的答案,但是从战略上来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T34生产简单,便于大量投产,早期的T34/76为了节约时间,连通讯设备都省了。这种坦克的单车战斗力可想而知,但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T34生产简化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产量惊人,最多时候它的月产量甚至比虎式的年产量都要多。所以从战略上来说T34完胜虎式。谢尔曼对虎式的情况跟T34相比要强一点,因为二战中苏军也曾经大量使用过谢尔曼,这种坦克除了橡胶履带偏窄以外得到过苏军的一致好评。因为它的火控系统要比T34好太多。并且乘坐舒适。但是朝鲜战场上面对T34,怎么说呢,前期T34处于优势。后期改进版的谢尔曼等场以后,T34又处于劣势了。
虎王的性能理论上要比虎式好,但是战场你要考虑的各方面,虎王的机动性太差,而且吨位太大。这就很大程度的限制了他的发挥。所以说虎王应该比虎式稍弱。

虎王坦克是德国二战期间最令人恐惧的一种重型坦克。它的称呼为:虎II”/“虎王”,德军编号有:Sd.Kfz.182、Panzerkampfwagen VI Kö;nigstiger、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B

PzKpfw VI“虎王/虎II”重型坦克是二战中威力最大的坦克。到二战结束,盟军始终找不到有效对付它的办法。“虎王”重型坦克将威力强大的火炮和盟军坦克、反坦克炮几乎无法射穿的装甲结合在一起,结果就是产生了这么一个战场上的可怕怪物。

德国重型坦克发展计划最早开始于1937年,由德国的武器军备发展局提出,并将新型重型坦克的具体性能要求下发给德国的四家公司,他们是:戴姆勒`奔驰公司、亨舍尔公司、MAN公司、波尔舍(保时捷)公司。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召开的一次军事会议上,新式重型坦克发展计划正式起步。在此次会议上,希特勒提出新式重型坦克的设计要求:具有强大的击穿敌人坦克的火力,敌人坦克无法击穿的厚实的防护装甲,最大速度不低于40公里/小时。这次会议的决定发展了德国二战期间两种重型坦克,它们分别是虎1和虎王(虎2)。由于虎1在战场上的成功,导致了虎王的发展进度放慢,直到1943年1月,一种新的替代虎1的新式重型坦克的设计才真正开始。

尽管人们认为虎王(虎2)是虎1的继承和替代,但是实际上虎王和虎1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重型坦克。虎王的设计初衷是考虑装上大威力、可靠性高的坦克炮,在虎1的88毫米L56倍口径坦克炮的基础上,德国人发展出了更大威力的88毫米L71倍口径的坦克炮。虎王坦克的设计最终由德国的两家公司:位于德国卡塞尔(德国东部城市)的亨舍尔公司和位于德国斯图加特(德国西南部城市,巴登-符腾堡州首府)的波尔舍(保时捷)公司来竞争。2家公司都各自拿出了两种设计方案。

波尔舍和亨舍尔公司被责成着手研制新的重型坦克。波尔舍公司提供了两个基于以前的VK 4501(P)样车的方案,并定名为VK4502(P)。第一种方案是将炮塔安装在车体中央;另一种方案则是炮塔置后,发动机置中(就和现在的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差不多)。两个方案使用相同的底盘和车体以及其他部件,发动机都采用VK4501(P)样车的汽油发动机(电传动)。两种方案极度相似,除了炮塔的位置以及一些机械部件的区别。不过由于最终选中了亨舍尔公司的设计方案,波尔舍这两种设计都只制造了木制模型。 亨舍尔公司有两种方案:VK4502(H)和VK4503(H),其中VK4502(H)方案是以“虎”I式坦克为基础改进而成的,算得上是“继承性强,改进处少”。德国陆军兵器局第6科负责审查这些方案,VK4502(H)方案首先遭淘汰。不过亨舍尔公司的设计方案进展极快,最终其VK4503(H)方案被选中进入生产。这个方案采用了大量和“黑豹”、“黑豹”II坦克相同的部件以标准化坦克生产,根据1943年2月德国陆军兵器局的命令,亨舍尔的VK4503(H)设计和“虎”I式坦克完全不同,其更象“黑豹”坦克的扩大版。1943年10月20日,一辆木制的亨舍尔设计的“虎”II重型坦克模型在东普鲁士阿亚茨给希特勒做审查。德国准备从1943年12月起在位于卡塞尔的亨舍尔工厂制造三种样车型号的“虎”II重型坦克。从1944年1月到1945年3月,一共制造了489辆“虎”II重型坦克(三种样车-V1、V2、V3),其中1943年12月制造了12辆,1944年1月到12月制造了377辆,1945年1月到3月制造了100辆,生产了四个序列(420500、420530、420590、420680,底盘编号为280001-280489),比原定的1500辆的生产计划相差甚远。主要原因是因为盟军轰炸了亨舍尔在卡塞尔地区的工厂以及“虎”II重型坦克生产一辆所耗费的原材料和工时相当多。
首批的50辆“虎”II重型坦克(包括样车在内)装备了波尔舍公司设计的炮塔(魏格曼公司制造)。晚期的则安装了亨舍尔公司设计的炮塔(克虏伯公司制造)。两种炮塔都安装在车体中央。波尔舍炮塔是从最初的VK4502(P)原型坦克(基于VK4501(P)样车的设计)上发展来的。尽管这个设计本身没有被接受,不过炮塔的设计却被接受了并安装在亨舍尔设计的“虎王”重型坦克上。波尔舍型炮塔装备一门单节88mm火炮,而亨舍尔的炮塔上装备的是双节式88mm火炮(从1944年5月开始)。波尔舍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携弹80发,亨舍尔型炮塔的“虎王”重型坦克则为86发。75%的弹药存储在车体内侧面,另外的25%弹药则存储在炮塔后部。此外,用于本车防御和对空射击的3挺MG34/MG42型7.92mm机枪则配弹5850发。

