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明日病还深”的出处是哪里
来源:网友推荐 更新:2025-05-21
“奈何明日病还深”出自宋代邵雍的《簪花吟》。
“奈何明日病还深”全诗
《簪花吟》
宋代 邵雍
簪花犹且强年少,诉酒固非佯小心。
花好酒嘉情更好,奈何明日病还深。
《簪花吟》邵雍 翻译、赏析和诗意
《簪花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年少时光的怀念、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以及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感慨。
以下是对《簪花吟》的中文译文:
簪花犹且强年少,
描绘花朵仍显年轻,
诉酒固非佯小心。
倾诉酒意并非伪装的小心翼翼。
花好酒嘉情更好,
花儿美好,酒意更加愉悦,
奈何明日病还深。
然而,明天的病痛仍然深刻。
这首诗词的意境主要围绕着簪花、酒和情感展开。首句"簪花犹且强年少"表达了作者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之情。簪花作为一种装饰品,象征着年轻、美好和生机。作者认为即使自己已经年老,仍然能够通过簪花来感受到年轻时的力量和活力。
第二句"诉酒固非佯小心"暗示了作者在饮酒时坦诚而不掩饰自己的情感。酒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诗人表达情感的媒介,通过饮酒,作者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诉说出来,没有伪装或隐藏。
接下来的一句"花好酒嘉情更好"强调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花朵的美好引发了作者对酒的愉悦情感,但作者更加重视的是情感的美好,即与人分享、沉浸在情感交流中的愉悦。
最后一句"奈何明日病还深"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病痛的感叹。明天的病痛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即使在美好的时刻中,作者也不能逃避病痛和衰老。这句诗词传递出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深深感慨,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年轻时光的回忆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有限的思考。通过描绘花朵、酒和情感,邵雍将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融合在诗词之中,给读者带来深思和共鸣。
新津县眉峰:奈何明月照沟渠出处哪里
琴俭17168663466: 《琵琶记》 元代.高明 原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译文:入朝为田宿舍,晚上登上天子堂。王侯将相本来不是天生的富贵种,贫穷人家的孩子发愤努力,也可以成为栋梁之...
新津县眉峰: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出处是哪里?
琴俭17168663466: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元代·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原文:“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
新津县眉峰:奈何明月照沟渠的全诗
琴俭17168663466: 《七言绝句》元代:高明——《琵琶记》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这里的明月既可以比作人,也可以比作事物,引申寓意为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
新津县眉峰:“奈何如此”的出处是哪里
琴俭17168663466: “奈何如此”出自宋代邵雍的《治乱吟五首》。“奈何如此”全诗《治乱吟五首》宋代 邵雍乱多于治,害多于利。悲多于喜,恶多于美。一阴一阳,奈何如此。《治乱吟五首》邵雍 翻译、赏析和诗意《治乱吟五首》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中文译文:乱...
新津县眉峰:“奈何为各异”的出处是哪里
琴俭17168663466: “奈何为各异”出自宋代宋太宗的《逍遥咏》。“奈何为各异”全诗《逍遥咏》宋代 宋太宗道德谁分别,逍遥我自由。时情人不达,深理少相投。己是终无益,非他作逗留。奈何为各异,未定复还休。《逍遥咏》宋太宗 翻译、赏析和诗意《逍遥咏》是宋代皇帝宋太宗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
新津县眉峰:“可能荐嘉客,奈何阻复深”出处?
琴俭17168663466: 张九龄的《感遇》第四首:感遇四首之四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宾,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江南丹橘的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的景象跃然纸上。一个“犹”字更显丹橘的难能可贵之处,然而这种四...
新津县眉峰:我自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是谁写的,出自那里?
琴俭17168663466: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
新津县眉峰:“不治将恐深”的出处是哪里
琴俭17168663466: “不治将恐深”出自先秦韩非的《扁鹊见蔡桓公》。“不治将恐深”全诗《扁鹊见蔡桓公》先秦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
新津县眉峰:知否知否李清照全诗赏析是什么?
