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的谥号到底是穆还是缪?究竟是美谥还是恶谥?

来源:网友推荐     更新:2025-05-17

一直以来,对于秦穆公的称呼,基本上可以说已经是定型了的,大家已经习惯性的会称呼他为秦穆公,而这里的穆的意思,作为谥号的时候当然是一个美谥。然而也有一些典籍当中记载的并非是秦穆公,而是秦缪公,这里的缪字的意思可就不是什么好的意思了,是一个恶谥。然而在古代的一些字体当中,穆和缪两个字可以说又是长得比较相似的,那么究竟应该是秦穆公还是秦缪公呢?这个谥号的意思到底应该是美谥还是一个恶谥呢?

春秋时期的秦国,只有两位杰出的君主:一个是护周平王东迁因而得以建国的秦襄公;另一个是独霸西陲的秦穆公。

但是,关于秦穆公的记载,有些史书把他写为秦穆公,如《左氏传》和《国语》。有些史书把他写为秦缪公,如《公羊传》《谷粱传》。有些史书干脆混用,时而用秦穆公,时而用秦缪公,如《史记》。让人有些无所适从,困惑不已。

他到底是秦穆公呢?还是秦缪公?这事儿还真得好好捋一捋。

1.谥号是什么

有人说,他既是秦穆公,也是秦缪公。其中的穆公是庙号,缪公是谥号,秦穆公和秦缪公都是同一个人。

庙号是什么呢?谥号又是什么呢?辞海里的解释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始于殷代,其后历代封建帝王,都有庙号。

对于谥号,辞海的解释是: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不难看出,庙号仅仅指宗庙、神主的排位;或是在祭祀时,子孙按照昭穆排列顺序进行行礼,只是一种左右长幼顺序的排列,不涉及功绩大小、名声好坏。

而谥号是有严格规定的,是根据这个人的事迹所给予的称号,有美谥,也有恶谥。《逸周书·谥法解》里面说了,布德执义曰穆、名与实爽曰缪。即穆是好字眼,用作谥号,是美谥。缪是个坏字眼,用作谥号,是恶谥。

秦穆公、秦缪公,这二者间的美、恶间差别巨大,作为谥号,史学家不大可能弄错而导致混用,并且还用在了同一个人身上。那么,秦穆公与秦缪公二者之间,只能是一个是庙号,另一个是谥号。

之所以认为穆公是庙号,缪公是谥号。那是因为《史记·蒙恬列传》中,蒙毅曾对胡亥的使者说过昔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立号曰‘缪’之类的话。

2.秦穆公秦缪公是谥号还是庙号

不难看出,秦穆公之所以立号曰‘缪’,是因为他做过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这两件不光彩的事。这是在根据个人事迹评定出来的称号,当然属于谥号。

而且,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这两件事,都是秦穆公的污点。即秦穆公因为有了这两个污点,故立号曰‘缪’。可见,缪公是个恶谥。

秦穆公既然有了缪公的恶谥,就不应该再拥有穆公的美谥。

《礼记》中称: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

在从西周传下来的古代宗法制度中,父曰昭,子曰穆;左为昭,右为穆。即昭穆关系仅仅是指宗庙、神主的排位。秦穆公为秦德公为之子,其上有兄长秦宣公、秦成公,按照宗庙的排位,称穆并无不妥。

但是,庙号的使用是在汉朝灭亡后才在帝王中泛滥开来的。在先秦时期,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一般是开国君主称祖;继嗣君主中,唯有治国才能杰出者才能拥有。

遍考史书,先秦时期拥有庙号的人只有商周几个帝王,如商中宗太戊,高宗武丁等等。即使在汉朝,庙号的追尊也非常严格,仅仅追尊了几位功业卓著者,如汉高祖刘邦,汉世祖刘秀。也就是说,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根本没有立庙号的资格。

退一万步说,就算秦国不顾西周宗法制度,偷偷给自己的君主上庙号,那秦穆公即使拥有了穆的庙号,也只能叫秦穆宗,而不是叫秦穆公。因此,秦穆公不可能是庙号,而只能是谥号。

问题又回到了最初。

秦穆公和秦缪公如果都是谥号,那就只能二选一,不能兼而有之。

不过,有人认为,谥号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生谥,一种是死谥。没有特别说明,通常的谥号都属于死谥,即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死后,别人依据其生前事迹给予他的称号。这个称号是相对公平公正的。

而生谥,是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在生前就得到的称号。这种情况,历史上有没有呢?

