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知道义”的出处是哪里

来源:网友推荐     更新:2025-05-17
“既知道义”出自宋代邵雍的《师资吟》。
“既知道义”全诗
《师资吟》

宋代 邵雍
未知道义,寻人为师。
既知道义,人来为资。
寻师未易,为资实难。
指南向道,非去非还。
师人则耻,人师则喜。
喜耻皆非,我独无是。
好为人师,与耻何异。
《师资吟》邵雍 翻译、赏析和诗意
《师资吟》是宋代文学家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未知道义,寻人为师。

当我们还不明白道义的时候,我们寻求一位师傅。
既知道义,人来为资。
一旦我们懂得了道义,他人前来给予我们资助。
寻师未易,为资实难。
寻找一位师傅并不容易,而得到真正的资助更加困难。
指南向道,非去非还。
指南针指向道路,既不离开也不回头。
师人则耻,人师则喜。
一个人成为师傅会感到惭愧,而有人成为师傅则会感到喜悦。
喜耻皆非,我独无是。
喜悦和惭愧都不适合,我独自无法做到。

好为人师,与耻何异。
喜欢成为他人的师傅,与感到惭愧有何不同。
诗意:
这首诗词探讨了师徒关系以及成为师傅的心态。诗中首先表达了当我们还不明白道义时,我们需要寻找一位师傅来指引我们。当我们真正懂得道义后,他人会前来给予我们资助和支持。然而,寻找一位合适的师傅并不容易,而真正得到有效的资助更加困难。诗中还提到了指南针指向道路的比喻,表示在追求道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坚定不移,不离开也不回头。最后,诗人表达了成为师傅和感到惭愧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喜欢成为他人的师傅并不应该引起羞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师徒关系的复杂性和成为师傅的心态。诗人通过对师资的思考,表达了对于寻找师傅和成为师傅的认识和体悟。诗中的对比和反问,展示了诗人对于师傅角色的思考和对自我的思索。整首诗词蕴含着对于学习和教育的深刻理解,强调了师徒关系中的互动和相互影响。它提醒人们在学习和教育中保持谦卑和开放的态度,以实现更好的成长和互惠。

  • 新建县如新: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的意思
    陶矩13321401558: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五言古诗组诗作品《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因其主旨是劝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因此被人称为《劝学诗》。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南河阳(今河南省...
  • 新建县如新:孔日成仁,孟日取义是什么意思?
    陶矩13321401558: 释义:孔子教导成仁,孟子教导取义,只要把道义做到了极点,那么所希望的仁德自然也就做到了极致。出处:《绝命词》作者:文天祥 朝代:宋朝 原文: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解释:孔子教导成仁,孟子教导取义,只要把道义做到了极点,那么...
  • 新建县如新:...又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什么意思
    陶矩13321401558: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出自: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 新建县如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的翻译是什么?
    陶矩13321401558: 这句话的意思为: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出处:春秋·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
  • 新建县如新:以义制利的出处?
    陶矩13321401558: 义利并重。《墨经》上说:“利,义也。”墨家认为:利为天下国家之利,是爱人、利人、有益于天下人的行为,不是个人的私利。墨家主张把道德追求和利益追求结合起来,“以义制利”,并提出“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阐述得最为深刻,他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承认人的物质利益,主张...
  • 新建县如新:“自天佑之”的出处是哪里
    陶矩13321401558: “自天佑之”出自宋代邵雍的《言行吟》。“自天佑之”全诗《言行吟》宋代 邵雍言不失仁,行不失义。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言与仁背,行与义乖。天且不佑,人能行哉。有商君者,贼义残仁。为法自弊,车分其身。始知行义修仁者,便是延年益寿人。《言行吟》邵雍 翻译、赏析和诗意《言行吟》...
  • 新建县如新:“众人知之”的出处是哪里
    陶矩13321401558: 那么究竟怎样解决这一矛盾,既是摆在墨子面前的一个十分艰巨的课题,也是读者想要急切知道的。出自墨子的机智多谋,来了个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既然楚王和公输盘都仗恃云梯这一攻城之械来攻宋,就需要把云梯这个迷信予以彻底摧毁。于是墨子便在战术上与公输盘来一次较量。较量的结果,公输盘彻底失败,屈服了。然而,矛盾非但...
  • 新建县如新:“入圣超凡既有声”的出处是哪里
    陶矩13321401558: “入圣超凡既有声”出自宋代释宗演的《颂古二十四首》。“入圣超凡既有声”全诗《颂古二十四首》宋代 释宗演入圣超凡既有声,卧龙谁顾碧潭清。快须鼓浪兴云雨,莫负从前济物心。《颂古二十四首》释宗演 翻译、赏析和诗意诗词的中文译文:《颂古二十四首》入圣超凡既有声,卧龙谁顾碧潭清。快...
  • 新建县如新:古代名言以及出处
    陶矩13321401558: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处:《满江红》译文:不要虚度年华,花白了少年黑发,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出处:《传家宝》译文:意思是指只要有远大志向,就算年纪小也没事,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新建县如新:“凡兵上义”的出处是哪里
    陶矩13321401558: “凡兵上义”的出处是哪里“凡兵上义”出自宋代苏洵的《心术》。“凡兵上义”全诗《心术》宋代 苏洵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凡兵上义;不义,虽利
  • 相关链接

  • 怎么知道文献的出处
  • 怎么知道图片出处
  • 毕业生档案转寄单位
  • 知道不知道四个境界
  • 如何看出一个人有远见
  • 来自于网友分享,若有事请联系
    © 好有爱分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