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日本的坦克有哪些?请详细介绍一下它们的资料

来源:网友推荐     更新:2024-05-19
二战各个国家所有坦克的资料。数据。

美国: M3A1“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共生产4621辆。 M4坦克的型号十分繁杂,仅美国官方公布的M4系列改进型车,变型车,和实验型车就有50多种。主要有M4,M4A1,M4A2,M4A3,M4A4,M4A6这6种型号的改进型车,主炮有75mm,76mm,105mm生产了起码够美军有16个M4装甲师用的。 M3“格兰特.李”中型坦克共生产6000余辆。 二次大战中美军至少装备49000辆M4谢尔曼(Sherman)中型坦克 M26 Pershing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装备美军,没有来得及在大战中发挥作用。 1944年4月试生产了24辆以后,该坦克被正式命名为M24“霞飞”轻型坦克。到1945年6月,一共生产了4070辆M24轻型坦克。 T23只有40几辆,在诺曼底登陆之后全部用于研究。 日本: 1929年4月在大阪兵工厂完成,同年定型为89型中型坦克(日本定名为“八九式中战车”)。有甲乙两型,甲型装汽油发动机,乙型为柴油发动机。甲型自1931年投产,数量很少,36年后生产的都是乙型。八九式坦克参加了1938年的苏日哈桑湖冲突和1939年的诺门坎冲突,在与苏军坦克的实战中被证明存在诸多缺陷,是故很快被淘汰。 九七式“奇哈”中型坦克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最成功的一种坦克,日本定名为“九七式中战车”。该坦克由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于1937年制成,1938年开始装备,一直服役到1945年,共装备1500多辆。其中三菱重工业公司生产了1224辆,日立的龟有工厂和相模工厂生产了300多辆。 一式“奇黑”中型坦克,是日军为准备“本土决战”而于1941年研制成功的中型坦克,这种坦克共生产了587辆。 二战的初期和中期,日本军队的坦克以97式中型坦克为主,战斗全重仅15吨,车子轻,装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备同坦克作战的能力。共生产了约150辆。 四式中型坦克的研制代号为“奇托”(日文假名为チト),研制工作于1942年9月开始。仅制成6辆。 五式中型坦克,是作为“本土决战兵器”而研制的。研制大纲中要求,首先要增强火炮威力,其次要强化装甲,随之而来的必然要增大发动机的功率。研制的代号为“奇利”(日文假名チリ)。但仅仅停留在样车阶段,没有投产。 英国: 英军在1940年的敦刻尔克战役中使用的Matilda I坦克由于性能较差,抵挡不住德军的PzKpfw III型坦克为主的进攻而很快被淘汰,转而开始生产Matilda II型步兵坦克。Matilda II步兵坦克的研制代号为A12,1939-1945年间在英军中服役。它是英军自始至终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著名坦克。在阿拉曼战役之前,它是英军第8集团军装甲兵的主要装备。在阿拉曼战役之后,逐步被美制的M3和M4坦克所取代。 “马蒂尔达”1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11吨,乘员2人,车长4.85米,车宽2.29米,车高1.87米。无论从尺寸和战斗全重来看,还是从乘员人数来看,都只能算是轻型坦克一列。 “马蒂尔达”2型坦克的试制一号车于1938年4月完成。1939年9月,开始装备英军。其生产一直持续到1943年,总生产量达2 890辆,它几乎参加了英军二战中的所有主要战斗。 “十字军”巡洋坦克于1940年初开始生产,到1943年停止生产为止,Ⅰ、Ⅱ、Ⅲ型三种坦克的总生产量达5 300辆,成为英军在二战前期的主力战车。 苏军: T-34中型坦克于1939年初由共产国际工厂制造出样车, 1939年12月,对样车进行改进后正式命名为T-34中型坦克。1940年6月,开始成批生产,到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时,共生产出1225辆。 KV-1重型坦克于1939年2月由科京领导的设计小组研制,以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K·伏罗希洛夫的名字命名。1940年2月,由位于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生产,到1941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时共生产了636辆。