有。比如楚太子弑父,谥父为灵。但其父尚未闭眼,口虽不能言,却眨巴地眼睛似有所指。死者为大,太子赶紧改谥为成,他这才瞑目。这位楚王即史书上记载的楚成王。

又比如,卫灵公因卫国内乱仓皇出逃,后来北宫喜与析朱鉏帮他平乱,并迎他归国。卫灵公欣喜之下,立赐北宫喜谥为贞、析朱鉏为成。

还有,魏明帝曹睿死前两年,就早早钦定了自己的谥号为明。不难看出,像魏明帝曹睿这样的生谥,根本就属于自称,必须是好称、美称。

实际上,据王国维等学者考证,中国古代最早应用谥法的时代,并非《逸周书·谥法解说的维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之野,终将葬,乃制谥,而是出现在西周末期。

但商、周两代帝王,在名字以外都有号,如文、武、成、康、昭、穆等等,这些都是帝王生前的别号或称号。起初只有商王、周王有号,后来公卿纷纷效仿,自取其号,如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等等,莫不如此。那么,秦穆公的穆字,很可能是他生前自取的尊号和美称,也可以说是生谥。

可惜的是,查遍与秦穆公有关的史料,都从没有出现过他自称或他人尊称他为穆公的记载。因此,秦穆公只能是死谥。

3、到底是秦穆公呢?还是秦缪公?

《逸周书·谥法解》里面说胜敌志强曰庄、经纬天地曰文、绥柔士民曰德、威强敌德曰武、安民立政曰成、安乐抚民曰康、布义行刚曰景、辟土兼国曰桓、爱民好与曰惠。

根据这些说法,可知秦国诸公中秦庄公、秦文公、秦德公、秦武公、秦成公、秦康公、秦景公、秦桓公、秦惠公这些人全都是美谥,但这些人的功绩远远不如秦穆公,论理,秦穆公得到的就应该是美谥穆公而非恶谥缪公。

尽管《史记·蒙恬列传》提到了秦穆公有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这两个污点,但这不过是些小污点。要知道,秦国的人殉制度在秦武公时期就开始了,在出土的秦景公一号大墓中也出现了大量殉人,而秦武公、秦景公得到的都是妥妥的美谥。

秦国诸公中,获恶谥的,也就是杀戮无辜曰厉的秦厉公和好变动民曰躁的秦躁公两人而已。把雄才大略的秦穆公和秦厉公、秦躁公这两个庸主相提并论,根本说不通。

合理的解释就是:秦穆公的谥号是美谥秦穆公。秦缪公是后人混用和误写。

《史记·秦本纪》收录有秦孝公的《招贤令》,其中有说: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秦孝公这是在极力赞美秦穆公功德,但却用了缪公的称呼,如果说缪公是一个恶称,根本不合情理。

诗歌《黄鸟》在指责和唾骂秦穆公杀三良事,里面却写: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论理,既然你要唾骂一个人,而他有一个恶称为缪公,你没有采用,而采用了他的美称,同样不合逻辑。显然,原因只有一个,在当时,缪通穆。

能说明缪与穆相通的,还有一个铁证。即《尚书·周书·金滕》篇里面有记载: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这里说的是周武王克商之后过了两年,患疾病,太公、召公这二公准备为他举行庄严肃穆的占卜活动。

司马迁在《史记·鲁世家》中记载了这件事,写成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可见,缪就是穆;穆就是缪。

另外,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黄帝四经》,把现在人们熟知的穆穆天刑,非德必顷写成了缪缪天刑,非德必顷。这也再次证明,在先秦时期,缪与穆是划等号的。

与把秦穆公混淆为秦缪公相类似的,还有宋庄公的父亲宋穆公,《春秋》写成了宋穆公,而《公羊传》《谷梁传》均写成了宋缪公。

最后,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逸周书·谥法解》里面明明提到:布德执义曰穆、名与实爽曰缪。为什么司马迁等人却视而不见,而把缪与穆混用呢?

