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佛教的一些看法
来源:网友推荐 更新:2025-05-19
1、佛教被误解为悲观厌世。实际上,佛教徒出于各种原因出家修行,不能简单地认为佛教是悲观厌世的。佛教相信因果律,通过不懈的修行实践可以达到离苦得乐的目的,是积极的。
2、弗洛伊德将宗教视为“精神麻醉”。他认为宗教是人们无法解释现象时,将其归结于神秘力量的产物。在远古时代,人类塑造出神这一形象来解释世界。弗洛伊德认为,宗教是人们逃避现实压力,寻求解脱的一种方式。
3、求神拜佛并非正确行为。人们往往出于自私贪婪的本性,只想索取,不想付出。佛教提倡布施、行善,实实在在地行善一次比在佛前苦苦求上五百年都管用。
4、佛教是历史的一个误会。慧能和神秀的话代表了禅宗中南宗和北宗不同的修行主张。南宗主张顿悟成佛,而北宗主张渐悟成佛。佛教注重理论上的领悟和实践活动,南宗过于强调理论的认识,而对实践重视不足。
5、佛教的未来。佛教的繁荣昌盛和衰败凋零都与统治阶级的态度有很大关系。佛教面临科学、大众需求、统治阶级等方面的挑战。佛教应该成为小众的宗教,但如果佛教能够在理论上简化、去伪存真,并在实践方面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或许会有新的发展。
舟曲县卷发: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教
佐安17634596608: 摩诃毗罗亲自选派他去迎佛,和佛辩论有关业报理论方面的某些问题,想将佛击败,因为在这些问题上,佛的观点与尼乾若提子有所不同。可是出乎意料之外,讨论论的结果,优婆离却相信佛的观点是对的,他老师的看法反而错了。所以,他就求佛收他做佛的在家弟子(优婆塞)。但佛叫他不要急著作决定,要慎重考虑一番。因为“...
舟曲县卷发:大家对于佛教是怎么样的看法!
佐安17634596608: 我是信佛的,怎么说呢,开始的时候还去宣传,但发现有些人不但不信还口出侮言,算了,自修吧。你的问题满怪的,信仰是自己的事,何必在乎别人的说法,你记住是我们选择了信仰,而不是信仰选择了我们。一旦选择就不要轻易放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阿弥陀佛。
舟曲县卷发:大家对佛家的看法
佐安17634596608: 佛学是面对宇宙人生的一种自内而外的一种整体的认知。他讲的是根本的,所有的一切世间的事物的根本。从苦空无常认识到自身执迷而产生的人生和人类苦难。他站在世间事物的基础上,站在人类的认知的基础上。探讨了一些超越世间和人类的理解能力的问题。要证得(亲身感受)实相。需要改变以往的心行。以(...
舟曲县卷发:曾仕强是怎么看佛教的
佐安17634596608: 1. 曾仕强教授在《易经的智慧》节目中对佛教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佛教是一种优秀的宗教,具备诸多优点,如强调因果报应、修行以及慈悲为怀。2. 教授指出,佛教的这些特质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自身和这个世界,通过修行和行善来提升自我,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3. 他还讨论了佛教中的核心理念,如...
舟曲县卷发:学佛教的好处和坏处
佐安17634596608: 2. 学习佛教教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提升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3. 佛教强调慈悲为怀,通过修行和学习,人们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同情心和爱心,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4. 学佛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困难和痛苦时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5. 佛教的修行和冥想可以帮助...
舟曲县卷发:佛学问答:您信佛吗?您对佛教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
佐安17634596608: 佛教是佛陀对法界众生的一种圆满教育,是让人们知道六道是轮回的,不停息的,是生老病死苦不堪言的,佛陀告诉我们只有念佛成佛才能了生死轮回,人过得太苦了,往往造恶还要受恶道的苦报,这世不了脱,还要等到什么时候了脱呢,得到人身不容易,还是通过念佛,学佛来了脱生死这个大问题最好,我通过...
舟曲县卷发:佛教的道义精髓有哪些?他的主张是什么?
佐安17634596608: 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理包括四谛、八正道、三学、十二因缘等,揭示人生存在的本质是苦,应从痛苦中解脱,而痛苦的根源是无明和爱欲。戒、定、慧三学和八正道则是解脱之道。所谓戒,就是去除贪欲的心、执著的痴爱等;定,就是依法禅定;慧,则是对现象世界、人生乃至修行境界正确的看法。重视智慧解脱是佛教...
舟曲县卷发:分析下面这个人对佛教的看法
佐安17634596608: 1、从国家法律角度,信仰自由,他的观点合法正确;当然反对他的观点,同样是言论自由,合法正确。2、从佛教角度,对破戒的,依佛教戒律对待,也是正确的。3、其实,的确没人能把他怎么样,就如同他也不能把他自己的“因果报应”怎么样 一样。4、相信,您说的这个人,不会是您。
舟曲县卷发:结合个人经历谈谈对佛教艺术的认识。谢谢
佐安17634596608: 3.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4.已经结束的,已经结束了。如果能做到如此心不动,那么可以说与慧能祖师同样悟性了 佛教对于人生的看法,有人说是悲观的,因为佛法常常都是和痛苦有关,似乎重点都在“苦”,例如“离苦得乐”,“代诸众生受苦”。尤其是初入佛门者, 他们对佛教的感觉是...