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由坦克城共生产了13500辆KV系列重型坦克和自行火炮。 IS重型坦克以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约瑟夫·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由车里雅宾斯克城的工厂设计处研制,在二战期间发展了3个型号:IS-1、IS-2和IS-3。从1943年秋到1945年6月共生产了3752辆。 T-40轻型水陆坦克于1941年初装备苏军侦察部队和坦克通信部队。其车体与船的形状有点相似,它的前部宽大而低矮,炮塔装在车体左侧略靠后的地方。车体备有浮动油箱以便提高浮动能力。水上行驶时,由装在车体尾部的一个四片螺旋桨驱动,由2个舵操纵航向。战斗全重5.6吨,乘员2人。武器有12.7毫米机枪和7.62毫米机枪各1挺,弹药基数分别为550发和 2016发。发动机为6缸水冷汽油机,功率62.5千瓦。最大公路速度4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350千米,最大水上速度6千米/小时。T-40系列轻型水陆坦克共生产230辆,于1941~1946年在苏军中服役,并参加过二战中的某些战役。 T-60轻型坦克于1940年11月由高尔基汽车制造厂投入生产,1941年底至1942年初被改进成T-60A轻型坦克。T-60和T-60A轻型坦克的总生产量为6022辆。 T-70轻型坦克在T-60轻型坦克的基础制成,1942年1月底由高尔基汽车制造厂生产并装备部队,1943年夏被改进成T-70A。到1943年秋,T-70和T-70A轻型坦克共生产8220辆。 德军: 1933年德军重整军备时,急需一种结构简单, 造价低廉且适合训练用的坦克以供新成利的装甲部队进行训练并从中吸取经验。 德国埃森( Essen) 和克虏伯 (Krupp) 兵工厂便及时提供了一种符合要求的LK-B1的原型车。此车受英国维克斯 (Vickers)六顿坦克影响甚大, 故外型上有多处象似。1934年2月三日完成第一次试车后,德国陆军即定购150辆,定其型号为 Pzkpfw I Model A。改进后的Model B型推出后, 德国陆军部再次大批定购(2000)辆。 1939年3月15日,德军侵入布拉格,占领了捷克全境。这样,捷克在二战期间便成为德国的“保护国”。二战期间,捷克共生产了 LT-38坦克 (德国人称为38(t)战车)A型一G型1414辆(含原型车3辆),各型号之间仅有微小差别。 在1939年5月一11月间共生产A型150辆。其特点是由原型车的3名乘员改为4名乘员,换装了德国制造的电台和瞄准镜。 1940年1月一5月间共生产了B型110辆,C型110辆。A型-C型参加了德国入侵法国的战斗,装备了德国的第7、第8坦克师。 D型共生产105辆。E型共生产了275辆。E型在车体和炮塔的正面均装有附加装甲,车体侧面的装甲厚度也增加到30mm(原为15mm)。 F型共生产了250辆。 S型共生产了90辆,这是因为它是由瑞典特许生产再归德军使用的,因此得名。 G型共生产了321辆。 早在1933年,希特勒就下令德国各军工公司研制一种重15t,装备有37mm或者50mm火炮的装甲指挥坦克。古德里安打算让这种坦克成为德国新组建的装甲师的主力装备。1936年,苯兹公司在柏林制造出第一辆原型车,其他公司也制造出他们的样车。1937年5月,苯兹公司制造出第一辆PzKpfw III.A战斗坦克。其后又有3种改进型:B,C,D型。不过PzKpfw III.A,B,C,D这4种型号都属于试验型,生产量很小。1939年德国开始生产E型,这种型号是正式装备部队的初生产型,后期的E型开始装备一门50mm短身管火炮,这个型号是德军入侵波兰的主力坦克。到1941年,德国又开发了F,G,H这3种型号的PzKpfw III战斗坦克。它们统一的编号为Sd.Kfz.141,这几种型号的III型坦克和以后J型早期型都装备短身管50mm或者37mm火炮。1941年到1943年之间PzKpfw III战斗坦克又增加了4种型号:J,L,M,N型。除了N型和J早期型,都安装一门长身管50mm火炮。J,L,M统一编号为Sd.Kfz.141/1。而在1942年至1943年间生产的N型则是装备一门短身管的75mm火炮,它的编号为Sd.Kfz.141/2。在它的12种型号中J型是生产量最大的,分两批一共生产了3OOO余辆。到1945年,各种型号的PzKpfw III战斗坦克大约生产了6000辆(有些资料上说有12000辆之多)。 (Pzkpfw-Ⅳ型 中型坦克 )Perzf-Ⅳ型坦克(PzkpfwⅣ)即Ⅳ号坦克,为二战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武器之一,是战争期间唯一保持连续生产的坦克。希特勒于1934年下令开始研制装备75mm火炮的Ⅳ号坦克,Ⅳ号坦克的研制目的主要是作为对轻型坦克的火力支援。