琴俭17168663466: 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
新津县眉峰:...暮然回首他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何处?作者是谁?
琴俭17168663466: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则既写出了元夕之夜亲人意外相逢的喜悦,又表现出对心中美人的追求。原诗是: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奈何明日病还深”全诗
《簪花吟》
宋代 邵雍
簪花犹且强年少,诉酒固非佯小心。
花好酒嘉情更好,奈何明日病还深。
《簪花吟》邵雍 翻译、赏析和诗意
《簪花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年少时光的怀念、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以及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感慨。
以下是对《簪花吟》的中文译文:
簪花犹且强年少,
描绘花朵仍显年轻,
诉酒固非佯小心。
倾诉酒意并非伪装的小心翼翼。
花好酒嘉情更好,
花儿美好,酒意更加愉悦,
奈何明日病还深。
然而,明天的病痛仍然深刻。
这首诗词的意境主要围绕着簪花、酒和情感展开。首句"簪花犹且强年少"表达了作者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之情。簪花作为一种装饰品,象征着年轻、美好和生机。作者认为即使自己已经年老,仍然能够通过簪花来感受到年轻时的力量和活力。
第二句"诉酒固非佯小心"暗示了作者在饮酒时坦诚而不掩饰自己的情感。酒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被视为诗人表达情感的媒介,通过饮酒,作者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诉说出来,没有伪装或隐藏。
接下来的一句"花好酒嘉情更好"强调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花朵的美好引发了作者对酒的愉悦情感,但作者更加重视的是情感的美好,即与人分享、沉浸在情感交流中的愉悦。
最后一句"奈何明日病还深"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病痛的感叹。明天的病痛象征着岁月的无情,即使在美好的时刻中,作者也不能逃避病痛和衰老。这句诗词传递出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深深感慨,强调了珍惜当下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年轻时光的回忆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有限的思考。通过描绘花朵、酒和情感,邵雍将个人情感与人生哲理融合在诗词之中,给读者带来深思和共鸣。
琴俭17168663466: 《琵琶记》 元代.高明 原文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译文:入朝为田宿舍,晚上登上天子堂。王侯将相本来不是天生的富贵种,贫穷人家的孩子发愤努力,也可以成为栋梁之...
琴俭17168663466: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元代·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原文:“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
琴俭17168663466: 《七言绝句》元代:高明——《琵琶记》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重。这里的明月既可以比作人,也可以比作事物,引申寓意为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
琴俭17168663466: “奈何如此”出自宋代邵雍的《治乱吟五首》。“奈何如此”全诗《治乱吟五首》宋代 邵雍乱多于治,害多于利。悲多于喜,恶多于美。一阴一阳,奈何如此。《治乱吟五首》邵雍 翻译、赏析和诗意《治乱吟五首》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中文译文:乱...
琴俭17168663466: “奈何为各异”出自宋代宋太宗的《逍遥咏》。“奈何为各异”全诗《逍遥咏》宋代 宋太宗道德谁分别,逍遥我自由。时情人不达,深理少相投。己是终无益,非他作逗留。奈何为各异,未定复还休。《逍遥咏》宋太宗 翻译、赏析和诗意《逍遥咏》是宋代皇帝宋太宗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
琴俭17168663466: 张九龄的《感遇》第四首:感遇四首之四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可以荐嘉宾,奈何阻重深。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江南丹橘的郁郁葱葱、四季常青的景象跃然纸上。一个“犹”字更显丹橘的难能可贵之处,然而这种四...
琴俭17168663466: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记》。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 几言谏父——“这妮子无礼,却将言语来冲撞我。我的言语到不中呵,孩儿,夫言中听父言违,懊恨孩儿见识迷。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对待你,你却无动于衷,毫不领情。自己的真心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
琴俭17168663466: “不治将恐深”出自先秦韩非的《扁鹊见蔡桓公》。“不治将恐深”全诗《扁鹊见蔡桓公》先秦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
琴俭17168663466: 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
琴俭17168663466: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则既写出了元夕之夜亲人意外相逢的喜悦,又表现出对心中美人的追求。原诗是: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