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文言文中 以 翻译成‘用’跟‘把’有什么区别?

来源:网友推荐     更新:2025-05-21
文言文中虚词“以”翻译成“用”和“用来”有什么区别?词性是动词还是介词

一、词性不同
1、“用”:这里“以”作动词。
2、“用来”:这里“以”作连词。
二、用途不同
1、“用”:这里“以”表动作。
2、“用来”:这里“以”表目的。
以拼音:yǐ
释义:
1、用,拿,把,将:以一当十。以苦为乐。以身作则。以邻为壑。以讹传讹。以往鉴来。
2、依然,顺,按照:以时启闭。物以类聚。
3、因为:以人废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在,于(指时日):“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于:以待时机。以儆效尤。
6、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以求。
7、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以前。以内。
8、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以。得以。
9、古同“已”,已经。
10、太,甚:不以急乎?
11、及,连及:富以其邻。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加以[jiā yǐ]
表示给予。
2、以来[yǐ lái]
方位词。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现在的一段时期。
3、以上[yǐ shàng]
表示位置、次序或数目等在某一点之上。
4、以内[yǐ nèi]
方位词。。
5、难以[nán yǐ]
难于。

其实没有很大的差别,个人觉得差别还是有的,我是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看哪个比较顺,比如说】以勇气闻于诸侯。】这个以明显是凭借,【何以为计?这个就翻译成用,但是凭借也像,凭借的话就比较官方书面,不大好,而且很别扭,简单来说 :下面我复制的
细微区别可能是:“用”的动作发出者更占主动地位。
如(1)a“屠惧,投以骨。” b“具以情告。”
(2)c“以勇气闻于诸侯。” d"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e"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f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g"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h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一是看因果关系 “凭”先后、因果关系更明显
二是“凭”的宾语多是用手抓不住的,抽象的;或者即使是实物作宾语,也非直接利用,而是通过一系列事物的发展变化起作用,或利用它抽象的作用。“用”就显得更直接简单。
三是“用”短语修饰的动作是一个具体的动作;而“凭”修饰的可能是一整套的事件。如e可能不好判断,但‘损魁父之丘’是一整个事件。故是“凭”。

(个人意见,请斟酌)

尽管"把,用″都是介词,但用法不同。"把″表示对象,“用″表示方式。用现代汉语来分析就不会产生疑惑了。比如“我用钢笔写字″和“我把钢笔丢了″,"用″和"把″是不能互换的,文言文也是如此。如《送东阳马生序》中“人多以书假余″,“以衾拥覆″。前句的以表示"借″的对象,译为"把″。后句的以表示"拥覆″的方式,译为"用″。全句是"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如果把"用″译成"把″,就不通顺了。

在文言文中,“以”翻译成“用”和“把”是有区别的。
当“以”翻译成“用”时,它表示使用某种工具或手段来完成某个动作。例如:“以笔写之”表示用笔来写字。
当“以”翻译成“把”时,它表示将某个事物放在某个位置或交给某人。例如:“以书与之”表示把书交给他。
总的来说,“以”翻译成“用”时强调的是使用某种工具或手段,而“以”翻译成“把”时强调的是将某个事物放在某个位置或交给某人。

翻译成“用”,“以”的后面经常接的是名词或者代词。翻译成“用来”,“以”后面接的常常是分句,表示目的关系。
例如:请以剑舞。(鸿门宴)“以”是介词,翻译成“用”。
作《师说》以贻之。“以”是连词,翻译成“来”。

词性不同,比如用被子包好和把被子包好是不一样的意思

相关链接

  • 文言文翻译器
  • 文言文中请问的意思
  • 请问其目文言文翻译
  • 请问用文言文怎么说
  • 中英文翻译器
  • 来自于网友分享,若有事请联系
    © 好有爱分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