1937年10月第一辆A型坦克出厂,战前Ⅳ号坦克的A、B、C型仅有小批量生产,大多用于测试和训练,但波兰战役中的部分参战坦克受到部队的高度赞誉。1939年10月D型投产,成为最初的生产型。1940年E型投产,1941年F型(F1)投产,Ⅳ号坦克F1型之前主要武器皆为短身管的75mm火炮。至苏德战争开始时,Ⅳ号坦克装备数量不过数百。 战争开始后,面对苏联新型的T-34和KV-1坦克,德国性能最好的Ⅲ、Ⅳ号坦克也大为逊色。短管坦克炮穿甲能力严重不足,相当部分反坦克任务只能依靠步兵火力完成。而且德国坦克的装甲薄弱,难以抵挡苏联步兵反坦克武器攻击。但德国坦克战术运用的出色,以及良好的步坦协同,所以能够避实击虚,在战争初期取得很大战果,此外苏联各级军事指挥的无能也促成了这一结果。但Ⅳ号等坦克的性能劣势是无法回避的,随着苏联红军战术指挥能力的逐步回复,结果就是德国在莫斯科战役的惨败。 而后,德国人除开始研制新型的“虎”式和“黑豹”式坦克外,也开始对Ⅲ、Ⅳ号坦克大加改进。首先Ⅳ号坦克F1型改装长身管75mm火炮,成为F2型,然后42年G型投产,两种型号坦克的增强了装甲,火力也大为加强,勉强可对抗T-34/76。此外Ⅳ-F2型也运至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该坦克火力强、结构好,是当时非洲战场德意军队最倚重的装备。 1943年H型和J型投产,进一步提升了火力和防护,产量均超过3000辆,在数量上逐步取代Ⅲ号坦克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在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西西里岛、诺曼底、阿登等战役中,Ⅳ号坦克一直是冲锋陷阵的主力之一。由于德国生产能力不足,因此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的Ⅳ号坦克一直保持了批量生产,以弥补德军“虎”式、“黑豹”式数量的不足。整个战争期间,Ⅳ号坦克总产量达8000辆以上。此外,Ⅳ号从战争初期开始就推出变形车,包括旋风式自行高炮、野蜂式150mm自行榴弹炮、熊式155mm自行榴弹炮等。最重要的当属以Ⅳ号底盘发展的驱逐战车,安装了75mm和88mm反坦克炮,简称“Ⅳ驱”。这些变形车数量达2859辆,在各个战场的德军装甲兵团、装甲炮兵以及步兵部队中都有广泛使用。 黑豹”坦克是德国二战后期的成功作品,因此受到格外重视,在后期德国坦克生产中平均产量最高,D、A、G三中型号达到了6042辆。1944年5月还开始研制“豹”F型,但到战争结束只生产了20辆左右。此外,豹式的后继型号豹2准备安装88mm火炮,但只出现了原型车。 “黑豹”坦克与对方的T-34/85相比,防护性能绝对优于T-34/85,火炮口径虽然为75mm,但70倍口径的身管使得其穿甲能力高于T-34/85的85mm L/54.6火炮,甚至也高于虎Ⅰ坦克的88mm L/56火炮,更是从全方位性能上超过英美各型同类坦克。不过这一切的背后就是豹式全重高达44~46吨之多,几乎和苏联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一个级别。但同样重量,IS2和IS3都算重型坦克,“黑豹”只算中型,颇有标准不同的缘由。豹式的工艺复杂,产量难以和T-34、M4“薛尔曼”等盟军坦克相比,因此经常处于战场上的数量劣势地位。豹式还是最先安装主动红外夜视仪的坦克,开创了坦克夜战设备的时代。豹式坦克的变形车主要包括豹式指挥坦克和“猎豹”坦克歼击车等。豹式指挥坦克产量多达1750辆,是豹式变形车数量最多的一种。而赫赫有名的“猎豹”歼击车则有“二战时期最优秀坦克歼击车”的美称,火力堪与“虎2”坦克相比,装甲防护也超过了“虎1”式,再加上同豹式一样出色的机动性,成为德军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不过“猎豹”产量只有382辆。 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末,仅生产了1,355辆“虎I”坦克。44年4月,“虎I”的月产量达到最高水平,生产了105辆。“虎I”最终被“虎II”所取代,但它仍然是二战中令人畏惧的德军坦克的象征。 “虎王”重型坦克在1943年1月的时候,德国就计划制造一种新的重型坦克以取代“虎”式重型坦克。德国陆军兵器局责成波尔舍,亨舍尔和MAN公司着手研制。随后这3家公司提出了4种方案,并制成了样车,分别是波尔舍公司的VK4502(P),亨舍尔公司的VK4502(H)以及改进的VK4503(H),MAN公司的VK4502(MAN),最后德国陆军兵器局选中了亨舍尔公司的VK4503(H)方案,于1943年12月开始批量生产,定名为“虎王”(或者“虎”2)重型坦克。“虎王”坦克从1943年12月到1945年3月一共生产了489辆。 “鼠”式坦克火力强大,防护坚固,但是它极差的机动能力几乎使它只能在原地作为固定的火力点,而且生产的比较晚,数量也很少,根本无法挽救第三帝国必然灭亡的命运。

