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石灰吟的意思
解读《石灰吟》的意思,这首诗的历史
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一、出处
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二、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三、重点
1、吟:吟颂。指古代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5、人间:人世间。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写下了此诗。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二、作品赏析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作者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二、作者简介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永乐十九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
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不许。
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天顺元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宪宗时,于谦被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谥“肃愍”。明神宗时,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传世。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1、原文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中心思想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扩展资料
《石灰吟》赏析:
1、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2、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3、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4、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石灰吟。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赏析】《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保存在人间。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1、原文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中心思想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扩展资料
《石灰吟》赏析:
1、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2、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3、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4、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法于18815145269: 《石灰吟》古诗诗意如下:石灰吟 朝代:明代 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法于18815145269: 《石灰吟》的译文:石灰石经过千万次的锤打与开凿,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烈火的焚烧在它看来也是很平常的事。就算是粉身碎骨也丝毫不害怕,只要能把高尚的气节留在人世间。《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全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的...
法于18815145269: 1、全诗原文如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2、翻译:经历过千锤万凿石灰石才从深山中出来,熊熊烈火燃烧在它看来就是寻常事,即使是粉身碎骨也没有丝毫害怕,一定要把自己的清白留在这人世间。3、简析:第一句中的“千锤万凿”形容石灰石开采的困难,...
法于18815145269: 《石灰吟》的古诗意思翻译如下:整体寓意: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政治家于谦所作,通过吟咏石灰的坚强不屈,来赞颂志士仁人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能从容自若,视若等闲的高尚品质。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形象地描绘了开采石灰石的不易,需要经历千锤万凿才能从深山中开采出来,象征着志士仁人在...
法于18815145269: 《石灰吟》这首古诗的意思是:开采艰难: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这描绘了石灰石开采的艰辛过程。面对烈火的态度:面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石灰石却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这表现了石灰石不畏艰难、不惧挑战的精神。粉身碎骨的决心: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这进一步强调了石灰石的...
法于18815145269: 《石灰吟》这首古诗的意思是:开采艰辛: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象征着获取正义或真理的过程充满艰难险阻。面对烈火的态度: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表现出石灰面对艰难困苦时的从容不迫和坚定信念。粉身碎骨的决心: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这里用石灰的磨难来...
法于18815145269: 《石灰吟》中的“吟”是诗歌的一种体裁,这里是赞颂的意思。本文中,我整理了相关知识,欢迎阅读。《石灰吟》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翻译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
法于18815145269: 《石灰吟》古诗翻译是:石灰石经过多次敲打撞击才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然后用烈火焚烧。即使粉身碎骨,石灰石也无所畏惧,全因为它保持本色不畏艰难险阻。接下来对这首诗进行 一、石灰石开采的过程 这首诗的开头描述了石灰石从山中开采的情景。“千锤万凿出深山”,形象地展现了石灰石经受的...
法于18815145269: 六下、10古诗分别是《马诗》、《石灰吟》、《竹石》诗意分别如下:《马诗》诗意:塞外大沙漠里,黄沙在月光的映照下犹如皑皑的白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什么时候我能给马带上金络头,飞快地奔跑着,踏遍这清爽秋日的原野!《石灰吟》诗意: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灰石...
法于18815145269: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借石灰的炼制过程表达自己坚韧不屈品格的一首咏物诗,其意思如下: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描述了石灰石开采的艰辛过程,象征着人生路上的磨砺和考验。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展现了诗人面对困难和考验时的从容态度,无论经历何等烈火焚烧,都视为寻常,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