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辈对隔辈人的称呼
“隔辈亲”这一风俗在华夏民族中可谓是蔚然成风、流传甚广,甚至海外华人也耳熟能详。但要问“隔辈亲”风俗是如何产生的,很多人都能喋喋不休、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其表现形式,但对其产生却道不出个子丑寅卯来。 “隔辈亲”完整地表述就是父辈隔着儿子辈更疼爱孙子辈。这是为什么呢?看了下文的历史典故你就“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了。 《礼记�6�1曲礼上》曰:“《礼》曰:‘君子抱孙不抱子。’此言孙可以为王父尸,子不可以为王父尸。”《辞源》注释曰:“尸:神像。古代祭祀时,代死者受祭、象征死者神灵的人。以臣下或死者晚辈充任。后世逐渐改为用神主、画像,尸的制度不复行。《诗�6�1小雅�6�1楚茨》:‘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事归。’《仪礼�6�1士虞礼》:‘祝迎尸’。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见亲之形象,心无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公羊传,宣八年》‘犹绎,万入,去籥。’汉�6�1何休注:‘祭必有尸者,节神也。礼,天子以卿为尸,请侯大夫为尸,卿大夫以下以孙为尸。夏立尸,殷坐尸,周旅酬六尸。”正是因为尸是“古代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辞海》),所以尸很受古人尊敬。《礼记�6�1曲礼上》曰:“为君尸者,大夫、士见之则下之。君知所以为尸者则自下之,尸必式。乘必以几。”(意为代国君受祭充任尸的人,大夫和士遇到他,就要下车致敬。如国君知道某人将充任尸,自己也要下车致敬,而充当尸的人一定扶着车前的横木答谢。尸登车必须用几垫脚。)国君、士大夫这些古代统治阶层的人尚且如此尊敬尸,对尸顶礼膜拜,处于社会下层的平民百姓也只有上行下傚了。 有位哲人说得好:统治者的思想就是统治的思想。《礼记�6�1曲礼上》:“为人子者,……祭祀不为尸。”而“孙子可以充任祭祀祖父时的尸,”所以在普通老百姓中爷爷对孙子更看重一层,也更厚爱一层,对其呵护备至、体贴入微,以期其茁壮成人,以备有朝一日自己驾鹤升仙时好代自己享受亲人祭祀的美味佳肴。再加上中国几千年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封建思想的侵蚀和根深蒂固的影响,老年人对孙子更是崇爱犹加,真是抱着怕摔着,放下怕碰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君子抱孙不抱子”的“隔辈亲”社会现象。不过应该强调的是:今天“隔辈亲”固有的封建迷信色彩已涤荡干净,人们传承的是老年人关怀下一代的健康成才。这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优为必要。
父子之间,父辈的不光爱孩子,更多的是责任,是督促他进步学习。而老人是需要对孩子好就行了,不用过多的考虑成长方面的问题。所以说隔辈亲。
一般古代平辈的称呼是无所谓的,只要尊敬就好,而对于长辈,讲究就多了,像对于父母,最常见的称呼就是 高堂,有句话不是叫做“高堂在,不远游”么,另外的一些称呼,家父,家母等等,这些就比较常见了。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遵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
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古代女子称姊妹为兄弟。女子称姊姊为兄兄。女子称妹妹为弟弟。女子称姊夫为兄夫。女子称妹夫为弟夫。古代女子称姊妹之子为侄子,又称女侄,外侄,姨侄,姨甥,外甥等。
男外女内。老公又叫外子,姑子为外姊妹,老公的甥子所以叫外甥子。又叫夫甥,婆家甥子。
舅舅对外甥的称呼是甥子,将自己姊姊和妹妹的儿子称为甥男,如是女儿,则称为甥女。
以自己为基准上九代为: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下九代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弟孙、乃孙、云孙、耳孙。
父亲的父亲——祖父(爷爷),父亲的母亲——祖母(奶奶)
母亲的父亲——外祖父(外公),母亲的母亲——外祖母(外婆)
父亲的兄弟——叔叔,父亲的兄弟的妻子——婶婶
父亲的姐妹——姑姑,父亲的姐妹的丈夫——姑父
母亲的兄弟——舅舅,母亲的兄弟的妻子——舅母
母亲的姐妹——姨母,母亲的姐妹的丈夫——姨父
父亲的兄弟的儿子(女儿)——堂兄弟(姐妹)
父亲的姐妹的儿子(女儿)——表兄弟(姐妹)