日本的坦克相对于美军来说可以说是玩具了,最薄处装甲4毫米,最厚处仅20毫米,在美军各型武器装备面前起不到任何防御作用,美军的12.7毫米口径机枪可以轻易打穿装甲射杀坦克内部成员,而且日本的坦克是无观瞄仪,只能通过目视,动力装置也没有液压装置,非常颠簸,射击准确度很低,而且日本轻型坦克是没有火炮只有一挺重机枪的,虽然在缺乏重武器的中国看起来坚不可摧,碰到美军跟筷子捅豆腐一样,根本不经一击。

88式轻型坦克。7.7毫米机枪,成员2人,9毫米装甲,速度为28公里每小时,净重1.5吨,体积为2.46 x 1.99 x 1.22米。
89中型坦克

重量 12.7 吨
长度 4.38m 6k
宽度 2.05m
高度 2.18m
成员 4 M
火力装备 One 57mm Type 90, 2 x 6.5mm 91型MG

弹药 37mm:119发 ; 7.7mm:2940发
速度24.75公里/小时

89型Otsu坦克。

重量 13吨 15吨
长度 19' 3"
宽度 7' 1"
高度 8.5'
成员 4
引擎 120 hp
速度 15 mph

92重型坦克

原形 早期改良 后期成型
重量 3.2 吨 3.5 吨 3.5 吨
长度 12.85
宽度 ? 5.33' 5.33' ~ m
高度 ? 6.04' 6.04'
成员 3
装甲 6mm 6mm
速度 25mph 21.6mph 21.6mph

94型坦克 

规格 (早期) 规格 (后期)
重量 3.4 吨 重量 3 吨
长度 11' 长度 10'3"
宽度 5'3"
高度 5'4"
成员 2
速度 26 mph

日本95式轻型坦克

1932年,日本研制成功92式重型装甲车,用于装备日本的“骑兵战车队”,遂行侦察作战任务。但这种装甲车的主要武器是一挺13mm机枪,火力较弱,而1929年研制的89式中型坦克机动性又较差。于是日本军方决定研制一种兼有92式装甲车的机动性和89式中型坦克的火力的轻型坦克。1933年开始研制,1934年6月完成了试制型样车,由于最大速度没有满足要求,经过改良设计后,1934年9月生产出第二轮样车,又经过局部改进,于1935年设计定型。并命名为95式轻型坦克。其中有一种生产数量很少的型号叫做“北满型”(日本人的叫法)的95式轻型坦克仅用来装备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北部的关东军战车部队。
95式轻型坦克一共生产了1250辆,被日本用来侵略我国和东南亚,一直服役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日军入侵菲律宾,马来亚(今马来西亚)的战斗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在30年代,95式轻型坦克算是一种优秀的轻型坦克,但它的致命弱点是防护差,火力弱,因而在苏日哈拉哈河战斗中遭到惨败。

Type 95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战斗全重 7400kg
车长 4.38m
车宽 2.07m
车高 2.28m
引擎 n.a.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48/26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250 km
乘员 3人
火力装备 37mm Type 98 L/37 ; 2x7.7mm Type 97 MG
弹药 37mm:119发 ; 7.7mm:2940发
装甲 6-12mm
爬坡度 30-40度
通过垂直墙高 0.60m
越壕宽 2.00m
涉水深 1.00m

97式中型坦克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最成功的一种坦克。日本在这以前有一种89式坦克,到了30年代中期,89式坦克的火力和机动性已明显落后于当时世界坦克的发展潮流。为此,日军参谋总部和工程部在1936年决定发展一种新式坦克。时值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之际,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急需大量战车投入战斗,于是采用了三菱重工的样车“奇哈”,左侧的三视图中就是这种“奇哈”坦克。日军将其定名为“97式中战车”(即97式中型坦克)。和89式一样,虽然名为中型坦克,但在今天来看,只能算是轻型坦克。不过各国的军事专家们仍然称它为中型坦克。为了战局的需要,日本人又对这种坦克进行了多次改进,其中有“一式中型坦克”,“三式中型坦克”以及“四式”和“五式”。97式中型坦克的总生产量约1500多辆。这种坦克广泛用于日本侵华战争,东南亚战争和太平洋岛屿的争夺战中。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人民军队的第一辆坦克就是97式坦克。1945年12月1日,正是凭着这辆坦克成立了中国人民军队的第一支坦克部队--东北坦克大队。这辆坦克从参加绥芬河剿匪,三下淞花江南,攻锦州,打天津,立下了赫赫战功,获得了“功臣号坦克”的称号。不过这辆坦克并不是左图的这种型号,是以后的改进型。

