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中表达诗人高尚情操的诗句

来源:网友推荐     更新:2025-05-21
表达“老师的纯净心灵与高尚情操”的诗句有哪些?

无题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蜂唐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春夜喜雨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唐 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明 于谦 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头是经过千万次的撞击和敲打才从大山上开采出来的,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平常常的事。
即使身体粉碎也不害怕,
决心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全诗通过赞颂了石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表达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编辑本段]注释:
石灰吟:石灰赞歌。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击:撞击,雕琢。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是夸张手法。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常,轻松
清白:指高尚情操。千锤万击: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人间:人世间。
锤:敲打。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经过千万次锤打从深山里采出来的石灰,对熊熊烈火的焚烧看得跟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保存在人间。
[编辑本段]古诗今译: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古诗今译]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 。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汉族。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
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很用心听。顾佐任都御使,对下属很严厉,只有对于谦客气,认为他的才能胜过自己。护从皇帝驻扎在乐安时,高煦出来投降,皇帝让于谦口头数说他的罪行。他义正词严,声色俱厉。高煦伏在地上战保,自称罪该万死。皇帝很高兴。班师回朝北京,给于谦赏赐和各大臣一样。
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他上疏奏报陕西各处官校骚扰百姓,诏令派御史逮捕他们。皇帝知道于谦可以承担重任,当时刚要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接派驻省的巡抚,于是亲手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越级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于谦到任后,轻装骑马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考察当时各项应该兴办或者革新的事,并立即上书提出。一年上书几次,稍有水旱灾害,马上上报。
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还特意写诗《入京》以明志:
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如此清正廉洁,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这就是“两袖清风”的故事。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最后的2句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 隆化县假外:石灰吟这首诗中反映诗人的志向的诗句是
    氐砍13791354051: 于谦的《石灰吟》诗中,"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愿意为国尽忠,即使面临牺牲也不退缩的决心。他的这种精神,正是他个人品格的真实写照。于谦,字廷益,出生在浙江钱塘,是一位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高尚情操,也寄托了对国家和人民...
  • 隆化县假外:...自己高尚的情操把这组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的诗句
    氐砍13791354051: 《石灰吟》一般认为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 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 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 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整首 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 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 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 给人以启迪和...
  • 隆化县假外:明代著名诗人于谦曾城写过一首石灰吟表现他高尚的情操的诗句是什么
    氐砍13791354051: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一般认为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
  • 隆化县假外:《石灰吟》里面到底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还是“粉身碎骨全不怕”还有...
    氐砍13791354051: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石灰的煅烧过程,表达了诗人高尚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诗中“粉骨碎身全不怕”一句,强调了石灰即使粉身碎骨也不畏惧的决心,这种精神象征着诗人不屈不挠的品格。关于“全不怕”的正确性,根据人教版教材的标准,应该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这种...
  • 隆化县假外:《石灰吟》于谦
    氐砍13791354051: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不同流合污、不畏恶势力的品质,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注释:石灰吟:石灰赞歌。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
  • 隆化县假外:《石灰吟》《咏煤炭》表达了诗人什么志向?
    氐砍13791354051: 《石灰吟》是首托物言志的诗篇,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不畏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尚情操的决心。诗中通过描述石灰的形成过程,借石灰之口抒发个人志向。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描绘了石灰石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的情景,暗示了诗人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则象征着诗人无论...
  • 隆化县假外:石灰吟描写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墨梅图题诗中的哪一句意思相近
    氐砍13791354051: 《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和《墨梅》中的“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意思相近。
  • 隆化县假外:石灰吟 古诗中高尚情操的诗句
    氐砍13791354051: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希望能帮到你,谢谢啦
  • 隆化县假外:正确的古诗《石灰吟》的诗句是什么?
    氐砍13791354051: 诗人于谦用石灰的提炼过程来比喻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古代,石灰被视为一种象征着纯洁与坚韧的物质,而于谦通过描写石灰的炼制过程,旨在表达自己对于理想和道德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在历经岁月的考验后,仍然能够保持其原有的纯净和坚韧。石灰吟不仅是一首赞美石灰的诗,更是一首歌颂坚韧不...
  • 隆化县假外:文天祥的诗句中哪一句有浑不怕
    氐砍13791354051: 《石灰吟》全诗如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于谦的高尚情操,更寄托了他不畏强权、坚韧不拔的精神。他以石灰为喻,展现了自己为国家奉献一切的决心。于谦的一生,正如这首诗所描绘的那样,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他也从未放弃过。这首诗...
  • 相关链接

  • 《石灰吟》表达的志向
  • 三个版本的《石灰吟》
  • 《石灰吟》中吟的意思
  • 于谦《石灰吟》原文
  • 《石灰吟》的赏析
  • 来自于网友分享,若有事请联系
    © 好有爱分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