原因只有一个:《逸周书》文字多误脱,间杂有了很多后人羼补、更动之作,即名与实爽曰缪这一句极有可能是汉朝之后人的加上去的。一个很明显的例子:《逸周书·时训》以雨水为正月中气,惊蛰为二月节气,根本不是先秦时历法,明显是汉朝人加上去的。

可见,有时候,尽信书不如无书。



  •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滴露:“缪”姓的起源与由来?
    秦晴17711092561: 由于古代“缪”与“穆”同音,故秦缪公亦称秦穆公。这些荣誉使得他的后代选择以他的谥号作为家族的姓氏,从而诞生了缪姓。秦缪公被认为是缪姓的得姓始祖。二、迁徙分布 缪姓并未广泛分布至大陆和台湾的百家姓前一百位。缪姓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秦国,其始祖为秦穆公。秦穆公的谥号为“缪”,...
  •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滴露:秦穆公和秦孝公是什么关系
    秦晴17711092561: 秦穆公是秦孝公的祖先,但孝公执政的时间却比穆公长。据粗略统计,孝公在位40余年,而穆公在位不足40年。秦穆公,又称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是秦德公少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他在位三十九年,谥号穆,被《史记索隐》等书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孝公,嬴姓赵氏,《越绝书》中称其为秦平...
  •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滴露:秦惠文王与秦始皇与秦穆公的关系
    秦晴17711092561: 秦惠文王是秦穆公的十五世孙,秦始皇是秦穆公的的十九世孙,秦始皇是秦惠文王的四世孙。秦穆公(前683-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被《史记索隐》等书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惠文王(公元前356年—...
  •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滴露:秦穆公与缪姓有什么关系,姓缪的人是不是他的子孙呢
    秦晴17711092561: 由于古代“缪”与“穆”发音相同,因此他的支庶子孙便以他的谥号作为姓氏,称为缪姓。秦穆公以其卓越的才能著称,然而当时秦国崇尚武力,轻视文治,许多治国规则显得不够文明。例如,在秦穆公去世时,他要求国家中有三位最著名的贤人殉葬,认为生前陪伴他的侍从,在死后也要陪他。孔子对此深感不满,...
  •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滴露:秦穆公谥号为何是“穆” 具体含义是什么
    秦晴17711092561: 秦穆公原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死后谥号为“缪”,因为古代“缪”(古音原读 Mù)、“穆”(Mù)二字同音,所以秦缪公又常常写作秦穆公。
  •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滴露:请问史记中秦缪公就是穆公吗
    秦晴17711092561: 史记中秦缪公就是穆公。以下是具体解释:名称由来:秦穆公,部份记载中被称为秦缪公。这是因为在古代,“缪”和“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用,特别是在人名和谥号中。身份确认:秦穆公,嬴姓,名任好,是春秋时代秦国的国君。他在位三十九年,对秦国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史记...
  •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滴露:缪姓起源和来历:秦缪公庶子以谥号为姓缪穆古音相同
    秦晴17711092561: 缪姓的起源和来历有多个说法,其中最为广泛接受的观点是源自秦缪公。秦缪公,原名嬴任好,他的庶子以他的谥号“缪”为姓,从而形成了缪姓一脉。由于古时候“缪”和“穆”发音相同,秦缪公也常被称为秦穆公。关于缪姓的起源,还有其他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缪姓源自郑缪公,但这一说法在文献和...
  •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滴露:缪的由来
    秦晴17711092561: 许多治国规则显得不文明。秦缪公逝世时,还让他那三位最有名的贤人殉葬,他认为生前陪伴他的人,死后也应继续陪伴他。然而,这种做法遭到了孔子的强烈反对。秦缪公去世后,被追赠谥号为“缪”。由于古代“缪”与“穆”读音相同,都读作“mù”,因此秦缪公又常被写作秦穆公。
  •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滴露:秦穆公,楚穆王,为什么要用穆呢?这个字有什么含义吗?
    秦晴17711092561: 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等。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逸周书》的《谥法解》中有: “布德执义曰穆。故穆穆。 中情见貌曰穆。性公露。”可见穆字的谥字也属美谥。
  •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滴露:秦穆公和秦孝公是什么关系 秦穆公和秦孝公的关系
    秦晴17711092561: 秦穆公和秦孝公都是秦国国君,秦孝公是秦穆公的十四世孙。秦穆公,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被《史记索隐》等书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孝公,嬴姓,赵氏,《越绝书》作秦平王,《史记索隐》记载名渠梁。秦献...
  • 相关链接

  • 秦穆公是谥号还是庙号
  • 秦穆公的父亲到底是谁
  • 秦穆公为什么叫秦缪公
  • 武穆是好的谥号吗
  • 秦穆公死后多少人陪葬
  • 来自于网友分享,若有事请联系
    © 好有爱分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