Type 97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
战斗全重 15000kg
车长 5.52m
车宽 2.33m
车高 2.23m
引擎 Mitsubishi Type 97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38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210 km
乘员 4人
火力装备 57mm Gun Type 97 ; 2x7.7mm Type 97 MG
弹药 57mm:100发 ; 7.7mm:2745发
装甲 8-33mm
爬坡度 34度
通过垂直墙高 0.90m
越壕宽 2.50m
涉水深 1.00m

九七式“奇哈”中型坦克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最成功的一种坦克,日本定名为“九七式中战车”。九七是日本天皇纪年2597年(公元1937年)的后两位数字,“奇哈”是日本假名的汉语音译。该坦克由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于1937年制成,1938年开始装备,一直服役到1945年,共装备1500多辆。其中三菱重工业公司生产了1224辆,日立的龟有工厂和相模工厂生产了300多辆。
在97式之前,日本有一种89式坦克。到了30年代中期,89式的火力和机动性已明显落后于当时世界坦克的发展潮流。为此,日军参谋总部和工程部在1936年决定发展一种新式坦克。时值“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之际,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急需大量战车投入战斗,于是采用了三菱重工的样车“奇哈”(如右侧的三视图)。和89式一样,虽然名为中型坦克,但在今天来看,只能算是轻型坦克。不过各国的军事专家们仍然称它为中型坦克。
97式中型坦克战斗全重15.3吨,乘员4人,车长和炮手位于炮塔内,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的右侧,机枪手位于驾驶员的左侧,炮塔位于车体纵向中心偏右的位置,装有扶手栏杆,以便检阅及步兵搭乘,兼作无线电天线。主要武器为一门97式57毫米短身管火炮,可发射榴弹和穿甲弹,携弹量120发(榴弹80发、穿甲弹40发),其穿甲弹可以在1200米距离上击穿50毫米厚的钢质装甲。辅助武器为2挺97式7.7毫米机枪,携弹量4035发,其中1挺为前置机枪,另1挺装在炮塔后部偏右的位置。
动力装置为1台功率为125千瓦的12缸风冷些油机,位于车体后部;车辆最大速度38公里/小时,主动轮在前,动力需通过很长的传动轴才能传到车体前部的变速箱和并速器。车体每侧有6个中等直径的负重轮,第1和第6负重轮为独立的螺旋弹簧悬挂,第2-5负重轮每2个为一组要用平衡悬挂。车体和炮塔均为钢质装甲,采用柳接结构,最大厚度25毫米。车长5.516米、宽2.33米、高2.23米。

1式中型坦克 ;

重量 17.2吨
组员 5
长度 5.73m
宽度 2.33m
高度 2.38m
装甲 50- 25mm
武器 2x47mm,
最大速度 44km/ h

2式炮战车

重量 15.4 吨
长度 18'7"
高度 8'4"
宽度 7'6"
成员 5
速度 27 mph

重量 18.8吨
长度 5.73m 
宽度 2.33m
高度 2.38m
装甲 50- 25mm
武器 2 x75mm毫克
最大速度 39km/ h
3式轻型战车

长度:4。3m
宽度2。07m
高度2.28m
重量7。4吨
成员3
武器装备:57mm/18战车炮一门
7.7mm机枪一挺 
速度40km/h
续航距离240km

4式轻型战车,1944年5月完工。

重量 30.0吨
成员 5
长度 6.73m
宽度 2.87m
高度 2.87m
装甲 75- 35mm
武器 2x75mm 毫克
最大速度 45km/ h

4式中型战车

重量 14.3 吨
长度 6.8m
宽度 2.4m
高度 2.75m
成员 7

重量:14。3吨,装甲25-12mm,速度28kg/h,成员,7

120mm自行火炮.

