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皑皑白雪”中“皑”怎么读?
“皑皑白雪”中“皑”的读音是:ái
解析:皑不是多音字,只有一个读音[ái],声调是四声。
皑皑白雪,读音:[ ái ái bái xuě ]
解释: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皑的基本解释:
部首:白
笔画:11
释义:洁白的样子,多形容霜雪 :皑白。皑皑白雪。
皑的笔顺:撇,竖,横折,横,横,竖,竖折/竖弯,竖,横,竖,横折,横,点,撇,横。
扩展资料:说文解字:
皑,形声。字从白,从岂(qǐ),岂亦声。"岂"与"白"联合起来表示"鳞片状的白雪",本义:如鳞片般落下的雪花。引申义:雪白色。
相关词汇解释:
1、皑皑[ ái ái ]
解释:形容洁白的样子。常用来形容雪和为雪所覆盖的事物。
2、皑白[ ái bái ]
解释:雪洁白貌。
3、白皑皑[ bái ái ái ]
解释:一片洁白的样子。
4、皑雪[ ái xuě ]
解释:白雪。比喻素服。
5、白雪皑皑[ bái xuě ái ái ]
解释: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出自: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白雪皑皑的山峰,当阳光照耀的时候,大概总以为是灿烂得很,大可观赏的吧。”
“皑皑白雪”中“皑”的读音是:ái
解析:皑不是多音字,只有一个读音[ái],声调是四声。
皑皑白雪,读音:[
ái
ái
bái
xuě
]
解释: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皑的基本解释:
部首:白
笔画:11
释义:洁白的样子,多形容霜雪 :皑白。皑皑白雪。
皑的笔顺:撇,竖,横折,横,横,竖,竖折/竖弯,竖,横,竖,横折,横,点,撇,横。
扩展资料:
说文解字:
皑,形声。字从白,从岂(qǐ),岂亦声。"岂"与"白"联合起来表示"鳞片状的白雪",本义:如鳞片般落下的雪花。引申义:雪白色。
相关词汇解释:
1、皑皑[
ái
ái
]
解释:形容洁白的样子。常用来形容雪和为雪所覆盖的事物。
2、皑白[
ái
bái
]
解释:雪洁白貌。
3、白皑皑[
bái
ái
ái
]
解释:一片洁白的样子。
4、皑雪[
ái
xuě
]
解释:白雪。比喻素服。
5、白雪皑皑[
bái
xuě
ái
ái
]
解释: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出自: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白雪皑皑的山峰,当阳光照耀的时候,大概总以为是灿烂得很,大可观赏的吧。”
一、皑皑白雪”中“皑”的拼音ái 。
二、释义:
(形声。从白,岂声。字亦作溰。本义:霜雪洁白) 洁白
又如:皑白;皑雪(白雪。比喻素服)
三、繁体汉字:皑
四、皑的部首:白
五、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六、造字法:形声;从白、岂声
七、异体字:溰皑凒
八、相关组词:
皑皑 皑雪 皑白 白皑皑 白雪皑皑 皑皑白雪
扩展资料:
一、汉字笔顺:ノ丨フ一一丨丨丨フ一丨
二、笔顺读写:撇、竖、横折、横、横、竖、竖折/竖弯、竖、横折、横、竖弯钩、
三、词组释义:
1、皑皑 [ ái ái ]
形容洁白(多用于雪):白雪~。
2、皑雪 [ ái xuě ]
白雪。比喻素服。
3、皑白 [ ái bái ]
雪洁白貌。
4、白皑皑 [ bái ái ái ]
状态词。形容霜、雪等洁白:~的雪铺满田野。
5、白雪皑皑 [ bái xuě ái ái ]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出自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白雪皑皑的山峰,当阳光照耀的时候……大概总以为是灿烂得很,大可观赏的吧。”
“皑皑白雪”中“皑”的读音是:ái
皑
释义:洁白的样子,多形容霜雪。
组词:皑皑、皑雪、皑白、白皑皑、白雪皑皑。
笔顺笔画:撇、竖、横折、横、横、竖、竖折/竖弯、竖、横折、横、竖弯钩,共11笔。
部首:白。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1) (形声。字从白,从岂,岂亦声。“岂”与“白”联合起来表示“鳞片状的白雪”,本义:如鳞片般落下的雪花。引申义:雪白色)
皑,霜雪之白也。——《说文》
漂积雪之皑皑兮。——刘歆《遂初赋》
浩浩皑皑。——枚乘《七发》。注:“高白之貌。”
皑如山上雪。——古乐府《白头吟》。
(2) 又如:皑白;皑雪(白雪。比喻素服)
扩展资料:
词语解释:
1、皑皑
拼音:ái ái
释义:形容洁白(多用于雪)。
2、皑雪
拼音:ái xuě
释义:白雪。比喻素服。
3、皑白
拼音:ái bái
释义:洁白,雪白。
4、白皑皑
拼音:bái ái ái
释义:状态词。形容霜、雪等洁白。
5、白雪皑皑
拼音:bái xuě ái ái
释义: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引证: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白雪皑皑的山峰,当阳光照耀的时候……大概总以为是灿烂得很,大可观赏的吧。”
“皑皑白雪”中“皑”读作ái。
皑基本解释:洁白的样子,多形容霜雪:皑白。皑皑白雪。
皑皑【 ái ái】:形容洁白的样子,常用来形容雪和为雪所覆盖的事物:白雪皑皑。
皑皑白雪
读音: ái ái bái xuě
释义: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出处:
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白雪皑皑的山峰,当阳光照耀的时候……大概总以为是灿烂得很,大可观赏的吧。”
扩展资料:
近义词:银装素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天雪地
1、银装素裹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yín zhuāng sù guǒ,指雪下过之后的场景或冬天雪后的美丽景色,一切景物都被银白色包裹,形容雪后一片白色的世界。
用法:蓝天白云下的风火山,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2、冰天雪地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 bīng tiān xuě dì,意思是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出处:你就在这儿吧,冰天雪地的上哪儿去?(老舍《骆驼祥子》十二)
“皑皑白雪”中“皑”读作ái。
“皑”的读音、意义及用法示例如下:
皑
皑 ái
〈形〉
(1) (形声。从白,岂声。字亦作溰。本义:霜雪洁白) 洁白 [pure white]
皑,霜雪之白也。——《说文》
漂积雪之皑皑兮。——刘歆《遂初赋》
浩浩皑皑。——枚乘《七发》。注:“高白之貌。”
皑如山上雪。——古乐府《白头吟》。
(2) 又如:皑白;皑雪(白雪。比喻素服)
常用词组
皑皑
皑皑造句如下:
1、山头白雪皑皑,山下松柏苍苍,多么壮丽的北国风光!