虎王的致命獠牙--88毫米火炮
克虏伯公司也设计一种炮塔来装在亨舍尔公司和波尔舍(保时捷)公司的两种不同的坦克底盘上,克虏伯公司的这种炮塔设计编号为:P-2 Turm。P-2 Turm炮塔的前装甲为100毫米厚,具有60度的倾斜角度,顶装甲为40毫米,炮塔内有宽敞的空间,能携带16发炮弹。一种新的设计为混合型的设计,混合性设计的虎王乃是一种过度的型号。克虏伯公司大约生产了50个这样的炮塔。50个P-2 Turm型炮塔安装在波尔舍(保时捷)公司生产的底盘上。这种新的炮塔被命名为:Serien Turm。

宝时捷炮塔虎王

从以上几张照片就可以分辨出两张炮塔的明显不同。

亨舍尔公司设计的炮塔前装甲厚度为180毫米,81度倾斜角,侧面装甲的倾斜角度被修改为69度,修改倾斜角度后的炮塔能够多携带22发炮弹。

波尔舍型炮塔的防盾呈弯曲状,车长指挥塔位于炮塔左侧。由于火炮防盾弯曲形状会导致一些机械问题,1943年12月,亨舍尔公司受命设计一个新炮塔作为以后的标准炮塔。亨舍尔型炮塔的车长指挥塔比较平,不象波尔舍的呈突出状,火炮防盾为“猪头式”。亨舍尔炮塔也被称为克虏伯型炮塔。最后,虎王的生产型,波尔舍(保时捷)公司的生产型号为战斗全重为68.5吨,亨舍尔公司公司的生产型号为69.8吨。

“虎王”重型坦克发动机采用了马巴赫公司的HL 230 P30型V形12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为700hp(“黑豹”坦克采用也是这个),其传动装置为马巴赫公司的“奥尔瓦”401216B型机械式变速箱,有8个前进档和4个倒档,此外,还安装了亨舍尔公司的L 801型机械操纵系统。行动装置包括双扭杆独立式弹簧悬挂装置,和液力减振器,车体每侧有9个直径800mm的负重轮,负重轮分两排,交错排列。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每条履带有92块履带板组成。这一套装置使其能做原地旋转动作。“虎王”重型坦克装备两种履带,用于铁路运输的660mm窄履带以及更宽的800mm战斗履带,使用极为不便。“虎王”重型坦克由于全重以及耗油量太大,其机动性相当差。最大公路速度为35-38km/h,越野最大速度则更差只有17km/h。这些成为“虎王”重型坦克的重大弱点。一辆“虎王”重型坦克每行驶100km要消耗500公升油料,而它能携带的油料也不过是860公升,所以其最大公路行程只有110-120km,越野最大行程为80km。而且为了维持其战斗力需要不时进行修理。

在布达佩斯皇宫附近的虎王坦克和匈牙利骑兵

T34 的速度很快,正面的斜装甲也功效,但是通讯系统火控准度就差多了。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中400辆T34集团冲锋都打不过130辆虎式坦克,苏联军队是靠飞机俯冲轰炸才搞定虎式的。详情请看俄罗斯人自己拍摄的纪实片《伟大的卫国战争》。至于你说的德国车在莫斯科被冻,那是苏联人的坦克汽油有独家秘方,能保证在零下40度不冻结。而这个秘方至今仍然只有俄罗斯人有,美国人今天都做不到,那不是坦克好坏的问题。
所以说,二战战场上的德国虎王坦克是名至实归的坦克之王。大部分都是毁在苏联轰炸机的特殊炸弹下而不是苏联坦克击毁的。

相关链接

  • t34重型坦克 二战 美国
  • 美国kv44坦克
  • 苏联t34-85坦克
  • 多炮塔式坦克k∨44
  • 德国虎式坦克大战苏联t34坦克
  • 来自于网友分享,若有事请联系
    © 好有爱分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