长度:5。52m
宽度:2。33m
高度2。28m
重量15。8吨
成员4
速度38km/h
行动距离:陆地106海里,海上86海里
武器:海十年式12mm高射炮
97式7。7mm车载机枪两挺
装甲:最厚50mm最薄10mm

日本陆军水陆两用坦克:二式内火艇(Type 2 Amphibious Tank,“Ka-Mi”)
翻开85年来的坦克发展史可以看出,世界上拥有水陆坦克的国家寥寥无几,水陆坦克的型号也少得可怜。世界上真正拥有水陆坦克的国家只有苏联、中国和日本。这一点很可能使一些兵器爱好者大吃一惊:“难道美国、英国、德国这些新老坦克大国都没有水陆坦克吗?”应当说,20年代英国就试制过水陆坦克的样车。二战期间,美国和英国都研制成功DD坦克(双驱动坦克,即水陆都能用的坦克),但这些都是由现役坦克(如M4中型坦克)改装的,不是专门设计的水陆坦克。二战中,德国人也设计过深水潜渡坦克,但它也不是水陆坦克。二战中美军广泛使用的LVT,只是两栖装甲突击车,属于装甲输送车一类。
二战中日本的“卡米”2式水陆两用坦克,或称“特二式内火艇”,堪称是真正的水陆坦克。它的英文名称为“Type 2 amphibious tank”,译成中文为“2型水陆坦克”的意思。而“特二式内火艇”,实际上是用日文汉字表示的,是“特殊2型内燃机艇”的简称。“内火艇”,名义上是船,实际上它“自身能浮渡,有水上推进装置,可在水上和陆地机动”,符合水陆坦克的定义,当然应当算作是水陆坦克。

1. 特1式内火艇“卡米”,1941年制成,重4.3吨,可以拆卸的船型浮体在车体前后,炮塔有37毫米炮,车体左前装机枪,可以在潜艇(潜水深7.62米)甲板上运载。