2、皑皑的白雪覆盖着大地和山冈。
3、画面中一位老者悠闲地在白雪皑皑的江边垂钓。
4、冬天不止是白雪皑皑,不止是银装素裹,不止是冰天雪地,更是梅花迎霜而开的时候。
5、他遥望着皑皑的白雪,陷入了久久的沉思。
驹承13217355349: 一、皑字只有一个读音,拼音是ái。二、皑字的基本释义包括“皑皑”,用来形容洁白,多用于雪,如“白雪皑皑”。三、皑字的结构是左右结构,左侧是偏旁部首白,总共有11画。四、皑字可以组成的词汇有“皑皑”、“皑皑白雪”、“白雪皑皑”、“白皑皑”、“皑雪”和“皑白”等。
驹承13217355349: 1. “皑皑白雪”中的“皑”读音为ái。2. “皑”字是一个形声字,从白,岂声。它的本义是指霜雪洁白。3. 在古代文献中,“皑”字被用来形容洁白如霜雪的颜色。例如,《说文》中提到:“皑,霜雪之白也。”4. “皑皑”一词常用来形容大量的雪,如同山上的白雪一样。例如,《遂初赋》中...
驹承13217355349: 你好,白雪皑皑,ai,第二声声调 希望这个答案对你有帮助,往采纳
驹承13217355349: 皑的读音是ái。基本释义:皑字常用于形容洁白,特别是用于形容雪,如“白雪皑皑”。组词:皑字可以组成“皑皑”、“皑雪”等词语,其中“皑皑”形容非常洁白的样子,多用于形容雪;“皑雪”则指白雪,有时也比喻素服。
驹承13217355349: 说文》漂积雪之皑皑兮。——刘歆《遂初赋》浩浩皑皑。——枚乘《七发》。注:“高白之貌。”皑如山上雪。——古乐府《白头吟》。又如:皑白;皑雪(白雪。比喻素服)皑皑 ái’ái 〖purewhite〗形容洁白的样子。常用来形容雪和为雪所覆盖的事物 白雪皑皑 相关词语: 皑皑皑白皑雪白皑皑白雪皑皑 ...
驹承13217355349: 白雪皑皑的读音是[bái xuě ái ái],用以形容雪地明亮、洁白的景象。这个词汇经常出现在描述冰天雪地的文学作品里,如秦牧的《鲜荔枝和干荔激橘嫌枝》,描绘了被白雪覆盖的山峰在阳光的映照下闪耀光芒,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皑皑的同义词有“银妆素裹”,它们都传达了纯洁无瑕、美丽动人的意境。
驹承13217355349: 皑皑”(ái ái),用以形容厚厚的积雪,“白雪皑皑”则形容雪后景色清新。5. “皑皑”的读音是[ái ái],这个词语形容雪非常洁白,例如“乌云密布,雪山皑皑”(出自陈其通《万水千山》第二场)。6. “皑雪”读作[ái xuě],通常用来指代白雪,有时也用来比喻穿着素净的衣服。
驹承13217355349: “皑”读作:ái。解释:1. 读音介绍 “皑”是一个汉字,其标准普通话读音为ái。这个字在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其独特的读音仍然需要正确掌握。2. 字义概述 “皑”在汉语中的含义与雪有关,常用来形容积雪覆盖的景象。例如,“白雪皑皑”就...
驹承13217355349: 白雪皑皑的读音是[bái xuě ái ái],这个词语形容的是洁白的样子,常用来描绘霜雪的明亮景象。在秦牧的《鲜荔枝和干荔激橘嫌枝》一文中,描述了白雪皑皑的山峰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灿烂,是非常值得欣赏的景观。皑皑的近义词有银妆素裹,都给人一种洁白美丽的感觉。
驹承13217355349: 读音:ái 皑 ái 〈形〉形声。从白,岂声。字亦作溰。本义:霜雪洁白。皑,霜雪之白也。——《说文》◎ 洁白的样子,多形容霜雪:~白。~~白雪。相关词组:皑皑 皑雪 皑白 白雪皑皑 白皑皑 白雪皑皑 bái xuě ái ái 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出处:秦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