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礼监秉笔太监等于先在什么职务?
司礼监掌印太监是明朝十二监中最具权势的职位,有“内相”之称。在司礼监中排名第一,位在秉笔太监之上,负责完成明朝国家决策中“批红”的部分最后的审核盖印。
由于司礼监主管皇帝文书、印玺、宫内礼仪等业务,遂上升为“十二监”之首,成为内廷权力最大之机构,其主管虽仅具有外朝三品之级别,但有时权力可与内阁首辅匹敌,有“权过元辅”之称。无内朝之名却有内朝之实。
内外廷设置皆相对应,司礼监对应内阁与御史,掌印太监位尊可比首辅,秉笔则职同次辅,掌东厂者权重视左都御史兼次辅。
扩展资料:
司礼监,官署名,明置。是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始置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年)。有提督、掌印、秉笔、随堂等太监。提督太监掌督理皇城内一切礼仪、刑名及管理当差、听事各役。司礼监素有“第一署”之称。
明代司礼监著名宦官王振、刘瑾、冯保等皆曾任司礼监之主管,都是司礼监掌印太监,魏忠贤曾任司礼监秉笔太监,还兼任东厂太监一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礼监掌印太监
明初,司礼监与各监主管设“太监”一,左右少监各一,各司设“司正”一,各局设“大使”一。以后编制扩张,各监分设“掌印太监”。司礼监以“掌印太监”为首,下设“秉笔太监”数人,首席秉笔主管东厂、诏狱等特务刑讯机构,各秉笔分管各监各司局。就司礼监官位设置地位而言,秉笔太监就在掌印太监之下。司礼监秉笔诸太监权力来自明代特有的票拟与批红制度。明代废相,内阁与各部大臣奏议公事先行“票拟”,由皇帝“朱批”决定可否。由于废相后繁琐朝议使皇帝无力负荷,加以若干君主废弛朝政,遂有秉笔太监代为“批红”的制度。即各部公文奏议交司礼监分类后,拣选其要呈送皇帝。皇帝或亲批,或由秉笔口述大要而皇帝口决,秉笔代为“批红”,发还内阁与各部依据批红撰写正式诏书执行(上面网友说了这其中还有一个关键环节——由掌印太监审核、盖印)。所以说,秉笔太监的权责也不如掌印太监。从明朝历史来看,如刘瑾、汪直为掌印太监,魏忠贤、冯保、王振则为秉笔太监,上面所说的只是就权论权,具体到某一朝,就另当别论了。
秘书,但是由于明代的政治体制,这个司礼监秉笔太监的权利很大的,有的政令甚至直接出自他们之手。司礼监秉笔太监从小就进宫读书的,文化和处事素养还是不低的,并不像影视中写的那样无能和昏聩。司礼监秉笔太监可称内相,大致相当于国务院办公厅厅长,但比这个强多了。
司礼监秉笔太监是帮皇帝写字的,后来可以直接帮皇帝处理政务了,相当于现在的政府官员的随身秘书,地位应该还要高点
应该相当于总理和主席的共同秘书吧!
薄力19475223382: 官衔:惜薪司迁司礼秉笔太监,提督宝和三殿,钦差总督东厂官旗办事,掌惜薪司内府供用库尚膳监印务,总督南海子,宣付史馆,进本部尚书。叙门功,加恩三等,荫都督同知。加太子太保兼左都御史,督大工。三殿成,进上公,加恩三等。母死,不奔丧,夺情视事。冒宁、锦功,加太子太傅。俄叙三殿功...
薄力19475223382: 1、地位不同 司礼监秉笔太监是明代宦官制度中位尊权重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一个职务。司礼监秉笔太监除了握有批红的权力外,司礼监中排名第二或者第三的秉笔太监一般还兼任提督东厂,可谓位高权重。明代有名的权宦几乎都做过司礼监秉笔太监。司礼监掌印太监是明朝十二监中最具权势的职位,有“内相”之称...
薄力19475223382: 皇权的控制:无论是司礼监秉笔太监还是内阁首辅,他们的权力都来源于皇权,并受到皇权的制约。皇帝可以随时撤销或更改他们的决策,因此他们的权力都不是绝对的。综上所述,明朝司礼监秉笔太监和内阁首辅的权力相当,难以明确判断哪个更大。双方各有侧重,相互制约,共同维护着明朝的皇权和统治稳定。
薄力19475223382: 而秉笔太监,则负责书写皇上意见,传播圣意,有相当大的操作空间。二职堪比首辅。往往秉笔太监都会兼任东厂提督,作为司礼监旗下的东厂自然得恭恭敬敬,锦衣卫更是大气都不敢喘一声!而司礼监则一直凌驾于其上,从未变过。3、明朝司礼监相当于现在什么部门 司礼监,明朝内廷管理宦官与宫内事务的十二监之一...
薄力19475223382: 魏忠贤是司礼监秉笔太监,品级没有丞相高,但是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的实际权利基本都比丞相大,更不用说能操控皇帝的九千岁魏忠贤了。另外,明朝太祖就废除丞相职务,魏忠贤时代就没有这个职务。魏忠贤实际权利凌驾百官之上。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汉族。明朝末期宦官。...
薄力19475223382: 在明朝朱元璋之后,代替皇帝“批红”的太监身居什么官职?正确答案:司礼监秉笔太监 明朝十二监:明代所设管理皇室内务的十二个衙门,各有掌印太监一员。明代宫廷置司礼监、内官监、御用监、司设监、御马监、神宫监、尚膳监、尚宝监、印绶监、直殿监、尚衣监、都知监等十二监,各设掌印太监等主管。掌侍奉...
薄力19475223382: 明代司礼监设“掌印太监一员,秉笔、随堂太监八员,或四五员……司礼监提督一员,秩在监官之上,于本衙门居住,职掌古今书籍、名画、册叶、手卷、笔、砚、墨、绫纱、绢布、纸剖,各有库贮之。选监工之老成勤敏者掌其锁钥。所属掌司四员或六七员,佐理之。并内书堂亦属之。又经厂掌司四员或六七员...
薄力19475223382: 伴随着内阁票拟制度化,司礼监秉笔太监“批红”制度应运而生。票拟后,阁票应由皇帝亲自批答,但在宣德时期,皇帝已难以做到。不久,司礼监秉笔太监代替皇帝批红。正统以后,每日文书,除皇帝御笔批数本外,其他由众太监拟照阁中票拟字样用朱笔楷书批写。司礼监权力进一步高涨和严密化,将宦官各衙门主要...
薄力19475223382: 然而,明朝中后期皇帝多疏懒或不懂政务,因此批红往往只是形式,内阁的意见就成了最终决定。明宣宗时为削弱内阁权力,废除太监不许读书的规定,设立了内书堂,教授太监识字。识字太监帮助皇帝批红,权力逐渐落到了太监手中。批红过程分为两步,首先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批红,再由掌印太监审核确认并盖印,才算...
薄力19475223382: 从职务上来说,提督太监最大,掌印太监次之,秉笔太监再次之。不过谁权利大要看皇帝喜欢谁,另外有明一朝没有几个提督太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