舟曲县卷发:对佛教的盲信和正信
佐安17634596608: 佛教不是为了让人顶礼膜拜,它只是告诉你人人皆有佛性,只要开启心智,用爱修行,你终将成佛。这是智慧的资粮,是对佛教的正信。佛教让人反观自我,去认识和开发自己本自具足的智慧,不要去向外贪求。这一点对现世的人很重要,一些人总在向外攀缘要求,不断去抱怨指责他人,却很少去修正自己。而人生...
2、弗洛伊德将宗教视为“精神麻醉”。他认为宗教是人们无法解释现象时,将其归结于神秘力量的产物。在远古时代,人类塑造出神这一形象来解释世界。弗洛伊德认为,宗教是人们逃避现实压力,寻求解脱的一种方式。
3、求神拜佛并非正确行为。人们往往出于自私贪婪的本性,只想索取,不想付出。佛教提倡布施、行善,实实在在地行善一次比在佛前苦苦求上五百年都管用。
4、佛教是历史的一个误会。慧能和神秀的话代表了禅宗中南宗和北宗不同的修行主张。南宗主张顿悟成佛,而北宗主张渐悟成佛。佛教注重理论上的领悟和实践活动,南宗过于强调理论的认识,而对实践重视不足。
5、佛教的未来。佛教的繁荣昌盛和衰败凋零都与统治阶级的态度有很大关系。佛教面临科学、大众需求、统治阶级等方面的挑战。佛教应该成为小众的宗教,但如果佛教能够在理论上简化、去伪存真,并在实践方面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或许会有新的发展。
佐安17634596608: 摩诃毗罗亲自选派他去迎佛,和佛辩论有关业报理论方面的某些问题,想将佛击败,因为在这些问题上,佛的观点与尼乾若提子有所不同。可是出乎意料之外,讨论论的结果,优婆离却相信佛的观点是对的,他老师的看法反而错了。所以,他就求佛收他做佛的在家弟子(优婆塞)。但佛叫他不要急著作决定,要慎重考虑一番。因为“...
佐安17634596608: 我是信佛的,怎么说呢,开始的时候还去宣传,但发现有些人不但不信还口出侮言,算了,自修吧。你的问题满怪的,信仰是自己的事,何必在乎别人的说法,你记住是我们选择了信仰,而不是信仰选择了我们。一旦选择就不要轻易放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阿弥陀佛。
佐安17634596608: 佛学是面对宇宙人生的一种自内而外的一种整体的认知。他讲的是根本的,所有的一切世间的事物的根本。从苦空无常认识到自身执迷而产生的人生和人类苦难。他站在世间事物的基础上,站在人类的认知的基础上。探讨了一些超越世间和人类的理解能力的问题。要证得(亲身感受)实相。需要改变以往的心行。以(...
佐安17634596608: 1. 曾仕强教授在《易经的智慧》节目中对佛教进行了阐述,他认为佛教是一种优秀的宗教,具备诸多优点,如强调因果报应、修行以及慈悲为怀。2. 教授指出,佛教的这些特质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自身和这个世界,通过修行和行善来提升自我,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3. 他还讨论了佛教中的核心理念,如...
佐安17634596608: 2. 学习佛教教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提升对生活的态度和看法。3. 佛教强调慈悲为怀,通过修行和学习,人们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同情心和爱心,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4. 学佛可以帮助人们在面对困难和痛苦时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5. 佛教的修行和冥想可以帮助...
佐安17634596608: 佛教是佛陀对法界众生的一种圆满教育,是让人们知道六道是轮回的,不停息的,是生老病死苦不堪言的,佛陀告诉我们只有念佛成佛才能了生死轮回,人过得太苦了,往往造恶还要受恶道的苦报,这世不了脱,还要等到什么时候了脱呢,得到人身不容易,还是通过念佛,学佛来了脱生死这个大问题最好,我通过...
佐安17634596608: 原始佛教的基本教理包括四谛、八正道、三学、十二因缘等,揭示人生存在的本质是苦,应从痛苦中解脱,而痛苦的根源是无明和爱欲。戒、定、慧三学和八正道则是解脱之道。所谓戒,就是去除贪欲的心、执著的痴爱等;定,就是依法禅定;慧,则是对现象世界、人生乃至修行境界正确的看法。重视智慧解脱是佛教...
佐安17634596608: 1、从国家法律角度,信仰自由,他的观点合法正确;当然反对他的观点,同样是言论自由,合法正确。2、从佛教角度,对破戒的,依佛教戒律对待,也是正确的。3、其实,的确没人能把他怎么样,就如同他也不能把他自己的“因果报应”怎么样 一样。4、相信,您说的这个人,不会是您。
佐安17634596608: 3.不管事情开始于哪个时刻,都是对的时刻;4.已经结束的,已经结束了。如果能做到如此心不动,那么可以说与慧能祖师同样悟性了 佛教对于人生的看法,有人说是悲观的,因为佛法常常都是和痛苦有关,似乎重点都在“苦”,例如“离苦得乐”,“代诸众生受苦”。尤其是初入佛门者, 他们对佛教的感觉是...
佐安17634596608: 佛教不是为了让人顶礼膜拜,它只是告诉你人人皆有佛性,只要开启心智,用爱修行,你终将成佛。这是智慧的资粮,是对佛教的正信。佛教让人反观自我,去认识和开发自己本自具足的智慧,不要去向外贪求。这一点对现世的人很重要,一些人总在向外攀缘要求,不断去抱怨指责他人,却很少去修正自己。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