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为何要着急立太子
事实上李治想不同意都不行,因为满朝文武出奇的一致,都是要立太子,而且跟李治说的时候,那理由肯定不是为了自己的富贵。理由都是高大上的冠冕堂皇,李治作为皇帝想反驳都反驳不了的那种,而他本人也终于感受到了孤独和无助。那种被满朝文武架空的感觉,让他第一次意识到,皇帝这个位置,不是那么好...
唐太宗之所以改变主意立晋王治为太子,其原因除前面所说,一则为不使魏王泰的夺嫡行为合法化,二则为避免李唐宗室互相残杀,此外还有更深刻的政治原因。
毕竟李治在当时是一个比较安心的存在,他既不会是谋权夺位的威胁,同时当时皇上觉得日后再改立太子就好,所以才会草率的定了理智为太子。而且李治虽然说懦弱无能,但是也有聪慧的一面,尤其是他也有一定的大臣相帮,这都给他带来了一个比较好的口碑,让他在皇上面前也算是有一点好的形象,虽然知道他...
李世民认为李恪英明果断,和自己很像,因此有心要立李恪为太子。李治是自己的外甥,要废他然后立一个和自己不相干的人做太子,长孙无忌当然不愿意,他进行了力争。李世民一针见血地指出他内心所想:“你反对立李恪,是因为李恪不是你的外甥吧?”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大舅哥,对李世民也很了解,于是说:“太子仁厚,虽然不是开...
从而能够保持朝堂的稳定,也符合长孙无忌等重臣的利益。维护朝堂稳定:立李治为太子可以平衡各方势力,避免朝堂因太子之位而动荡不安。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深知稳定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综上所述,李世民在选择太子时,综合考虑了个人经历、朝堂势力、儿子性格以及国家稳定等多方面因素,最终决定立李治为太子。
李治是李世民最懦弱的一个儿子,最后能被立为太子,确实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他兄弟鹬蚌相争他坐享其成,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大臣们的推动。01.兄弟相争,李治得利 关于皇位的争夺从来就没有停下来过,李世民的几个儿子也是争的热火朝天,直到后来李承乾被废,李泰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最佳人选。可是李泰太...
长孙皇后当时育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因为李承乾是嫡长子,所以从很小的时候就被册立为太子,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成年后的李承乾慢慢暴露出来不少缺点,比如他生活比较奢侈,而且沉迷于玩男宠,这件事让唐太宗很不舒心,后来父子之间也有了隔阂,李世民也慢慢觉得李承乾难成大器,就...
李治之所以轻轻松松被立为太子,除了他本身的才华之外,还与他的两位兄长斗争到两败俱伤的结果有关。按理来说,李承乾太子谋反案的最直接受益者,应该是他一母同胞的弟弟魏王李泰才对。因为早在李承乾还未谋反之前,李世民就因为李承乾的一系列的作为问题而对其深恶痛绝,转之则因为魏王李泰的才华、...
三、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是为了让国家维持稳定。在李世民废掉李承乾之后,太子之位也空缺了出来,如果李世民迟迟不解决太子之位空缺的问题,那么必然会导致国家陷入一片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李世民才会让李治成为太子。因为在李治成为太子之后,各方势力就不需要为权力大打出手,所以李世民的这一举动,...
三、李治的性格也比较适合。除了上面的两个因素之外,李治的性格优势也是自己能够成为皇帝的一个方面,因为李治的性格比较好,宅心仁厚,在众皇子争夺皇位的时候,李治从来不参与其中。而且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还有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李治不会滥杀无辜,自己上位之后肯定不会杀害其他皇子,所以最终立了李治为...
并萧18322131682问:
严格教育下的成功人士有那些事例 -
图们市内眦说:
—— 在美国,有两个家族都已繁衍了八代子孙.一个家族的始祖是200年前康乃狄克州德高望重的著名哲学家嘉纳塞·爱德华.由于他重视子女的教育,并代代相传,在他的八代子孙中共出了1位副总统、1位外交官、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
并萧18322131682问:
李治时期的第一个太子 -
图们市内眦说:
——[答案] 李忠(643年-664年1月6日),字正本,唐高宗李治长子[1] ,母为宫人刘氏.[2] 由于柳奭与褚遂良、韩瑗、长孙无忌、于志宁等人相继向高宗请求立李忠为太子,于是在永徽三年立李忠为太子,六年为他元服.然而不久后就将他贬为梁王.显庆五年,废...
并萧18322131682问:
唐太宗是一位怎样的君主, -
图们市内眦说:
——[答案]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后的庙号.... 唐太宗为防止身后发生兄弟仇杀的悲剧,贬魏王李泰,改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即以后的唐高宗. 【贞观之治】在李世民...
并萧18322131682问:
墓志铭和我的理想有什么关系 -
图们市内眦说:
—— 话说唐人喜欢在写墓志的时候贴金已不是新闻,墓志铭中各种隐恶扬善、粉饰乾坤、无中生有的情况屡见不鲜,而唐人自己对此也有着很清醒的认识:“大凡为文为志,纪述淑美,莫不盛扬平昔之亊...
并萧18322131682问:
玄武门在李世民心里留下阴影没有?
图们市内眦说:
—— 有,从他立太子一事上就可以明显看出他内心是有阴影的,他也害怕他的子女会像他一样为了皇位而骨肉相残,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李治会成为他的继承人的原因之一吧.李治本不是一个治国的最佳人选,但李治很孝,天生性情软弱的他,没有争帝位之心,不会去处心积虑的设计自己的兄弟,虽然不是一个雄才伟略的人,但仅凭这点,也是李治后来能成为皇帝的原因之一.
并萧18322131682问:
李承乾为何被废了太子之位?立李治只是因为其是嫡出吗? -
图们市内眦说:
——[答案] 李治和李承乾都是嫡出他们都是长孙皇后的儿子李承乾是长孙皇后的大儿子他是嫡长子,被立为太子,但李世民偏爱长孙皇后的二儿子李泰,李承乾感到威胁,就谋反了,谋反失败了被废,李世民就想立李泰为太子,但李世民发现李泰...
并萧18322131682问:
唐朝时期的大事 -
图们市内眦说: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617年,李渊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并很快占领长安.618年,隋炀帝被宇文化及缢杀之后,李渊建立唐朝,并立世子李建成为太子.据说太原起兵是李...
并萧18322131682问:
李世民的小故事,急用!!!!!!! -
图们市内眦说:
—— 李世民的小故事,急用!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
并萧18322131682问:
唐高宗李冶简介 -
图们市内眦说:
—— 唐高宗李冶(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中国唐朝第三位皇帝(649—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虚枣或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是嫡三子. 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长子皇太子差伍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即位于长安太极殿,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 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 李治在位34年,于弘道元年(683年)驾崩,年五十五岁,葬于乾陵,庙号高宗,谥号天皇岩庆大帝.