  • 昌吉市鼻翼:璋佹湁浜屾垬鏃舵湡鏃ユ湰鍧﹀厠鎴栧潶鍏嬮儴闃熻祫鏂
    牛昌13428002813: 绛旓細浜屾垬鏃ユ湰鍧﹀厠浠嬬粛 鍦ㄤ簩鎴樼殑鍒濇湡鍜屼腑鏈,鏃ユ湰鍐涢槦鐨勫潶鍏浠97寮忎腑鍨嬪潶鍏嬩负涓,鎴樻枟鍏ㄩ噸浠15鍚,杞﹀瓙杞,瑁呯敳钖,鐏姏寮,鍩烘湰涓婁笉鍏峰鍚屽潶鍏嬩綔鎴樼殑鑳藉姏銆備絾鏄,鐢变簬鏃ユ湰鍦ㄦ垬浜夌殑鍒濇湡鍜屼腑鏈,涓昏鍦╖鍥藉ぇ闄嗗強涓滃崡浜氫綔鎴,浣滄垬瀵硅薄鍩烘湰涓婃病鏈夊潶鍏嬮儴闃熸垨浠呰澶囧皯閲忓潶鍏,鍙嶅潶鍏嬬伀鍔涗篃杈冨急,杩欎娇寰鏃ユ湰鐨灏忓潶鍏嬪緱浠ヨ姝︽壃濞併備絾鍙︿竴...
  • 昌吉市鼻翼:浜屾垬鏃舵湡澶钩娲嬫垬鍦轰笂,缇庡浗瀵鏃ユ湰閮界敤浜嗛偅浜鍧﹀厠?瑕佸叿浣撳瀷鍙
    牛昌13428002813: 绛旓細缇庡浗闄嗗啗杞诲瀷鍧﹀厠鈥斺擬3("鏂浘浜氱壒"锛"Stuart")缇庡浗闄嗗啗涓瀷鍧﹀厠鈥斺擬4鈥滆阿灏旀浖鈥(M4 Sherman)缇庡浗闄嗗啗鍧﹀厠姝煎嚮杞︹斺擬10 Tank Destroyer 缇庡浗闄嗗啗鍧﹀厠姝煎嚮杞︹斺擬18 Hellcat 缇庡浗闄嗗啗杞诲瀷鍧﹀厠鈥斺擬24闇為锛圕haffee锛夌編鍥介檰鍐涢噸鍨嬪潶鍏嬧斺擬26娼樺叴锛圥ershing锛鏃ユ湰88寮忚交鍨嬪潶鍏 89涓瀷鍧﹀厠 89鍨婳tsu鍧﹀厠92閲嶅瀷...
  • 昌吉市鼻翼:浜屾垬鏃舵棩鏈殑閲嶅瀷鍧﹀厠鏄粈涔
    牛昌13428002813: 绛旓細璁捐浣跨敤3鎸烘満鏋瀷鍙蜂笉鏄 瑁呯敳鍒嗗竷涓嶆槑鏈澶ц鐢插帤搴︿负20mm 鍙戝姩鏈虹敱BMW IV姘村喎鐩村垪6姘旂几姹芥补鍙戝姩鏈烘敼閫犺屾潵224椹姏 涔濅簲寮忥紙閲嶅瀷锛夊弻鐐鍧﹀厠鏄瘯鍒朵竴鍙锋垬杞︽敼瑁呬節涓寮忕殑鏀归犲瀷銆1932骞12鏈堝紑濮嬭璁★紝1934骞9鏈堝埗閫犲嚭鏍疯溅銆備絾鏄敱浜庨噸閲忥紝鏈哄姩鎬х瓑闂娌℃湁閲忎骇锛屾姇鍏ヤ娇鐢ㄧ殑鍙湁4杈嗕笖鏈兘鍙傛垬锛堝叾涓湁涓杈...
  • 昌吉市鼻翼:浜屾垬鏃舵湡鏃ュ啗鐨勫潶鍏閮鏈夊摢浜鍨嬪彿?鏁伴噺鍚勬湁澶氬皯?
    牛昌13428002813: 绛旓細涓寮鍧﹀厠 浜屽紡鍧﹀厠 涓夊紡鍧﹀厠 鍥涘紡鍧﹀厠 浜斿紡鍧﹀厠锛堢偖鎴樿溅锛夊弽姝i兘鏄福锛屾暟閲忓緢灏戯紝鍨嬪彿浠モ溿儊鈥濆紑澶达紝鍚庣紑浠モ溿儚鈥濃溿儝鈥濃溿儠鈥濃溿儤鈥濃溿儧鈥濈粨灏俱備腑鍥芥垬鍦轰笂鏁伴噺涓嶅锛屽ぇ澶氭嬁鍘绘湰鍦熼槻鍗簡锛屾渶鍚庨兘鎴愪簡绫冲浗鐨勯澏瀛...
  • 昌吉市鼻翼:浜屾垬鏈夊摢浜涘潶鍏
    牛昌13428002813: 绛旓細鈥滈噹铚傗濊嚜琛岀伀鐐 鈥滃鍏锋惉杩愯溅鈥濋珮灏勭偖 鈥滆惫寮忕寧鍙栬呪濆弽鍧﹀厠鑷鐏偖 鈥滆檸鈥濆紡閲嶅瀷鍧﹀厠 鈥滅媯铏庘濆紡鍧﹀厠 鈥滆薄鈥濆紡鍙嶅潶鍏嬭嚜琛岀伀鐐 鈥滆檸鈥濇垝閲嶅瀷鍧﹀厠II 鈥滆檸寮忕寧鍙栬呪濆弽鍧﹀厠鑷鐏偖 鈥滈紶鈥濆紡瓒呴噸鍨嬪潶鍏 鈥滆鎯戣呪濆弽鍧﹀厠鑷鐏偖 鈥滃浘鍏扳濊交鍨嬪潶鍏 CV33 灏忓瀷鍧﹀厠 鈥滃崱娲涒濊鐢茶溅MII/39 鏃ユ湰:94...
  • 昌吉市鼻翼:鎶楁棩鎴涓棩鏈浜轰娇鐢鐨勫潶鍏杞︽湁鍑犵!