母亲的兄弟的儿子(女儿)——表兄弟(姐妹)
母亲的姐妹的儿子(女儿)——表兄弟(姐
儿子的妻子——儿媳
女儿的丈夫——女婿
兄弟(姐妹)的儿子(女儿)——内侄子(女)
丈夫(妻子)的兄弟的儿子(女儿)——外侄子(女)
儿子的儿子(女儿)——孙子(女),儿子的儿媳(女婿)——孙媳(女婿)
女儿的儿子(女儿)——外孙子(女),女儿的儿媳(女婿)——外孙媳(女婿)
在古代,长辈对晚辈称呼:亲戚会称呼甥男、贤侄、犬子,外面的长辈会称呼姓及排行,年交及家中男性长辈会称呼表字。
名字,妹妹叫姐姐要喊姐姐,姐姐叫妹妹喊名字啊
在古代的尊称是很严格的,一般对待自己的父母亲会称为“家父、家母”,对待别人的父母亲会成为“令尊”,总之,对待自己家人就会用“家”,对待别人就好称为“令”。
泰鲍17522984017: 这个没有年龄限制。因为这都是辈分关系,和年龄没有太大关系,但一般30到40岁就可以叫阿姨。妈妈的姐妹叫阿姨,所以就是你妈妈的年纪为中心,上下浮动个五岁,都可以叫阿姨,有时候叫阿姨是对一个人的尊重,特别是和你妈妈一辈的,就算年纪再小,你都得叫阿姨。可是,如果是在没有辈分的圈子里,就...
泰鲍17522984017: 古代长辈对隔辈人的称呼(1)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之称。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10条回答·645人在看如果宇宙中出了地球之外没有生命的话,宇宙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个人觉得,当人类思考宇宙存在的意义的时候,其实就陷进去了。无论是货币,价值,还是意义,都是人类造...
泰鲍17522984017: 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旁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亲或姻亲(哥、嫂子、姐、姐夫)。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
泰鲍17522984017: 孙子是你儿子的儿子,比如你是爷爷奶奶。也有一种骂人叫孙子的。是国家栋粱,是祖国未来的花朵。
泰鲍17522984017: 也就是圈外人对于霍金地位的评价。二是霍金的学术成绩 835条回答·16,267人在看 古代长辈对隔辈人的称呼 (1)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之称。自己之子可称为“犬子”、“孽子” 10条回答·646人在看 俗语“笑贫不笑娼”还有下半句,究竟是什么内容? 这句话的下半句是“...
泰鲍17522984017: 实际上,中国传统的家庭关系称呼中,对于长辈的称呼已经非常明确和具体。例如,父亲的父亲被称为祖父,母亲的父亲被称为外祖父,父亲的母亲被称为祖母,母亲的母亲被称为外祖母。对于与自己隔辈的亲属,通常使用“祖父”、“祖母”这类通用称谓,而不会进一步细分。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样化,...
泰鲍17522984017: 就算侄子的年纪比叔叔大,但只要是近亲,有亲戚关系,也要称呼为叔叔的。辈分在那里,无论谁的年纪大小,都不能错了辈分!
泰鲍17522984017: 偌大的空间站里洋溢着浓烈的节日气氛。今天的元旦庆贺仪式盛大隆重,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聚集在观景平台上的人也远超以前第一宇航中心有六万七千多人,一半以上的人都在今天拥到了这个平台上,站在后排的人只能看见前边人的后脑勺,以至于站长不得不宣布临时关闭平台的入口,只能出不能进。没能进入平台的人...
泰鲍17522984017: 首先,隔辈亲的形成与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有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被视为非常重要。祖父母作为家庭中的长辈,承担着教育和照顾孙子女的责任。而孙子女则被视为家庭的希望和未来,受到全家人的关爱。因此,祖父母与孙子女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亲情纽带。其次,隔...
泰鲍17522984017: 257条回答·9,949人在看 艾叶草泡脚有四大禁忌,你知道指的是哪四个吗?艾草,可以抗菌、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拿来泡脚。今天就给大家说一说用艾草泡 16条回答·2,131人在看 古代长辈对隔辈人的称呼 (1)子:在古代是一个使用范围较广的称呼,秦汉以后主要用作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