    牛昌13428002813: 绛旓細97寮忎腑鍨嬪潶鍏嬨佷笁寮忓潶鍏嬨佸洓寮忓潶鍏嬨佷簲寮忓潶鍏嬨備篃灏辫繖涔堝嚑绉嶃傚湪浜屾垬鐨勫垵鏈熷拰涓湡锛屾棩鏈啗闃鐨勫潶鍏浠97寮忎腑鍨嬪潶鍏嬩负涓伙紱涓夊紡涓瀷鍧﹀厠浜1943骞村紑濮嬬爺鍒讹紝1944骞寸爺鍒舵垚鍔燂紝鍏辩敓浜т簡绾150杈(涓璇60杈)锛屾垚涓鏃ユ湰鐨鏈鍚庝竴寮犫滅帇鐗屸濄傚洓寮忓拰浜斿紡涓瀷鍧﹀厠锛屽彲浠ヨ鏄笁寮忎腑鍨嬪潶鍏嬬殑缁х画鍜屽彂灞曘
  • 昌吉市鼻翼:浜屾垬鏃ユ湰閲嶅瀷鍧﹀厠
    牛昌13428002813: 绛旓細浜屾垬鏈熼棿鏃ユ湰纭湁閲嶅瀷鎴樿溅锛屾槸鍚︽槸骞夸箟涓婄殑閲嶅瀷鍧﹀厠浠嶆湁浜夎銆備節涓寮忓拰涔濅簲寮忛噸鍨嬪潶鍏嬶紙鍥剧墖涓婁负涔濅竴寮忎笅涓轰節浜斿紡锛夈傚洓寮忔槸涓瀷鐨勩傝繕鏈変節浜斿紡杞诲瀷鍧﹀厠銆傝瘯鍒朵節涓寮忛噸鍨嬫垬杞︾敱璇曞埗涓鍙锋垬杞︽敼瑁呰屾潵鍏蜂綋鏀硅鏃堕棿涓嶆槑锛堝簲鍦1927骞翠互鍚庯級鍏ㄩ暱6300mm 鍏ㄥ2470mm 鍏ㄩ珮2570mm 閲嶉噺18t 鎴愬憳5浜 鏃堕熶负25km ...
  • 昌吉市鼻翼:浜屾垬鏃ユ湰鐨勫潶鍏
    牛昌13428002813: 绛旓細閲囩敤椋庡喎鏌存补鏈轰负鍔ㄥ姏瑁呯疆锛屼负浜屾垬涓棩鏈潶鍏鐨勪竴澶х壒鐐广傞櫎浜嗗畨鍏ㄦф柟闈㈢殑鑰冭檻澶栵紝杩樺叿鏈夊惎鍔ㄦуソ銆佷繚鍏诲鏄撶瓑浼樼偣銆傝鍔ㄨ缃噰鐢ㄦ贩鍚堝钩琛″紡鎮寕瑁呯疆锛屽嵆绗1銆2锛岀3銆4鍜岀6銆7璐熼噸杞袱涓负涓缁勶紝绗5璐熼噸杞负鐙珛鐨勩傛瘡渚ф湁7涓礋閲嶈疆鍜3涓墭甯﹁疆銆傚叾瀹烇紝鍖哄垎涓夊紡銆佸洓寮忓拰浜斿紡鍧﹀厠锛屽崟鐪嬭礋閲嶈疆...
  • 昌吉市鼻翼:鏃ユ湰鍦2鎴樻渶鍘夊鐨勫潶鍏鏄粈涔?
    牛昌13428002813: 绛旓細浜屾垬涓棩鏈鏈鏈夊悕鐨勫潶鍏鏄97寮忎腑鍨嬪潶鍏嬶紝鎴樻枟鍏ㄩ噸鍙湁15鍚紝鍙浉褰撲簬鍒浗鐨勮交鍨嬪潶鍏嬶紝瑁呭涓闂57mm鐭韩绠$伀鐐紝瑁呯敳鍘氬害涓鑸负25mm銆傝繖绉嶅潶鍏嬭溅瀛愯交锛岃鐢茶杽锛岀伀鍔涘急锛屽熀鏈笂涓嶅叿澶囧悓鍧﹀厠浣滄垬鐨勮兘鍔涖備簩鎴樹腑鍓嶆湡锛屼笌涓浗鍜屼笢鍗椾簹杩欑娌℃湁鍧﹀厠閮ㄩ槦鎴栦粎瑁呭灏戦噺鍧﹀厠鐨勪綔鎴樺璞′氦鎴樺掓槸鍙互鑰姝︽壃濞侊紝鍚庢湡...
  • 昌吉市鼻翼:浜屾垬鏃ュ啗鎵鏈夌殑浣滄垬椋炴満鍜鍧﹀厠鍒嗗埆鏈夊摢浜?
    牛昌13428002813: 绛旓細宸濊タN1K"寮洪"姘翠笂鎴樻枟鏈恒佸窛瑗縉1K1-J"绱數"灞鍦版垬鏂楁満锛堟埅鍑绘満锛夈佸窛瑗縉1K2-J"绱數鏀"灞鍦版垬鏂楁満锛堟埅鍑绘満锛夈佸窛瑗縆8浜屽紡澶ц墖锛屼竴寮忛檰鍔熴佷簩寮忛檰鏀汇97鑸版敾锛99鑸扮垎锛屽ぉ灞遍奔闆锋満銆鍧﹀厠锛89寮忎腑鍧︼紝97寮忎腑鍧︼紝97鏀逛腑鍧︼紝94寮忚秴杞伙紝涓夊紡涓潶锛屽洓寮忎腑鍧︼紝浜斿紡涓潶锛屼簩寮忓唴鐏墖锛堜袱鏍栵級...
  • 相关链接

  • 日本97式中型坦克
  • 二战日本坦克图鉴大全
  • 日本二战坦克图片
  • 二战日本全部的坦克
  • 苏联与日本坦克大战
  • 来自于网友分享,若有事请联系
    © 好有爱分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